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與預期,一對能控制人心的存在

不知你是否有發現,當一成不變的生活模式突然發生哪怕一絲改變,人們內心總是會產生不適感,外表特徵就體現為皺眉,不耐煩、簡單來說就是抗拒,以任何的表現形式。舉個例子,如買早餐,包子:2元,燒麥1。5元,原本3。5元可以買到,突然的每個漲價0。5元,現在需要4。5元才能買到,此時往往就會產生抵制情緒,因為超過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心裡預期,然後就會思考值與不值的念頭,從而導致長時間的不再購買,直到內心的價值衡量曲線重新評定,自我說服,這時才會去思考買與不買的問題,這種感覺產生的原因細細想來,大抵不過是因為內心的未知,如果心裡面先早一步知曉,有了預期和參照,那麼就會比較容易接受,因為此時內心早已經做了幾百上千遍的自我暗示。

這種思維方式其實你可以在我們的生活各方面發現他的蹤影,而且你會發現這居然是一個十分有用的手段。

我們都知道,突如其來的改變,基本很難有人會接受,但利用上述方式,你會發現它竟可以讓一件事變得順理成章。比如一個公司要降薪,我們發現他最好的方式是先提前給出一個非正式的通知,或者是先放出一些煙霧,而不是一上來就強制動手去做,必須先讓所有人心裡有一個準備,此時每個人都知道要降工資,然後就會權衡利弊一番,把好的壞的因素都想一遍,最後,總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可以自我安慰的想法和方式,如此,降薪一旦實際實施後,雖然仍會有不滿,但的確不會有太多的反抗牴觸情緒。

如此一來,既避免了一些糾紛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所以,未知與預期的存在,真的可以讓一個人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慢慢接受一切,而且還是在人為自我主導的情況下完成的,其背後就是在你沒意識的情況下,未知與預期他們已經先打了一架,前期預期佔據上方,但最後,預期總會接近未知,到那時,也代表了一場較量的落幕,而最後的贏家終究會是未知!因為個人是改變不了未知的,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被動地去接受與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