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累死在統一天下最後一步的雄主

柴榮,累死在統一天下最後一步的雄主

前言

柴榮這個人物醞釀了很久都沒有動筆,單純從史書上來看這個人形象特別不豐滿,簡單來說就是霸氣側漏但是不長壽,倒在了統一天下的路上,死後孤兒寡母被趙匡胤這個無賴把江山給奪了。

但是仔細看過他的事蹟之後,柴榮的人生有非常多值得總結的地方,今天嘗試來寫一寫,一定很多疏漏,望讀到本文的讀者多提意見。

論乾爹的重要性

柴榮出生於河北邢州的一個大戶人家,柴榮父輩中有一個長得非常漂亮的姑姑,由於長得花容月貌名動河北,於是被五代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給納入後宮做了一個嬪妃。可惜李存勖在戰場上雖然英明神武,是一個不世出的統帥的,但是皇帝做的不怎麼樣,不到三年就被幹哥哥李嗣源帶著亂兵給砍死了。接收了李存勖皇位的李嗣源沒有接收李存勖的後宮,於是給她們每人一批財報就都遣散了。

柴氏就這樣帶著大量的財寶踏上了回邢州老家的路,走到黃河邊上的時候剛好遇到父母和家人。原來聽說開封發生了兵變,柴氏的父母也不放心,於是也趕往開封準備營救柴氏,一家人在這亂世中相聚,免不了抱頭痛哭一番。由於剛好趕上了雨季,於是一家人都寄居在旅店當中。有一天柴氏在旅店門口閒坐聊天,剛好有一個壯漢從門口走過,這個壯漢雖然衣不蔽體,但是渾身散發著自信豪邁,目光炯炯渾身的肌肉充滿了爆發力。只因為人群中多看了這一眼,柴氏就再也忘不掉他的容顏,立刻跟別人打聽,這個小哥哥叫什麼啊?家住哪裡啊?

街坊鄰居趕緊跟柴家姑娘說,這是開封城有名的打殺不怕的潑皮破落戶,名叫郭威,因為脖子上紋了一隻小鳥,所謂外號叫“郭雀兒”,曾今幫助街坊四鄰出頭,當街殺了一個惡霸屠戶。在開封的戍衛部隊中當了一個底層軍官。

柴姑娘打聽清楚之後,立刻跟父母商量,要嫁給這個家徒四壁的郭雀兒,柴父柴母當然不同意,就苦勸柴姑娘:“女兒啊,你長得這麼漂亮,給皇帝當過妃子,二婚找個節度使當大老婆都不難,為什麼要嫁給郭威這個窮光蛋,吃苦受窮啊?”柴姑娘也非常堅決,“郭威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你們想要將我嫁給節度使,無非是貪圖人家的彩禮錢,我這次從皇宮裡帶回了不少金銀細軟,我分一半給你們。”柴父柴母一聽女兒這樣說,知道柴姑娘主意已定,再勸也沒用了,勸深了反倒顯得他們貪財,於是捏著鼻子找人向郭威提親。

郭威一聽天上還真掉餡餅啊,有白富美倒貼哪有不接著的道理,於是兩個人順勢就把婚結了。果然如柴姑娘所料,婚後郭威的仕途開始發力,開始了平步青雲,官是越做越大,眼看著郭威的小妾們開始給郭威生兒育女,反倒是柴氏肚子一直沒動靜,再哪個朝不保夕的亂世,誰也說不準第二天會發生什麼,於是柴氏就跟郭威商量,從哥哥柴守禮的兒子中過繼一個給自己當養子,以後自己萬一沒生兒子,至少還有一個養子給自己養老送終,哪怕自己生了兒子,在那個收養子成風的年代,多個養子也不算什麼,特別是他們這種將門。郭威也沒有不同意的道理。柴氏過繼過來的這個侄子就是柴榮,這個柴榮的孩子命運就此改變,從一個商人富戶家的孩子成了將門子弟,從此改名郭榮成了郭威和柴氏的兒子(為了不引起混亂本文統一用柴榮)。

這個跨越非常的不容易,想作為一個職業軍人除了練就一身武藝之外,還要學習軍事管理學以及戰略、戰術,也就是俗稱的兵法,千萬別學明末的腦殘文人,以為讀了一遍《孫子兵法》就可以指揮打仗了。軍事學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學問,那是一門專業度非常高的科學。那時候沒有軍校,想要學習兵法只有兩條途徑,第一個就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也就是從大頭兵開始,一刀一槍的拼殺出來,這條路非常艱辛,除了要九死一生還要天賦異稟,悟性極高才可以。第二條路就是生在將門,有一個會打仗的人對你口傳心授,手把手的教,還要有實戰的機會,及時糾偏調整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將門子弟,不然就是紙上談兵。柴榮透過過繼,實現了從一個富戶子弟到將門子弟的轉換,而且他的養父兼姑父郭威就是一個從實戰中走出來的大牛將軍,正是由於郭威的細心教導,才早就了柴榮非常優秀的軍事才能。

娶了柴氏之後,郭威開始發達了,他急需要一個心腹的人幫他打理家業,而此時郭威的兒子都年幼,雖然比郭威長子郭侗大五歲的柴榮年紀也不大,但是實在沒人可用的郭威將家裡的大小事務統統委託給了柴榮打理。自古以來權力都是用來尋租的,當官就要發財,發財就要經商,柴榮就是郭家的代表跟鄴都富商頡跌氏做茶貨生意,常年往返於江陵等地,給郭威掙下了萬貫家財,而郭威正是利用這些錢財,打理上官,結交同僚、安撫籠絡下屬,在後唐、後晉兩朝混的風生水起。於此同時,柴榮逐漸成了郭威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柴榮,累死在統一天下最後一步的雄主

大佬帶你飛

在公元947年,郭威的人生迎來了一次機遇,當時的契丹首領耶律德光滅了後晉,野心勃勃的想入主中原,盤踞在山西太原的軍閥劉知遠經過詳細的偵察、認真的權衡,覺得驅逐契丹人並且佔領中原非常容易,於是在太原起兵南下,一路光復中原。郭威在這個過程中,收攏了大量的後晉殘部,並及時站隊響應劉知遠。在趕走契丹人之後,劉知遠就以開封為首都建立了五代第四個朝代後漢。

郭威因為策應之功成了新朝的實力派大佬之一,官拜樞密副使,也就是國防部副部長,柴榮也跟著被封為左監門衛大將軍。

沒想到剛剛肇基的後漢高祖劉知遠一年就死了,17歲的兒子劉承佑即位成了後漢的二代目。說真的,劉知遠是個不負責任的父親,他雖然給兒子留下了一個帝國,但是對於年幼的劉承佑,這個帝國不啻於一座火山。從後唐到五代,天下的百姓已經養成了兵強馬壯者當天子的習俗。劉知遠從太原的一個軍閥起兵做了天子,手下的嫡系人馬非常少,天下的軍閥對於後漢這個朝廷也僅僅是名義上的承認,劉知遠一死就有刺頭跳出來鬧事,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朝廷屢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萬般無奈之下,公元948年,劉承佑啟用了並非嫡系的郭威,於是以郭威掛帥,帶領數萬禁軍討伐這三路叛軍。這裡有一個細節需要交代,在封建時期,朝廷為了防止帶兵出征的大將叛亂,通常會把將領的家人留下做人質,特別是男性繼承人,郭威的兩個兒子和柴榮的三個兒子都留在開封當了人質。

老將出門一個頂倆,打群架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被圍毆的時候最有利的選擇是抓住其中一個猛打,只要打服一個,其他人就不敢動手了,郭威選中的就是帶頭鬧事的河中節度使李守貞。郭威到了前線之後,立刻調整策略,深溝高壘把李守貞圍個水洩不通,李守貞困守孤城,糧草物資進不了城,李守貞的心態很快就崩了,於是多次組織軍隊出城尋求決戰,意圖打破郭威的圍困,郭威從容應對,輕鬆打退了李守貞的進攻。李守貞糧草斷絕、精銳盡損,郭威一看時機到了,於是全軍進攻,四面攻打,一舉破城,李守貞自焚而死。

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一看在鬧事恐怕要被幹,趕緊投降叫爸爸,於是內亂平定。郭威趁勢北上,驅逐了過來佔便宜的契丹散兵遊勇,後漢的江山算是初步穩定了。由於河北剛剛平定,於是劉承佑留郭威在當地駐守,於是封郭威為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節制河北諸州郡。29歲的柴榮被提拔為天雄牙內指揮使,兼領貴州刺史、檢校右僕射,其實這個官職也很有意思,所謂的天雄牙內指揮使就是幫郭威帶領親兵衛隊,而當時的傳統,兵頭的精銳都集中在將領的牙兵,跟明朝的家丁有點像,只不過規模更大。

而此時毫無戰功的小皇帝劉承佑也是一腦袋包,他手下要麼是父親的舊部要麼是沒來得及壓服的各地軍閥,一個個都囂張跋扈,他空有一個皇帝的頭銜而政令根本就出不了後宮,這樣下去他早晚會死在某個造反的兵頭手裡,於是他幹了一件所有封建帝王都會幹的事,誅殺權臣中央集權,這個動作過於危險,成了就是千古一帝,輸了就是身死國滅。

劉承佑找來的幫手是自己的舅舅李業,兩個毛孩子制定了一個看起來很牛的策略。首先在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埋伏下刀斧手,將重臣楊邠、史弘肇等人誅殺。然後在未作任何溝通的前提下,讓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讓鎮寧軍節度李弘義誅殺侍衛步軍指揮使王殷。這樣驕兵悍將一舉被係數誅殺。但是他們好像忘記了首先郭崇、李弘義願不願意幫他們幹髒活,也沒想過郭崇、李弘義能不能完成任務,更沒考慮萬一成功了,郭崇、李弘義會不會把他們也幹掉。

果然,接到任務通知的李弘義立刻就派人給王殷通風報信,王殷又給郭威通風報信,郭威根本就沒得選,只能舉兵跟劉承佑死磕。劉承佑這個操作其實跟愛新覺羅玄燁逼反吳三桂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吳三桂遠在雲南而郭威去近在咫尺,郭威採納了謀士魏仁浦的建議,召集手下的眾將,跟他們說劉承佑下了密旨讓郭威把眾將都殺了,眾將一聽立刻群情激憤,當場就決定推舉郭威為首領去幹劉承佑。郭威留下柴榮看守鄴城,自己帶著大軍浩浩蕩蕩以清君側的名義,向首都開封殺去。當郭威走到黃河邊上,劉承佑又幹了一件對歷史影響深遠的大事,把郭威以及部分將領留在首都當人質的家小全部誅殺,這其中也包括柴榮留在開封的三個兒子,對於首犯郭威全族更是誅殺殆盡,嬰孺無免者。

郭威大軍一路平推過去,後漢朝廷根本無力抵抗,在七里坡之戰大敗後,劉承祐出逃被郭允明所殺。郭威展現了一個優秀政治家影帝級別的演技,他先以李太后(李三娘)的名義擁立劉氏宗室、武寧節度使劉贇為新皇帝,然後就突然來了一封加急電報,說契丹人南下了,於是郭威帶著所有精銳北上抵抗契丹,走到澶州的時候又上演了一出黃袍加身,你沒聽錯,黃袍加身是郭威發明的,不是趙匡胤,整個過程被趙匡胤學了一個一毛一樣,然後郭威帶著大軍反回首都,在951年正月丁卯日(初五日)46歲的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柴榮被提拔為澶州刺史、鎮寧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柴榮成了一方諸侯。後漢殘部逃到老家太原繼續打著後漢的旗號跟後周對峙,直到宋太宗趙光義的時候被被徹底滅掉。

郭威當了三年皇帝,但是郭威的皇帝當的特別不容易,首先他面臨的問題跟後漢兩代君主面臨的問題差不多,國土僅僅侷限於今陝西部分、河南大部、河北小部、山東大部,僅僅是盤踞在中原地區的一個格局政權,而且在這麼小的地盤裡,也是軍頭林立。而且這塊國土被各方勢力反覆爭奪,百姓流離失所、耕地荒蕪無人耕種。

郭威當上皇帝之後,一方面反覆鎮壓敢於公開造反的節度使們,一面與民休息恢復生產,他在鼓勵墾荒的同時,解除了大部分用於剝削百姓的各種商業限制,例如在後漢時期朝廷壟斷了釀酒業,郭威對此則全面放開。在郭威的統治下,亂了一百多年的中原地區終於迎來了和平,而中原地區藉助發達的耕種條件、便利的交通,經濟迅速恢復,國力得到空前的提升,為柴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一代人傑郭威病重,直系親屬死絕了,他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了柴榮。

不得不說,柴榮能當上皇帝是非常僥倖的,如果他的姑姑柴氏不是郭威的老婆,他沒機會;如果柴氏有自己的兒子,柴榮沒機會;如果郭威全族不是被誅殺(包括他的幾個兒子),柴榮也不會有機會。

如果沒有乾爹郭威帶著柴榮飛,不能說柴榮不會成就一番事業,但是難度要高太多。這就是貴人的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想發揮自己的才能,通常首先要登上一個平臺,而跨上這個平臺的難度遠遠高於你是否有才華。要有更大的成就,就要努力登上可以發揮自己才能的平臺,而登上這個平臺的路徑太窄、太偶然,這也就是很多人都會把成功歸結於幸運的原因吧。

柴榮,累死在統一天下最後一步的雄主

高平之戰

柴榮的皇帝寶座還沒坐穩,蝸居在太原的北漢趁後周政權交替之際,由皇帝劉崇親自帶著三萬大軍以及從遼國花錢僱傭來的一萬大軍南下攻打後周。

面對北漢的挑釁,柴榮力排眾議,決定御駕親征對北漢予以迎頭痛擊,雙方在澤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遭遇,隨機展開會戰。戰陣剛剛展開,右軍的樊愛能、何徽部竟然未經請示就撤了,這波騷操作給柴榮看懵逼了。柴榮稍微掂量了一下,自己還是有勝算的,於是拔出彎刀,親自到第一線督戰,一個照面就把北漢軍打崩潰了,作為僱傭軍的契丹騎兵一看北漢就是豬隊友,招呼都沒打,一溜煙就跑了。

取得高平之戰的勝利之後,柴榮為了整飭軍紀,斬殺了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領,並對此戰中有戰功的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人給予重賞。後周軍士氣為之一振。

隨即柴榮帶著北周大軍反推到北漢境內,將北漢的首都太原團團圍住,然後分兵攻略北漢各地州縣,眼看著北漢覆滅在即,北漢的乾爸爸契丹人坐不住了,派出大軍救援北漢,柴榮立刻派北周大將兼自己的岳父符彥卿帶領天平軍節度使郭從義、義成軍節度使向訓(即向拱)等率步、騎兵一萬餘人奔赴忻州,阻擊契丹救援北漢的大軍。雙方在忻州遭遇,隨即展開會戰,雙方互有勝負,但是北周方大將史彥超戰死,北周軍士氣遭遇重挫,再加上當時連日大雨,太原久攻不下,大軍糧草也出現斷絕的危險,於是柴榮決定撤軍回家。

勵精圖治練內功

回到開封,有了戰功加持,柴榮才真正坐穩皇帝位,於是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經濟上他大體延續了郭威制定的與民休息和對民間開放百業鼓勵商貿的方針。並制定了《均田圖》發給各地的軍政大員,讓他們照此執行恢復農業生產。派左散騎常侍艾穎等均定河南六十州稅賦,連歷代受優待免納租稅的曲阜孔氏,也被取消特權,照平民例納租賦,他還大量的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灌溉,疏通運河,搞活物流運輸。

回到開封之後也就是公元955年,柴榮立刻發動一場嚴打運動,目標是當時的一個藏汙納垢、烏煙瘴氣的行業寺廟。很多人都很難理解寺廟作為一個宗教場所能有什麼危害,如果我換一個現在人能聽懂的比方大家就明白了。在柴榮當皇帝的時候北周統治地區有大概三萬三千多個今河南“某林寺”規模的寺廟集團公司,最重要的是他們不納稅,有這樣的一群不納稅的巨無霸公司存在,應該就可以想像北周的營商環境有多惡劣了吧?不要以為寺廟只是稿旅遊業,放高利貸才是當時寺廟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商業行為,其次是他們經營了大量免稅的優質耕地。還有一點就是當時的寺廟風氣並不好,很多犯了罪的人,殺人放火之後,隨便找一個寺廟把頭髮一剃,就獲得了刑事豁免權,可以免於處罰,比今天的精神病還有效。如果你是柴榮,面對這群遊離在你掌控之外的禿頭,你會做什麼?柴榮的辦法簡單、粗暴、有效。首先取締了違法亂紀的三萬三百三十六所寺廟,僅保留寺院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取消的寺廟的寺產收歸國有,其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優質耕地和寺廟長期積攢的各種浮財。其次對於出家人的數量進行嚴格的限制,需要經過考試,由國家給僧人頒發度牒,也就是宗教人士專有的身份證,其中不合格的僧人必須還俗,還俗僧尼多達六萬一千二百人,這些人還俗之後就成了國家的稅基。第三,將寺廟中的銅像統統都融化了鑄成錢幣流通,寺廟中的佛像用泥塑取代。透過這場運動,北周快速獲取了大量的財富充盈了國庫,給柴榮的事業提供了啟動資金。但是從柴榮被宗教人士恨上了,柴榮的規範佛教的運動被扣上了滅佛的名頭,他成了宗教人士嘴裡的佛敵。

在吏治上對於官吏則嚴刑峻法,高壓反腐,《舊五代史》認為他“稟性傷於太察,用刑失於太峻,及事行之後,亦多自追悔”,宋真宗亦稱其“用刑峻急,誅殺過當”。這些話再翻譯一下,就是官不聊生,而有話語權的文人階層是主要受害者,所以他們才會這樣評價柴榮,聽聽就好。柴榮針對子晚唐、五代以來,軍閥割據法律崩壞的情況,即位以來一直致力於重新修訂刑法,並公元958年七月頒行《大周刑統》,重新確立了社會執行的基本規則。

面對自晚唐以來,軍頭割據的流毒,柴榮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可以概括為“強幹弱枝”,這個政策一直到宋太宗趙光義在算徹底完成,但是從宋朝以來的文人都討厭對文人比較苛刻的柴榮,而喜歡對文人超級優待的兩宋趙家,於是把這些功勞統統放在趙氏兄弟身上,而刻意淡化柴榮的作用。

強幹弱枝的第一個政策就是擴建開封城,其實歷史上很多人都很迷惑,為什麼五代以來都將都城建在開封而不是軍事條件更加優越的長安、洛陽。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作為真正將開封作為首都經營的第一人是柴榮,而柴榮是個極度自信並採取進攻態勢的君主。開封剛好是卡在大運河和黃河交匯口,這裡地勢平坦,沒有天然的山川可以依仗,是非常不利於防守的,但是一旦這個國家對周圍採取進攻態勢,開封的地理位置就極具優勢了,在火車發明之前,水運始終是最便捷快速的運兵方式。而開封城的位置方便北周向周圍的所有鄰居快速的投送兵力,運輸輜重補給,形成軍事優勢。第二個就是開封城周圍水運便利,非常適合發展貿易,是籌集資金和獲取軍事物資、財富的最優選擇。於是柴榮在955年四月,就上馬擴建開封城的基建專案,將開封城擴建為原來的四倍,該專案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56年六月完成。擴建開封城的一個重要目的除了提高開封人民的生活品質之外還有一個軍事目的和一個經濟目的。軍事目的是安置禁軍及其家屬,中國自唐朝中期就無法推行義務兵役制了,而是推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的極端後果就是軍隊軍閥話,皇帝就必須直接掌握一隻數量龐大,戰鬥力強悍的軍隊才能壓制地方的軍頭們,於是一個規模龐大的首都就勢在必行。經濟目的是,一個龐大的開封城才可以消化掉天下的財富,這也就是後世常說的以一國養一城,從柴榮開始到北宋,一直執行著將天下財富匯聚到開封城。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天下最精銳的軍隊以及絕大部財富,這樣就形成了強幹弱枝的目的。

柴榮的軍事改革主要是整頓禁軍,鑑於高平之戰中大量的將領不聽指揮,擅自撤退儲存實力,於是他的改革始終圍繞著決定加強由皇帝直接統領的禁軍並削弱地方節度使手中實力。於是派手下心腹將領到各地節度使那裡挑兵,將節度使手中的精銳統統調到禁軍序列,將禁軍中的老弱病殘全部裁撤,稍加整訓,柴榮就獲取了一隻精銳之師,同事由於對禁軍進行了縮編,也節約了中央大量的開支。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打造了一支威震鄰國的精銳之師,史稱“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同時他命令兵部尚書張昭撰寫了《制旨兵法》十卷,“凡四十二門”,總結了五代時期的軍事經驗,頒發給各位將領學習,提高他們作戰素養。

三徵南唐北伐幽雲

在對外軍事行動上,柴榮採用了王樸《平邊策》中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先取江淮,再逐一消滅南方割據勢力,最後平定北漢的戰略。

當時五代十國雖然割據勢力眾多,但是大多數勢力都受限於實力,缺乏進取之心,跟北周同一時期的割據政權有三股力量是非常具有攻擊性的,第一股是盤踞在四川的後蜀政權,背靠成都平原的經濟優勢,一直在陝西跟後周爭奪關中之地。第二股是盤踞在兩淮江南之地的南唐,在李璟的帶領下,一直積極擴張,消滅了楚、閩二國,而且在持續不斷的進攻吳越,佔絕著天下的財源。第三股就是盤踞在太原的北漢,北漢是跟後周同宗同源的沙陀騎士團的殘部,雖然佔據的土地貧瘠,但是戰鬥力強悍,而且有契丹這個外援,雖然力量最弱,但是也最難消滅。

柴榮首先對後蜀下手,於顯德二年(955年),派向訓(向拱)、王景率軍西征後蜀爭奪陝西之地,經過近一年的苦戰,在閏九月,大破後蜀,收復秦、成、階三州,到了十一月,攻克鳳州,將西蜀控制的陝西四州係數奪回,從此西蜀龜縮回成都平原和漢中平原,雖然受限於地勢的原因攻打起來困難重重,但是西蜀想再出來也不容易了。算是解決了一個後顧之憂。

柴榮,累死在統一天下最後一步的雄主

緊接著柴榮將目光盯在了跟自己同樣有一統天下野望的南方鄰居南唐,從公元955年十一月到958年三月,歷時兩年多,柴榮先後組織了三次對南唐的南征,將南唐趕到長江以南,獲取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十四、縣六十,打的南唐皇帝李璟只能叫爸爸求和,送上大量的貢品,並去掉了皇帝的稱號只稱南唐國主。具體的戰爭過程沒有詳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網上自行百度。

柴榮,累死在統一天下最後一步的雄主

在家休息了一年,柴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去跟老對手契丹人掰掰手腕,在959年四月柴榮率領數萬大軍從滄州攻入遼國境內。整個作戰過程出奇的順利,以往強大無比的遼國鐵騎此時脆弱不堪,駐守在當地的漢人將領紛紛投降,遼國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位於今河北霸州境內),守將終廷暉舉城投降。至瓦橋關(今河北雄縣城西南),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遼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刺史劉楚信舉州投降。 五月,瀛州(今河北河間)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攻克易州(今河北易縣),擒獲遼易州刺史李在欽。同月,以瓦橋關設定雄州、益津關設定霸州。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在瓦橋關北破遼騎兵數百人,攻下固安縣。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

此時柴榮意識到,遼國國內一定出大事了,於是決定趁此天賜良機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五月丙午日,柴榮大會諸將宣佈了自己的決定,準備乘勝奪取幽州(今北京市),眾將早就有恐遼情緒,但是柴榮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下令第二天就進軍幽州,但是當夜柴榮突然病倒,只能從雄州前線班師回開封。

出師未捷身先死

六月回到開封后,柴榮已經意識到自己將命不久矣,年僅三十九歲的柴榮不得不接受自己再造中華的宏遠無法完成的事實,面對年幼的兒子以及自己死後複雜的政治環境,在臨死前柴榮殺了對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威脅最大的張永德而扶持了威脅小一些的趙匡胤接任殿前都點檢,掌控禁軍,就草草的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兒寡母和無盡的遺憾。

他之後趙匡胤學者柴榮乾爹郭威的模樣,玩了一把黃袍加身,廢了北周自立大宋,也許是處於愧疚,北宋對於柴氏子孫實行了有待政策,讓他們都過上了富家翁的生活。

宇文邕轉世說

很多人都說柴榮是宇文邕轉世,他們倆實在是太像了。他們都才華橫溢,而且都非常自信十年之內可以統一天下,於是他們對待工作都爭分奪秒,用五年的時間完成了別人幾十年都沒有完成的功業,但是這樣殫精竭慮的工作,也透支了他們的身體。讓他們都英年早逝,倒在了統一天下的前夕,實在是太可惜了。如果老天哪怕能多給他一年的時間,讓他能北上幽州,此時正是遼國由於長期內亂正處於最虛弱的時期,正處於上升期的北周軍隊定然可以一戰而收復幽雲十六州,有了幽雲十六州山川之險,漢族政權就可以憑藉少數軍隊就可以將草原民族據國門之外,沒有了龐大的軍費負擔,也許後來的宋朝就不會是個富而弱的殘缺狀態。同時他們死後,江山很快就被手下篡位奪取。他們也同時都對和尚進行嚴打,所以他們都被禿頭針對,也就是所謂的三武一宗滅佛。

柴榮的故事教會我們一些道理:

第一:人生最大的紅利就是子宮紅利,有些人的起點就是大多數人奮鬥一輩子的頂點。這個沒什麼公平可言。如果你沒有生在這樣的家庭,你如果可以找一個牛逼的乾爹或者牛逼你老丈杆子,也可以讓你的人生走上快車道。

第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哪怕你有柴榮、宇文邕一樣的經天緯地之才,可是身體不行,一切都白搭,你們要麼在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中死去,要麼你們建立的所有功業不過是給他人做嫁衣裳。

第三:如果想要你打下的江山能夠傳承下去,趁你活著的時候,要早早的安排好接班人。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來。如果宇文邕不是沉迷於建功立業,而是多花些心思在兒子的培養上,楊堅也不會那麼容易篡奪了宇文家的江山。如果柴榮可以提早安排自己死後兒子的輔政班子,趙匡胤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奪了柴家的江山。

擷取史官對於柴榮的評價:

嗚呼,五代本紀備矣,君臣之際,可勝道哉!梁之友珪反,唐戕克寧而殺存乂、從璨,則父子骨肉之恩,幾何其不絕矣。太妃薨而輟朝,立劉氏、馮氏為皇后,則夫婦之倫幾何其不乖而不至於禽獸矣。寒食野祭而焚紙錢,居喪改元而用樂,殺馬延及任圜,則禮樂刑政幾何其不壞矣。至於賽雷山、傳箭而撲馬,則中國幾何其不夷狄矣。可謂亂世也歟

!而世宗區區五六年間,取秦隴,平淮右,復三關,威武之聲震懾夷夏,而方內延儒學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禮》、定《正樂》、議《刑統》,其製作之法皆可施於後世。其為人明達英果,論議偉然。即位之明年,廢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時中國乏錢,乃詔悉毀天下銅佛像以鑄錢,嘗曰:“吾聞佛說以身世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嘗夜讀書,見唐元稹《均田圖》,慨然嘆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詔頒其圖法,使吏民先習知之,期以一歲,大均天下之田,其規為志意豈小哉!其伐南唐,問宰相李穀以計策;後克淮南,出穀疏,使學士陶穀為贊,而盛以錦囊,嘗置之坐側。其英武之材可謂雄傑,及其虛心聽納,用人不疑,豈非所謂賢主哉!其北取三關,兵不血刃,

而史家猶譏其輕社稷之重,而僥倖一勝於倉卒,殊不知其料強弱、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機,此非明於決勝者,孰能至哉?誠非史氏之所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