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34歲的末路航班證明婚姻不只是男女倆人之間的那點事

婚姻是兩個人精神的結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艱難困苦。——高爾基

徐志摩34歲的末路航班證明婚姻不只是男女倆人之間的那點事

01

1931年11月17日,在妻子陸小曼緊鑼密鼓的電報催促下,徐志摩不得不擱下手頭密密麻麻的教學工作,風塵僕僕從北京趕往自己與陸小曼在上海的居所。

陸小曼是才女,電報的遣詞造句不露聲色逼著徐志摩馬不停蹄地往回趕,這一路旅程,徐志摩倍感辛勞,累!

然而,當徐志摩急急忙忙地趕到家裡的時候,陸小曼卻不在家。那個時候還沒有手機,要在若大的上海找到一個人很難,徐志摩只好在家裡等陸小曼回來。

直到半夜時分,陸小曼才爛醉如泥地回到了家裡,還是由已有家室的年輕醫生翁瑞午扶著回來的。這時的徐志摩因旅途疲勞已經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晨醒來的時候,睡眼惺忪陸小曼竟然當著徐志摩的面讓翁瑞午為她按摩。翁瑞午昨晚沒有回去,就睡在這個房子裡。

陸小曼一面抽著大煙接受翁瑞午的全身按摩,一面指使徐志摩去結清她當月在酒樓飯店歌舞廳的消費,還有賭債和大煙錢。

見此情景,戴綠帽子的羞辱感讓徐志摩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了。陸小曼也不示弱,倆個人大吵起來。

翁瑞午見勢不妙,趕緊離開。這讓陸小曼更是生氣,順手抓起案前的大煙燈向徐志摩狠狠地砸了過去。煙燈不偏不倚,把徐志摩的金絲眼鏡從鼻樑上砸落,掉在地上打得粉碎。

徐志摩氣極,提起尚未開啟的行李箱奪門而出,而這一去便是直達生命的終點……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因大霧撞山,機上無人倖免於難。這一年,徐志摩34歲,與陸小曼結婚5年又3個月。

02

徐志摩遇難的訊息震驚社會,關注度遠遠高過飛機失事本身。當人們得知事情的原委後,開始廣泛思考徐志摩的婚姻,這一思考直到今天仍然還在持續。梁啟超給徐志摩的證婚詞也再次被人們熱議起來,也是直到現在仍在持續。

梁啟超給徐志摩的證婚詞之所以成為人們的熱議,是因為這一證婚詞不但驚世駭俗得令人瞠目結舌,也指出了徐志摩與陸小曼婚姻觀上的致命缺陷並給予了當頭棒喝式的警示,還讓人看到了梁啟超的耿直、深度和遠見卓識。

徐志摩34歲的末路航班證明婚姻不只是男女倆人之間的那點事

那是1926年8月14日,即徐、陸倆人的結婚日。這天是農曆7月初7,中國的情人節。他倆選擇這個日子結婚也充分說明他們一開始是彼此愛著對方的。

婚禮在北京的北海公園舉行,轟動了北京文化界甚至整個民國。

來賓都是名流。當新郎、新娘攜手步入禮堂時,全場一片驚歎,呼嘯聲、驚叫聲灌滿禮堂,讚歎著才子、才女的結合。唯有證婚人梁啟超與眾不同。

本來,大家都想聽聽梁先生口吐蓮花般地讚美之詞。所以,梁啟超上來的時候,全場立即鴉雀無聲,都在傾耳聆聽。

不料梁啟超先生卻是如是說:“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學術上沒有什麼成就。你用情不專,以至於離婚後又再婚。希望你以後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你要記住,你和陸小曼都是離過婚又再婚的啦,這全是你們用情不專的緣故。”

旋即,梁啟超先生又目光炯炯地看著陸小曼說:“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你今後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與行為,希望你不要一錯再錯,誤人誤己。不要以自私自利為行事準則,不要以荒唐與享受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做兒戲,以為高興了就可以結婚,不高興了就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世人看笑話。”

說完陸小曼,梁啟超又側身一步,站在徐、陸倆人中間說:“我作為徐志摩的先生,同時又是今天的證婚人,我要在你們的婚禮上當眾送你們一句話:我希望你們痛改前非!我也衷心祝願你倆這是最後一次結婚。”

梁啟超的婚禮證詞先是把在場的人驚呆了,但也讓在場的人彷彿感到梁先生說出了他們心裡對徐、陸倆人婚姻的看法。所以片刻過後,禮堂裡掌聲如雷鳴。

梁啟超的證婚詞確實別開生面,回味無窮,即是在今天,仍然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

梁啟超先生是大學者,視野既是現實和具體的,也是深遠和宏大的。這也讓我們感到梁啟超先生的證婚詞之所以近乎“不顧情面”,自然有他的原因。

一是對愛徒的瞭解和關心。他從徐、陸倆人的結合中看到了其婚姻觀裡的嚴肅性的嚴重缺失,這樣的婚姻一開始就埋下了隱患,需要儘早排除。於是,便有了這“猛藥”般的證婚詞。

徐志摩與陸小曼相識於一場舞會。也就是這麼一場舞會就讓倆人拋棄各自的家庭,拋棄相濡以沫多年的伴侶。

徐志摩的結髮妻子張幼儀是無可挑剔的賢妻良母,為了陸小曼,徐志摩硬是逼迫張幼儀跟自己離了婚,並狠心地把張幼儀孤兒寡母拋棄在舉目無親的德國。陸小曼的丈夫王賡對陸小曼也是忠心不二,這個時任哈爾濱警察廳廳長的王賡甚至拔出手槍來挽救他的婚姻,但沒有任何效果。正如郁達夫所說:徐、陸倆人碰到一起便燃成了地團,倫理常綱、宗法家風也不要了。是的,徐、陸倆人太異於正常人了,也異常得沒了生活邏輯,這又怎能支撐起婚後正常的生活呢?

梁啟超先生在徐陸倆人新生活的起點,用這種近乎“訓戒”的證婚詞,料想是想“猛藥㾀痾”,一劑便達成改造倆人的品性的效果。

二是梁啟超先生也想透過這種場合重塑社會婚戀文化。當時,中華文化已有被洋文化殖民的傾向和危險,必須給予制止,否則後果將十分危險,甚至喪失民族文化。梁啟超先生是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決不允許文化上的本末倒置。那好,就從糾正當時特別有影響力的民國才子、才女婚姻觀上表現出來的見異思遷,意亂形迷做起吧。先生知道,此風一長,後患無窮,不但會毀掉民族文化,也會毀掉整個民族。料想這也是梁啟超先生的證婚詞“毫不留情”,震聾發聵的原因。

嘆只嘆梁啟超先生的良苦用心並沒有喚醒徐、陸倆人管控好婚姻的精神覺醒和行為自覺,最終使婚姻成了墳墓。

03

徐志摩遇難後,當人把徐志摩唯一的一件現場遺物送到陸小曼手裡的時候,陸小曼哭成了淚人。

徐志摩唯一的一件現場遺物是一幅山水畫長卷,這是陸小曼在1931年春創作的,沒想到最後成了徐志摩唯一的現場遺物……陸小曼睹物思人,想到了徐志摩的種種好處,淚水就像決堤的江河水一樣狂瀉。

這時,陸小曼才知道自己錯了。只是這用命換來的醒悟,不但代價奇高,也顯得晚了。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陸小曼含淚為徐志摩寫下了這樣的輓聯,也表達到餘生的誓言。

徐志摩34歲的末路航班證明婚姻不只是男女倆人之間的那點事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履行了自己的誓言,不再出去交際,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專心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用菸草打發自己的思念。也是因為陸小曼,今天的人們才能讀到徐志摩的諸多作品。

先前的大煙,後來的菸草,讓陸小曼的一口牙在她還不到50歲的時候就全部掉光了。陸小曼遊戲風塵的生活受到了她後來生活的加倍報復,它讓陸小曼整日生活在痛苦的悔恨之中,也讓陸小曼的身體垮塌了,還有一身的病痛。1965年4月3日,曾經的民國四大才女之首的陸小曼在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62歲。陸小曼要求與徐志摩合葬,但遭到了徐家後人的拒絕。

04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留學英美,橫行當時的詩人徐志摩,卻沒能書寫好自己的婚姻,最終以命醒世,告訴人們婚姻不是男女之間那點事,把婚姻定義為男女這間的那點事,是一個要命的錯誤。

徐志摩留給世界的這個百年一嘆,總是讓人特別壓抑、沉重和揪心。也會讓人產生很多想不明白。徐、陸倆人,堪稱那個時代的才子、才女,為啥就經營不好自己的婚姻呢?

這也許跟他們所處的時代有關係。他倆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第一次“改革開放”的時代,40年的洋務運動造就了中國不少富豪,徐、陸倆人的家庭都在其列。那個時候,中國社會特別是上流社會崇洋媚外甚囂塵上,有錢人家的孩子要麼花錢送到國外鍍金,要麼送到國內洋學堂學習。這些正處在人格定型期的孩子一到國外或在國內接受洋老師的洗腦,“活在當下”的人生觀很快就形成了,自然也會形成相應的婚戀觀。這種婚戀觀與其說是崇尚婚姻自由,不如說是追求激情刺激。因為,這種婚戀觀與他們的人生觀一樣,缺少一份最為重要的東西——責任。徐志摩是這樣,陸小曼也是這樣。

早在美國留學期間,已是有婦之夫的徐志摩就近乎瘋狂地追求過才女林徽因,但遭到了林徽因父親林長民的堅決阻撓。林父認為,這個徐志摩見到我女兒,就能拋棄結髮妻子,誰敢保證他再見到別人不會再拋棄我女兒?

徐志摩34歲的末路航班證明婚姻不只是男女倆人之間的那點事

追求林徽因不成,徐志摩又對陸小曼一見傾心。這回成了。原因也不難看出:一是陸與徐是同類人,二是陸家沒有“林長民”。

幸好還有梁啟超先生為代表的仁人志士看到了當時有錢人家盲目跟風,不求甚解地送子女接受洋教育這一現象的巨大民族隱憂:他們看到了這些把民族文化扔掉,完全由西化教育的孩子成長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的異化和文化品性的畸變,這才有了當時中國文化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吶喊。這些有識之士清醒地知道,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不但會毀掉這個國家的一代人,也會喪失民族文化。

也幸好還有一個不願意出國,一頭扎進五千年中華文化的青年才俊毛潤之,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才得以逆襲,苦盡甘來。

然而,在特定的條件下,歷史又是如此地驚人的相似重複出現。我們看到,近十幾年、幾十年來,盲目孩子送到國外去讀書的現象又時興起來,很多家長想透過這樣的途徑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或更優秀,這可能嗎?這一現象同樣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徐、陸倆人失敗的婚姻也許還有別的我們猜想不到的原因,比如徐志摩的表弟

金庸就很不屑於表哥的輕浮。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婚姻失敗了,人生也就失敗了。儘管徐、陸倆人最後對自己的婚姻都有反省覺悟的時刻,但命運卻不會再給他們機會了。

05

沒有什麼比婚姻更為讓人長久表現和改造人性的了,有什麼樣的婚姻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徐、陸倆人是這樣,其他人也是這樣。所謂命運,細數其容其實就是生活的質量。而生活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夫妻互相感化,一同前行,一起經營的點點滴滴。

婚姻也是家庭的紐帶,因婚姻才有家庭,才有傳宗接代,才有子子孫孫。家庭則是社

會的細胞。一個健康的充滿希望的社會,一定是以健康婚姻為骨架的。

婚姻,於人生、家庭、社會其地位都十分顯要,也是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的課題。這個課題,不會過時。儘管會打上時代的烙印,但始終有其不可違背的內涵。要不然,婚姻就會表現出眼花繚亂,這個世界就會因此而讓人無所適從。

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大作家所說的“相似”,其實就是婚姻中的倆個人的彼此尊重、欣賞、理解、包容,它是以夫妻倆人的家庭責任感為前提和支點的。這也是徐、陸倆人給予這個世界的啟示。

徐志摩34歲的末路航班證明婚姻不只是男女倆人之間的那點事

徐、陸倆人的婚姻開始的時候如膠似漆,但陸小曼不懂得體貼丈夫,花錢如流水,整天不是打麻將,就是泡歌舞廳,還抽上了鴉片。徐志摩就是她的取款機,弄得徐志摩不得不經常四處講學貼補家用,身體也嚴重透支。

激情退去之後,他們倆個人之間的隔膜和厭倦與日俱增,而他們又不知道或無法彼此改造自己和對方,只能任由精神到軀體的漸行漸遠。最終導致徐、陸倆人彼此為對方所不容。

也就人分析過當時的情況,認為而徐志摩死於急於去給林徽因捧場。因為當天晚上有林徽因的演講,他才提前一天趕過去。不管生怎樣,都說明徐志摩的心已經不在陸小曼這裡了。

是的,沒有責任感,婚姻就會成為試驗品而朝三暮四,或者把婚姻異化成交易,最終迷失人性,喪失婚姻。徐、陸倆人的婚姻是這樣,當下所有不幸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再熱烈的激情也有退卻的時候,再美好的憧憬也要現實來支撐,只有責任感,才能促進夫妻倆人的攜手同行,風風雨雨,貧富貴賤,山一程,水一程,寫就一路動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