又慫!又奸!又黑

又慫!又奸!又黑

01

景祐五年(1038年)十一月十八,宋仁宗噁心壞了。

李元昊寄來國書,說自己已於十月十一日稱帝建國,國號大夏!請宋朝務必承認他的帝位。

宋朝人氣笑了:契丹人稱帝,我認了(打不過),你趙元昊(宋朝人一直稱李元昊為趙元昊)什麼玩意,居然也敢稱帝,必須收拾你!

宋仁宗開始大動作調兵遣將。

並重金懸賞、嚴密搜捕大宋境內的党項人探子,抓到一個,賞錢十萬。

可兩個月過去了,大宋卻始終沒有出兵的跡象。

更搞的是,六月,吐蕃唃廝羅按約定出兵攻打李元昊。

宋朝卻放了鴿子。

沒宋軍配合,唃廝羅只能撤軍。

可能又覺得什麼都不做,面子掛不住。

六月二十三日,宋仁宗下詔,削奪李元昊在大宋朝的一切官職;停止宋夏榷場;

並懸賞:誰摘下李元昊的腦袋,加封定難軍節度使,

七月二十九日,陝西前線進入備戰狀態,又是一番大動作:

然後……

又沒有然後了!

02

寶元二年(1039年)閏十二月,李元昊將宋朝賞賜給他的敕告、敕榜、旌節等官員信物,全部還給宋朝,正式與宋朝劃清界限。

並且再次送來一封國書,比上一封更讓宋朝無法接受。

李元昊在信中很“友好”地告訴宋仁宗:我是番,你是漢,我們倆壓根就不是君臣,況且,我是遼國的外甥,我勸你還是對我客氣點。

西夏向宋稱臣,是大宋最後的底線。

所有人都知道宋夏戰爭再也無法避免了。

而宋朝卻始終沒有制定一條像樣的攻防之策。

李元昊一看:既然你不來打我,那我就去打你。

03

寶元三年(1040年)正月初一日,大宋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歡度春節。

延州(今陝西延安)百姓卻心中突突的。

都怪該死的李元昊,揚言要攻打延州。

大宋官軍能擋得住嗎?

就在這時,延州府衙裡的大宋鄜延、環慶經略安撫使兼知延州範雍,收到李元昊派人送來的一封信。

李元昊表示,自己已經迷途知返,決定向大宋投降。

範雍範老夫子,如釋重負,當即重賞使者,讓他回去告訴李元昊,只要你心向大宋,之前的不愉快,都翻篇了,現在你需要更多地表示誠意。

李元昊的誠意很快就到了,一大幫党項人越逃過邊境,投奔宋朝,並且強烈要求範雍給他們安排一個住的地方。

安置在哪呢,延州是鄜延路首府,就不要想了,就延州東北的金明寨吧。

範雍喜出望外,當即同意,將這批党項人分散在金明寨36個小寨裡。

範老夫子真實傻的可愛!

上個月,李元昊不是還給宋仁宗寫國書,正式與宋朝決裂,不再向宋朝稱臣。

這會又說投降,怕是有鬼吧!

04

果然,範雍手下很快來報:西夏大軍似乎有犯境跡象。

真的,假的?

範雍將信將疑,為了以防萬一,急令駐守慶州(今甘肅慶陽)的劉平和駐守保安軍的石元孫率五千人馬,前往宋夏邊境的土門,阻擊、監視西夏大軍。

然而,晚了。

又慫!又奸!又黑

李元昊已經神不知鬼不覺,率軍越過土門,直襲金明寨。

要命的是,之前那幫假投降的党項人佔據了金明寨各處要害。

正月十八日,金明寨淪陷,十萬軍民全軍覆沒。

金明寨是延州城最重要的防線,這一淪陷,延州門戶洞開,徹底暴露在西夏兵鋒之下。

望著城外烏泱烏泱的党項人,範雍如夢方醒,知道自己惹了大禍。

範雍第一反應是抱著屬下,放聲大哭!

你妹的,主帥這德行,延州守軍上下全都洩了氣,慌得一匹。

05

李元昊沒有立即發動猛攻,只是將延州圍得水洩不通。

但凡有一點沙場經驗的人都知道,李元昊這是要圍城打援!

他會在援軍必經之路上,設下天羅地網,來個一勺燴。

很遺憾,範雍是個文官老爺,他非但沒有看出李元昊的意圖,反而積極配合。

範老夫子擦乾眼淚,緊急通知鄜延路內所有能調動的部隊,不管你們身在何地,在幹什麼,必須火速馳援延州!

在土門蹲點的劉平、石元孫兩人都是沙場老將,哪能看不出李元昊打的什麼算盤?

可範雍的命令他們不得不聽,也不敢不聽。

正月二十二日夜,部隊抵達三川口,延州城近在眼前。

這時,劉平心生寒意。

太詭異了!行軍路上沒有看見一個党項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

大軍再往前,很有可能一頭扎進李元昊的埋伏圈。

再加上連續高強度行軍,早就累成了狗。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惡戰,也必須停下腳步休整。

於是劉平下令,大軍在三川口以西10裡紮營休息。

可還沒等喘口氣,範雍的命令又到了:大軍不能停,必須連夜趕到延州。

為了防止西夏人乘機混進城,範雍這個小機靈,還命令隊伍化整為零,分成50個小隊,先騎後步,分批進城。

06

劉平無奈繼續行軍。

可走著走著,很快,劉平發現先頭部隊沒了任何訊息,消失在茫茫白雪中。

糟了,肯定有埋伏!

劉平趕緊下令:騎兵不能再動了,就地紮營,等後面的步兵。

可等了一夜,步兵仍沒趕上來。

劉平當即下令,大軍後退,逆行20裡。

終於遇上了步兵。

部隊還多了幾千人!

原來,鄜延路都監黃德和、鄜延路巡檢万俟政、延州西路都巡檢使郭遵,奉範雍之令,從駐地馳援延州。

幾股部隊在三川口匯合到了一起,人數有一萬多人。

劉平在鄜延路地位僅次於範雍,他第一時間接過指揮大權。

劉平下達了第一道指令,部隊結陣東行,小心謹慎走了5裡,抵達三川口五龍川。

大雪還在下個不停,讓人滲得慌。

就在這時,劉平在五龍川東岸發現了數之不盡的西夏大軍!

李元昊親率大軍,朝劉平撲來。

有多少?整整15萬!

沒錯,在大宋的地盤上,以寡敵眾的卻是大宋軍隊!

大戰就此打響。

07

本來按李元昊的計劃,應該等宋軍過河再發起攻擊。

可劉平很謹慎,並沒有完全掉入他的陷阱。

李元昊只能下令大軍開始渡河。

劉平眼前一亮,當機立斷,急令郭遵、王信帶領騎兵,率先發起猛攻。

激戰之下,郭遵不僅斃敵六百多人,還為大軍贏得了結陣防禦的時間。

可他手下的兵馬太少了,只能延緩西夏大軍,並不能完全阻止他們過河。

很快,渡河的西夏大軍結成方陣,接應後續部隊源源不斷渡河。

這時,李元昊派出一個猛將,要和郭遵單挑。

大戰當前,只要能擊殺對方,就能極大地鼓舞士氣,摧毀敵人的信心。

巧了,郭遵也是這麼想的,當即接受挑戰。

郭遵縱馬出陣,幾個回合,便將西夏猛將斬於馬下。

宋軍將士,士氣大振。

見此結果,李元昊惱羞成怒,不等全軍渡河,直接下達了總攻命令!

這時,劉平搶在他前頭,發起攻擊,打了李元昊一個措手不及。

劉平親自率部衝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散西夏軍陣,一路殺到河邊,斃敵一千餘人。

党項人驚慌失措,倉惶游回了河東,溺死者不計其數。

可宋軍畢竟人數太少,激戰過後,劉平脖子和耳朵都被射傷,血流如注。

08

戰場暫時歸於平靜。

宋夏兩軍,各自舔傷口,集結部隊,準備下一次交鋒。

劉平簡單處理傷口,忍著劇痛,觀望敵情。

就在這時,一群帶血的將士圍住了劉平。

他們不是党項人,而是浴血鏖戰的宋軍將士!

他們提著党項人的腦袋,來邀功請賞。

劉平下意識地回了一句:“戰方急,且自記之,悉當賞汝。”

完了,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句話,宋軍將士士氣頓時消沉。

就在這時,李元昊派出輕騎兵,向宋軍發起突襲。

宋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不大,被迫後退了20步。

但就是這小小的20步,將大軍推下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劉平很快發現,軍陣亂了,部隊有人在潰逃!

咋回事?

原來,生死攸關的時刻,黃德和居然率部臨陣脫逃了!

黃德和是宋仁宗派往軍中監視的太監。

劉平並不放心這些沒種的太監,所以把他放在了隊伍最後頭,一直沒讓他參加戰鬥。

“您是天子使臣,我不能將您置於險境,您在後面壓陣即可。”

可黃德和連這個最低的要求都沒做好。

當宋軍前軍後退20步後,他以為大軍敗了,直接帶著自己手下的人馬,策馬狂奔!

恐懼會傳染的,黃德和一跑,後面的宋軍將士跟著跑。

宋軍崩了。

處理不好,隨時有可能不戰自潰。

劉平趕緊讓兒子劉宜孫去攔住黃德和,要快,一定要把他拉回來。

可面對劉宜孫的苦苦哀求,黃德和根本聽不進去,還裹挾劉宜孫,一口氣跑到了甘泉。

這下徹底完蛋!

宋軍逃兵越逃越多,難以控制。

李元昊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全殲宋軍的機會,下令大軍壓上。

關鍵時刻,郭遵抱著必死的決心,端起長槍,單槍匹馬,殺入敵陣!

郭遵透陣而出,轉身再次深入敵陣。

党項人暗中佈下了跘馬索,想要活捉他。

郭遵一一斬斷絆馬索,繼續猛衝……

李元昊被殺紅了眼,下令射殺郭遵。

萬箭齊發,郭遵壯烈殉國。

09

郭遵以一己之力,為劉平衝出了一條血路。

劉平率部撤到西南方一座小山上。

李元昊死死圍住劉平:不全殲宋軍,絕不退兵!

夜幕降臨,四更時分。

李元昊派人圍著宋軍營帳,大呼小叫:“幾許殘卒,不降何待?”

劉平冷冷回道:“狗賊,汝不降,我何降也!明日救兵大至,汝眾庸足破乎!”

遺憾的是,再沒有援軍了。

天剛微微亮,李元昊調集重兵,準備發起最後一攻。

總攻前,李元昊進行了最後一次勸降,劉平依然拒絕。

最終,劉平、石元孫被俘。

宋軍全軍覆沒!

三川口之戰,至此落下帷幕。

10

戰後,李元昊沒有乘勝攻打唾手可得的延州,而是下令撤軍回國。

因為,宋軍的頑強遠出乎李元昊的預料,他不知道接下來的宋軍是否和劉平一樣。

如果真是這樣,即使他攻下延州,也很難脫身。

《宋史》直言,延州之所以沒有淪陷,全都是劉平的功勞:

“方賊勢甚張,非平搏戰,其勢必不沮。延州孤壘,非平解圍,其城必不守”

但事情遠遠沒有結束……

11

正月二十八日,範雍向朝廷提交戰報,將戰敗責任推給了劉平、石元孫。

臨陣脫逃的黃德和也倒打一耙,誣告劉平、石元孫陣前叛國。

宋仁宗火冒三丈,派兵捉拿劉平家人,要殺人洩憤。

幸虧,樞密副使夏守贇挺身而出,力辯其汙!

冷靜下來的宋仁宗派文彥博去陝西調查真相。

劉平終於洗刷了冤屈。

宋仁宗腰斬黃德和。

宋朝以為劉平、石元孫陣亡了,追贈劉平為朔方軍節度使兼侍中,諡號壯武,子孫全部

獲得蔭封。

12

可到了慶曆四年(1044年)十月,宋夏達成和議後,李元昊忽然派人將一直喊著要回國的石元孫送回宋朝。

宋朝人這才知道,當年三川口一戰,兩人沒有殉國。

這下尷尬了,表彰的烈士成了俘虜,大宋君臣顏面盡失!

大臣們義憤填膺,主張將石元孫斬於邊界,以洗國恥。

最後還是宰相賈昌朝以西漢李陵為例,反對殺石元孫。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石元孫雖然沒被殺,卻被監管起來,直至鬱鬱而終。

這時,宋朝又聽說一個尷尬的訊息,劉平不僅沒死,反而在西夏生了個兒子(劉平被俘時已經68歲了,這個訊息不一定靠譜),而且堅決不肯回宋朝。

劉平懂歷史,歷代被俘的降臣,一旦回國,縱使忠如蘇武,也決計不會有什麼好下場,而且會讓家族蒙羞。

劉平不回國,宋朝難辦了,想處罰他都沒有辦法。

為了朝廷臉面,還得嚴密封鎖劉平活著的訊息,封賞劉家的官爵也沒有剝奪。

(當然,他們想再升官也不可能了)

最終,劉平鬱鬱而終,病逝於興州!

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不過,或許因為劉平曾是文臣的身份,大宋文官非常同情這位倒黴透頂的同僚,幾十年後還有人念及他的名聲。

治平年間,宰相韓琦還曾向宋英宗稱讚劉平的御夏之策。

元祐五年(1090年),杭州知州蘇軾遇見了劉平的幼子劉景文。

當時劉景文已經58歲了,50年來一直沒有升官。

蘇軾看他可憐,竭力向朝廷保舉,給他升了官,並寫詩一首,勉勵慰問: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也贈詩一首:

君家將軍本縫掖,叱吒西摧賀蘭石。

一時成敗何足論,要仗英名垂竹帛。

樂哉閉口莫言兵,雖有頗牧誰能用。

(有刪減)

13

至於三川口之戰慘敗的罪魁禍首範雍,不過是調任其他地方,高官厚祿,大權在握。

慶曆六年(1046年),範雍病逝,諡號忠獻。

依舊是大宋王朝聞名遐邇的一代名臣。

只是可憐了宋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