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9月,決定曾祖父人生走向的那場大考

戊戌政變後的第四年,即壬寅年——1902年秋,滿清政府舉行了科舉考試。因為此前八國聯軍侵華,導致科舉考試中斷,這次考試是“壬寅科補行庚子辛丑併科”,也就是說三年考試集中到了一年舉行。

這也是清朝政府舉行的倒數第二次的科舉考試。1904年7月,為了慶祝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壽,於是增加了最後一屆恩科考試,即癸卯科考試,隔年清廷便宣佈了廢除科舉。綿延一千三百年的科舉考試,壽終正寢。

1902年9月,決定曾祖父人生走向的那場大考

1873年出生的曾祖父,時年29歲,它以“監生”的身份參加了此次科舉考試。在這裡先普及一下清代各種考生:廩生,是指國家給提供食宿的學生;貢生是學習優秀的學生,送到北京國子監去讀書的學生;附生是擴招的學生,食宿自理;監生的成份則比較複雜。有舉監,即由舉人做監生的。有貢監,即由秀才做監生。有廕監,即憑藉父輩做官而成監生。有例監,以捐納錢粟得為監生。

綜合各方面來看,曾祖父應該是貢監身份參加的考試。

1902年9月,決定曾祖父人生走向的那場大考

直隸廣平府學堂,曾祖父曾在此任教

這科考試是借用了河南省貢院的地方,也就是在開封參加的科舉。因為,有慈禧的聖旨為證:“河南地居適中,毗連直隸,所有順天鄉試著於明年八月間暫借河南貢院舉行,河南本省鄉試著於十月間舉行。”

本科考試的時間是八月初九開始,即公曆1902年9月10日為第一場正場,八月十二為第二場正場,八月十五為第三場正場,先一日(初八、十一、十四)點名發給試卷入場,後一日(初十、十三、十六)交卷出場。持續九天的考試,不可謂不辛苦啊!科舉時代的苦,如今的孩子不一定能受得了!

此次考試,在清末“新政”出臺之後,考試題目和內容已不同於以往,廢八股,考策論,這對於舊教育體制下的讀書人來說,可謂難度空前。

1902年9月,決定曾祖父人生走向的那場大考

曾祖父為“免糧碑”撰文,此碑現存於河北省永年區。

首場試“中國政治史事論五篇”,二場試“各國政治藝學策五道”,三場試“四書義二篇”、五“經義一篇”。目前可見本科考題存10項,題目分別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義”、“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義”、“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義”、“漢高祖命叔孫通起朝儀論”、“漢文帝詔議可以佐百姓者論”、“唐太宗命王珪品藻群臣論”、“宋仁宗除越職言事之禁論”、“宋仁宗詔天下州縣立學行科舉新法論”、“各國錢幣異同策”和“東西洋商務日興其要何在策”。

可見,在科舉考試行將結束的時代,它也在努力貼近時代,這也是進步和改革!就第一、二場來說,時政類的題目題量所佔比重不低。這在知識陳舊、資訊不暢通、傳輸渠道不通達、人們觀念和意識滯後的時代,這一類的題目,尤其是對於死讀書、讀死書的讀書人來說,難度不可謂不大!

1902年9月,決定曾祖父人生走向的那場大考

壬寅科科舉考試史料

在此次科舉考試中,曾祖父王庚堂在第九場參加考試,以第268名的成績,取中舉人,時年 29歲。當時的主考是饒芝祥,江西南城縣人,進士出身,任翰林院編修,記名御史。

此次考試,曾祖父以一個農家孩子的背景,考取了此前不敢奢望的功名,也開啟了從政之路,更為我們後代子孫打了一個樣——一個努力進取、不懈奮鬥的樣!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他在學習和考試的道路上一馬狂奔!

38歲時,他以河北省參議院議員的身份,在職參加考試,並順利從北洋學堂畢業,成績單上是“優等生第97名”;42歲“高齡”時,他參加北洋政府組織的縣知事考試,第一、二試榮獲直隸省第15名,第三試後被錄用為河南省新安縣知事,也就是縣長。這是繼當選省議員之後,第二次成為“國家公務員”。

現在再看曾祖父的人生履歷:29歲科舉考試→36歲當選省議員→38歲在職考北洋法政學堂→42歲考知事→43歲任職新安→46歲任職林州→50歲唐山法政督辦。不能不說,曾祖父是個考試牛人!也是個意志力很彪悍的人!他奮鬥的腳步,一生都不曾停息!

曾祖父,您是我們這群后代子孫學習的楷模!是我們終生難以逾越的標杆!遠隔一個多世紀的我們向您致以深深的敬意!

1902年9月,決定曾祖父人生走向的那場大考

左為曾祖父參加科舉考試的影印史料,右為參加北洋學堂考試的成績單。

感謝天津社科院王偉凱博士提供資料[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