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當今書壇“百家爭鳴”,不少書法家一競高低,不過也要承認,實力與名氣是並不完全相符的。很多書法家如歐陽中石、崔寒柏、楊再春、曾翔、王鏞,他們在擁有巨大名氣的同時,也面對數不清的質疑與批,若要論還有誰比他們爭議更大,名聲更廣,恐怕只有田英章、田蘊章兄弟二人了。

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他們一般被稱作“二田”,其擁護者與反對者可謂“勢同水火”,甚至很多業內人士和專家也選擇了“站隊”。田氏兄弟依靠開班教學與傳媒欄目,從學者甚多,直接學習與間接學習者號稱幾千萬,他們的楷書被稱為“田楷”,批評者蔑稱為“印刷體”。

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坦白來說,“二田”與那些“醜書”“射墨”的行為藝術書法家有天壤之別,此二人有紮實的功底與豐富的實踐經驗,且深諳法度,還能有所創新。他們的楷書脫胎於“歐體”即歐陽詢,並能吸取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晉唐各家筆意。兄弟二人出生於書法世家,他們的老師王維賢、歐陽中石業內評價也很高。

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二田”是比較正統的學院派,傳承有序,這一點與王羲之、王獻之,文徵明、文彭頗為相似,並不是野路子、“江湖體”,本來是中規中矩、技藝精湛的二人,為何會有今天這麼大的爭議呢?這源自於他們的教學活動,很多人批判他們的教法是讓人把字寫“死”了,坊間甚至傳聞本來應該抒寫胸臆的書法創作,在他們的書法班裡變成了一種“工序”,甚至要求拿直尺寫字。

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其次則是媒體拍下的拜師收徒典禮以及以書法賺錢等相關傳聞。“二王”作為中國書法界的兩座高山,即使是他們的“粉絲”也沒有“田粉”那麼強烈的“護法”意識,凡言田不好者,必定群起而攻之,某些不夠理智的“粉絲行為”,最終成了“偶像買單”。

我們應該客觀評價“二田”對於書法知識和技能的普及貢獻,同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們也不能要求他們二位對學書者寫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負全責。但是,筆者仍要斷言,“二田”並不會像“二王”那樣形成一種思潮。

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原因有三:其一,“二王”一脈逐漸成為正統,除了有統治階級大力推崇之外,更重要的在於他們處在中國書法“自覺”的關鍵期,並且天縱奇才、推陳出新,不論是行書還是今草,都是開山祖師界別的。但“二田”既無天時,也無地利與人和,其書法方面的開創性不足,可以稱為“書法家”卻不是“宗師”。

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其二,學“二王”一脈者誕生出了無數的名家,他們不斷為二王筆法注入新意,從智永、楊凝式到趙孟頫、王澍,直到近現代沈尹默等,都是其傑出“門徒”。但“二田”不同,至今還沒有哪個他們的門生能取得矚目的成就!

其三,“二王”一派是自發形成的,這與“二田”追隨者相比雖然凝聚力弱,但這也無疑提供了各種自由發揮的可能,有的吸取王羲之行筆技巧,有的專研羲獻行書結體之妙,這種“開花散葉”式的傳承既廣且深,能將二王筆法的新意不斷髮掘,這也是“二田”一派做不到的。

田英章、田蘊章兩兄弟的書法,能像“二王”那樣流芳百世嗎?

隨著書寫工具的改變以及科技的發展,傳統書法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田英章、田蘊章兩位無疑是出了力的,我們之所以還要批判他們,正是為了“中和”一下過分讚美之詞,因為批評是比“捧殺”更真誠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