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產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標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內享用一份精品!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在魚類中“知名度”很高,讓人很是頭疼的小雜魚,當數

䱗子

和鰟鮍這兩種魚,

䱗子魚是名副其實的

小雜魚,鰟鮍魚現在已經將它歸屬於土著觀賞魚的原生魚類了。

一、䱗子

白䱗,俗稱䱗子或鰺子,大多稱為白條魚,人們普遍稱之為餐(䱗)條魚或又可為鰺子。餐(䱗)條魚的“餐”字是一個替代字,原字是要把“餐”字下部的“食”改成“魚”,即“䱗”或“鰺”字。鰺是特音字,普遍讀音為人參的“參”,但此處讀“餐”。但這些字電腦裡很不容易打出來,於是只好模仿網路語言,叫“餐條“魚了。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1䱗條 鯉科

中文名:

䱗子

學名:Hemiculter Leucisculus

俗名:白條、

子、白漂子、浮鰱、苦槽仔、海鰱仔、克氏鱎、白鱎、奇力仔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體延長,側扁。頭後背緣稍凸。自胸鰭基部至肛門均有腹稜。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向下彎成一個角度,直至臀部基部復又向上彎折。沿尾柄中線直達尾臀基部。背部青灰,腹部側呈銀白色。尾鱗邊緣青灰色。鰓耙15~18,側線鱗48~57。背鰭具有光滑的硬刺。

行動迅速,常成群遊大於淺水區上層。雜食,主食無脊椎動物。在長江5~6月產卵,產卵時有逆水跳灘習性。分批產卵。粘附於水草或礫石上。

小型魚類,一般體長l0至14釐米。最長達24釐米。數量較多,具一定的經濟價值。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幾乎是有水就有

條魚。

條可鮮食,其味鮮美,肉質細嫩。

為什麼很多人稱呼它為白條呢?因為它能“發白光”。白條魚“發白光”的原因至少有三點:

一是

天氣的關係;

二是

水的關係;

三就是

魚的關係了。白條魚在水裡遊,遊著遊著,魚翻了個身,恰好被太陽照著了,那本來銀白色的魚鱗就銀光閃閃了,加上水的清澈,這就是那一團白光。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2油䱗 鯉科

中文名:油

學名:Hemiculter bleekeri

俗名:油

、白條、鱔子、貝氏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

體長,扁薄。腹稜自胸鰭基部直至肛門。鰓耙18~24。側線在胸鰭基部上徐緩向下彎折,側線鱗40-48。背鰭具光滑硬刺。

小型魚類,喜叢集,行動迅速,常在淺水區覓食。雜食,主食水生昆蟲和浮游動物。雌魚體長80毫米左右性成熟。5-7月產卵,產卵時親魚叢集於流水錶面溯游,並有跳躍現象,卵為漂流性。

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3四川半

鯉科

中文名:四川半

學名:Hemiculterella sauvagei Warpachowsky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半

體較扁薄。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腹稜。口端位。下頜前端中央有丘突與上頜前端中央的凹陷相嵌合。側線鱗50~55,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向下彎折。背鰭無硬刺。

中上層魚類,個體小,一般體長為6-13釐米,數量不多。分佈於長江、珠江水系。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4伍氏半

鯉科

中文名:伍氏半

學名:Hemidulterella wui

俗名:藍刀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半

體較低,扁薄,背、腹輪廓較直。腹鰭基至肛門具腹稜。頭大。口端位,下頜前端突起與上頷凹陷嵌合。無須。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下彎。背鰭無硬刺。

中上層魚類。個體小,常見體長8~14

釐米

。分佈於浙江、廣西等地。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5南方擬

鯉科

中文名:南方擬

學名:Pseudohemiculter dispar

俗名:藍刀、白條魚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擬

體長、扁薄,背部稍平直。自腹鰭基至肛門具腹稜。頭尖。口端位,兩頜前端有相嵌的突起和凹陷。無須。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下彎。背鰭刺後緣光滑。頭背部和體側上部青灰色,下部銀白色,腹部白色,各鰭淺灰色,尾鰭灰黑色,邊緣黑色。

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遊動迅速,喜叢集活動。

分佈於長江以南各水系,是一種小型魚類,一般體長8-14釐米,在產區數量較多。食物較雜,常攝取藻類、高等植物碎屑、水生昆蟲成蟲及幼蟲等。繁殖期在6-7月。

二、鰟鮍

鰟鮍

(páng pí,讀音“旁皮”)是我國淡水水域中一種常見的小型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鰟鮍是鯉形目鯉科鱊亞科(鰟鮍亞科)所屬魚類的通稱,這種魚類的體型比其它常見魚類都小,體型多呈卵圓形或菱形,最大體長也不超過15釐米,體重不超過50克(1兩)。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鰟鮍的繁殖不是直接交配,而是必須藉助淡水河蚌(Anodonta)進行繁殖。雌鰟鮍會將產卵管插入河蚌的入水管中,將長圓形的卵產到河蚌的鰓腔內,而雄魚會緊隨其後在河蚌的入水口附近射精,當河蚌呼吸時便可將雄魚的精液吸入鰓腔促進精子與卵子結合。而隨後受精卵會移到河蚌的鰓瓣上快速發育,並且精卵很好地利用了河蚌呼吸進出水流的翻滾產生的充分的溶解氧,從而大大提高了孵化率,而孵化的幼魚大約3-4周才離開河蚌自由生活。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1中華鰟鮍 鯉科

中文名:中華鰟鮍

學名:Rhodeus sinensis Gunther

俗名:鰟鮍、彩石鰟鮍、彩石鮒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鰟鮍屬

體側扁,頭小。口角無須。下嚥齒1行,齒面平滑。側線不完全,僅前面的3~7片鱗:上具側線孔。生殖季節雄魚色彩異常鮮豔,吻部及眼眶周緣具珠星。雌魚具長的產卵管。

中華鰟鮍根據分佈地的不同又有南、北兩種表現型別。南中華鰟鮍身體較高且顏色豔麗,北中華鰟鮍較為細瘦,顏色也沒有南方型別鮮豔。

中華鰟鮍屬於1齡性成熟。其據對生殖力一般為200-300粒,繁殖期具有領地觀念,繁殖期為5月。卵產於蚌殼的鰓瓣中。

個體小,最大體長8釐米。食藻類。分佈於黃河、長江等水系,尤其喜歡淡水湖泊和淺水有水草的地方。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2刺鰭鰟鮍 鯉科

中文名:刺鰭鰟鮍

學名:Rhodeus spinalis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鰟鮍屬、刺鰭鰟鮍

體側扁,菱形。頭小,略呈圓錐形。吻短,背面隆起。口小,亞下位。唇薄。無須。側線不完全,僅有側線鱗7~8枚。背、臀鰭具硬刺,基部長且相對;臀鰭分枝鰭條14~15;背、腹鰭起點相對;尾鰭深叉。生殖期雌魚具產卵管。

小型魚類,體長10釐米以下。無直接經濟價值。分佈於元江下游、廣西、海南島等。

刺鰭鰟鮍與高體鰟鮍非常相似,以至於很容易誤認,最容易的判斷方法是高體鰟鮍腹鰭第一鰭條是白色的,而刺鰭鰟鮍的不是白色的。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3高體鰟鮍 鯉科

中文名:高體鰟鮍

學名:Rhodeus ocellatus

俗名:火片子、土扁屎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屬

體高而側扁,卵圓形。頭小,頭後背部顯著隆起。吻短而鈍,其長短於眼徑。眼中大,上側位。口小,端位。口角無須。鰓孔較大。鰓蓋膜與頰部相連。側線不完全,僅在前面4-6片鱗上具有側線孔。

背鰭分枝軟鰭條11-12根,臀鰭分枝軟鰭條11-12根,尾柄條紋藍綠色帶珠母光澤,尾鰭中部具一紅斑,鱗框明顯而清晰,背部閃耀金色或金屬綠色光澤,出水後腹側反射藍色光芒,眼上部紅色。

雄魚臀鰭邊緣有紅色條紋,外鑲細黑邊或黑邊不顯,不同產地臀鰭的紅色,條紋寬窄不同,色澤濃淡也不同。繁殖季節的雄魚體色絢麗,鰓蓋後方有虹彩之斑,尾柄縱帶紋淺藍色。背鰭起點前緣金黃色,眼虹膜上半圈紅色呈充血狀。臀鰭外緣具很狹的黑邊。吻端、眼眶骨處具珠星。鰓蓋後上方雌雄魚均無銀藍色斑點,而具2條垂直暗色雲紋。雌魚背鰭鰭條前部成體無黑斑,幼體具黑斑,體色近金黃色,產卵管呈粉紅色。

個體小,最大者體長9釐米。繁殖期在4月底5月初。雄魚具鮮豔的婚姻色,在吻部及眼眶周圍具珠星;雌魚有一長的產卵管,將卵產於蚌類的鰓瓣中,魚卵在河蚌的瓣鰓上孵化。

常棲息於我國南方各省的湖泊、池塘以及河灣水流緩慢的淺水區。食物以藻類為主,兼食水底碎屑。

高體鰟鮍以及其近緣種刺鰭鰟鮍非常相似,區別在於高體鰟鮍腹鰭第一鰭條有白邊,刺鰭鰟鮍沒有。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4大鰭刺鰟鮍 鯉科

中文名:大鰭刺鰟鮍(大鰭鱊)

學名:Acanthorhodeus macropterus

俗名:五彩片、石光皮、豬耳鰟鮍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亞科)、鱊屬

雄為藍色,雌為白色,體扁像片樹葉。

口亞下位,略呈馬蹄形,口裂寬闊。上頜略長於下頜,上、下頜及顎骨均具絨毛狀細齒。唇厚,上下唇聯合於口角處,唇後溝不連續。須4對,均較長。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外側頦須可達胸鰭基。眼中等大,位於頭背側,眼間寬較平坦。鼻孔分離,後鼻孔距眼前緣較距前鼻孔為遠。鰓孔大,左右鰓膜聯合但不與峽部相連。背鰭刺較弱,後緣光滑無鋸齒。胸鰭刺發達,長於背鰭刺,前緣具小鋸齒。後緣具粗鋸齒。腹鰭扇形,末端遠不及臀鰭起點。脂鰭甚長,約為臀鰭基的3倍,其起點接近背鰭,末端不遊離,與尾鰭基相連處為缺刻。尾鰭凹彤,上葉稍長於下葉。肛門近腹鰭基部,而遠離臀鰭起點。體裸露無鱗。側線完全、平直。體側灰黑色,側線以上體色較深。腹面白色。部分個體體側具深褐色斑點。

小型魚類,但在

鰟鮍魚類中屬最大的一種

,大者體長13釐米,最大體長可達17釐米。嘉陵江的個體1齡體重約30克,3齡體重約119克,5齡體重約280克。

在靜水或緩流、水草叢生的環境棲息。雜食性,以高等水生植物的葉片和藻類為主食。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也食小魚。多在夜間覓食,無明顯季節變化。

雄性體重30克,雌性約100克以上一齡魚即達性成熟,生殖期4-6月,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繁殖期間雄魚在吻端及眼眶上緣有珠星;雌魚有一長的灰色產卵管。卵大,橢圓形。卵徑呈多峰狀分佈,絕對繁殖力在1101。6~4470。2之間。

分佈於朝鮮以及自廣東、安徽直至東北黑龍江流域等。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5寡鱗刺鰟鮍 鯉科

中文名:寡鱗刺鰟鮍(寡鱗鱊)

學名:Acanthorhodeus hypsefonotus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屬、寡鱗鱊

體扁薄,極高,幾近圓形。無須。下嚥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線完全,側線鱗31~33。背、臀鰭具硬刺。生殖時期雄魚吻部有珠星,雌魚產卵管延長。

為生活於江湖中的一種小型魚類,一般常見體長為5-7釐米,最大體長可達16。5釐米。分佈於長江水系,是中國的特有物種。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6多鱗刺鰟鮍 鯉科

中文名:多鱗刺鰟鮍(多鱗鱊)

學名:Acanthorhodeus polylepis

俗名:多鱗鱊

英文名:Duolincipangpi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屬、多鱗鱊

體較長,扁薄。須1對,長度小於眼徑之半。下嚥齒9行,齒面具鋸紋。側線完全,側線鱗38-39。背、臀鰭具硬刺。生殖季節雄魚吻部有白色珠星,雌魚產卵管延長。

棲息於溪流緩水區,以藻類為食。為小型魚類。體長13釐米以下。分佈於浙江、湖南等地。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7越南刺鰟鮍 鯉科

中文名:越南刺鰟鮍(越南鱊)

學名: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英文名:China redtail bitterling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屬、越南鱊

體較高而扁薄,外形呈長卵圓形,頭後背部顯著隆起,腹緣淺弧形。頭短小,三角形。吻稍突,吻長大於眼徑。口小,亞下位。須1對,其長度約為眼徑之半。背鰭位於身體最高處,具有2根硬刺,胸鰭末端達到腹鰭基部起點。臀鰭具有2根硬刺,其起點位於背鰭第6根分支鰭條的垂直下方。尾鰭分叉深。腹腔膜灰褐色,體背部深灰色,腹側面灰白色。鰓蓋後緣上方有1黑色斑點,尾柄中線有1黑色縱帶,向前延伸至背鰭起點的下方。背鰭及臀鰭硬刺末端柔軟分節,背鰭具11-14根分枝鰭條。體長為體高的2。2-2。4倍。側線完全,成淺弧形下彎。側線鱗32-35枚。沿體側中軸自背鰭中部之前下方至尾鰭基部有一條藍色條紋。

常棲息於湖泊及河流的淺水區。每年4月為繁殖期,產卵於蚌類的外腔中。生殖季節雄魚的吻端及眼眶前緣有珠星,而雌魚有產卵管。

棲息於泥沙底質,多水草的湖泊或河流的淺水區,常叢集活動。以水生植物為主食。

個體小,常見體長為6-10釐米。分佈於長江以南各水體。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8興凱刺鰟鮍 鯉科

中文名:興凱刺鰟鮍(興凱鱊)

學名: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英文名:Xingkai bitterling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屬、興凱鱊

體扁薄,呈橢圓形。無須。下嚥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線完全。背、臀站有硬刺。

生殖期在4~5月,雄魚吻部具珠星,雌魚產卵於蚌類的鰓瓣中。卵粒大,橢圓形。

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生活於“江湖淺水區。主食藻類和植物碎屑。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9峨嵋刺鰟鮍 鯉科

中文名:峨嵋刺鰟鮍(峨眉鱊)

學名:Acanthorhodeus omeiensis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亞科)、鱊屬、峨眉鱊

模式產地:峨眉山

體扁薄,呈橢圓形。口須1對,長度大於眼徑。下嚥齒1行,齒面有鋸紋。側線完全,背、臀鰭具硬刺。

生殖期間雄魚的吻部出現珠星,雌魚產卵管延長。

常生活于山澗溪流的緩水區。個體小,體長不超過9釐米。國內分佈四川峨眉山的溪流,長江水系部分支流,四川岷江水系。

如何在眾多鰟鮍中快速區分大鰭鱊、峨眉鱊和高體鰟鮍(95%以上準確率,前提,有且只有這三種的時候):

1、俯視,峨眉鱊較寬,即較肥厚。大鰭鱊、高體鰟鮍體窄。

2、手感,峨眉鱊、高體鰟鮍較光滑,大鰭鱊較硌手,即表面不光滑。

綜上所述:

峨眉鱊:肥且滑。

大鰭鱊:瘦且粗。

高體鰟鮍:瘦且滑。

從魚類分類學、魚類形態學角度來分析,三種魚的鑑定方法如下(有且只有這三種魚):

1、看側線鱗,高體鰟鮍側線鱗不完整。

2、看口角須和背鰭分支鰭條,峨眉鱊口角須較長,背鰭分枝鰭條在15根以下;大鰭鱊口角須極短,背鰭分枝鰭條在15根以上。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10黑龍江鰟鮍 鯉科

中文名:黑龍江鰟鮍

學名:Rhodeus sericeus

俗名:葫蘆籽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亞科)、鰟鮍屬

體側扁,輪廓略呈橢圓形。口小,端位。下頜略比上頜短,無須。背鰭及臀鰭均無硬刺,背鰭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側線不完全。

雌、雄魚外形有明顯的區別,雄魚個體小,吻較短,腹鰭較短,尾柄較高;生殖季節雄魚眼球上方具鮮豔的紅色斑,吻部和眼眶上緣具白色珠星。

生活於水草茂盛的緩流或靜水中,為草食性魚類。分佈於歐洲及我國黑龍江水系。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11彩石鰟鮍(彩石鰣) 鯉科

中文名:彩石鰟鮍(彩石鰣)

學名:Pseudoperilampus lighti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亞科)、鰟鮍屬

體高而側扁,體稍肥厚,頭後背部隆起,腹部較圓,身體外形呈卵圓形,與高體鰟鮍很相似。頭較小而短,吻短而尖。口端位,口角無須。眼較大,位於體側中線偏上方。鼻孔位於眼前緣上方,離眼前緣較近。鰓耙短小,排列較密。

背鰭外緣略向外凸起呈弧形,無硬刺,其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最後一片鱗片稍遠。胸鰭較長,末端後伸接近腹鰭起點。腹鰭起點在背鰭起點之前,後伸更接近臀鰭起點,至胸鰭起點較至臀鰭起點為遠。臀鰭無硬刺,其起點位於背鰭第三根分枝鰭條正下方。尾鰭深叉形。鱗片較大。側線不完全,僅在鰓孔上角後方有3-6片。

生殖季節雄魚吻端具有兩簇白色珠星,隆起較高,臀鰭邊緣有較寬的黑色飾邊,在最末一個側線鱗處有一條不十分明顯的淡綠色橫斑。生活時體色鮮豔,雄魚體色較豔麗,眼球上方為桔紅色。鰓孔上角第一個側線鱗上有一個藍黑色大斑點。尾柄中部有一條黑色縱紋,向前延伸至背鰭起點的正下方,或超過背鰭起點。背鰭、臀鰭和腹鰭均呈淺黃色。幼體和雌魚的背鰭前部有一個灰黑色大斑點,雄魚不明顯。尾鰭上下葉之間還有一條桔紅色的縱條紋。

生殖期雄魚的吻部具珠星,色澤鮮豔。第一次性成熟為1齡,生殖季節在4-6月,懷卵量小,一般為300——500粒。產卵於瓣鰓類的鰓水管中。

常棲息於水流較緩的溪河、水溝、池塘或稻田等水體中,喜叢集。其食物主要是水生植物碎屑、藻類、周叢生物和水蚤等。

個體小,最大不超過6釐米。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12綠線鰟鮍(彩副鱊) 鯉科

中文名:彩副鱊

學名:Paracheilognathus(Acheilognathus) imberbis

俗名:石包鱊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亞科)、副鱊屬、彩副鱊

身體呈長橢圓形,甚惻扁,上下緣呈弧形。頭短小,略呈三角形。吻短,前端圓鈍。口端位,口裂呈馬蹄形。上下頜等長。唇薄,光滑。無觸鬚。眼大,位於頭前半部。鼻孔小,位於眼前緣至吻端中點略偏後方。鰓耙短小,排列稀疏。下嚥齒稍側扁,齒面有鋸紋。背鰭基部長,外緣平截,末根不分枝鰭條軟,不呈硬刺,其起點位於體前半部分,胸鰭小,末端稍尖,後伸不達腹鰭起點。腹鰭小,末端尖,後伸超過臀鰭起點。臀鰭基部長,外緣平截,無硬刺,其起點與背鰭第5-6根分枝鰭條基部相對。尾鰭分叉深,上下葉約等長。尾柄稍細長。鱗片大。

側線鱗完全,在體側中部略向下彎曲呈弧形。

生殖季節雄魚吻端和眼前上方有白色珠星。雌魚具長的產卵管。體色為灰白色,背部灰黑色,鰓孔上角後方有一黑色斑塊。體側從背鰭下方直達尾柄中部有一明顯的黑色縱帶紋。生殖季節雄魚體色豔麗,背、腹和臀鰭呈粉紅色,外緣為白色。

喜叢集,生活於靜水或緩流水域,以浮游動物為食。生殖期間,雌魚具淡灰色產卵管。體色鮮豔,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及河北、山東等地。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13革條副鱊 鯉科

中文名:革條副鱊

學名:Paracheilognathus himantegus

俗名:臺灣石鮒、牛屎鯽、副彩鱊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亞科)、副鱊屬、革條副鱊

身體側扁,呈長圓形。頭短且小,吻鈍圓而短。口角有1對,側線完全。雄魚的體色較亮麗,體側鱗片之後緣都有黑邊,體側中央有一條黑色縱帶,背鰭末緣紅色,臀鰭末緣則維黑色和紅色帶並排,甚為鮮明;雌魚除尾部具黑色帶外,全身均為淺黃褐色。一般體長約8釐米。

以藻類和水生昆蟲為食。常可見其與高體鰟鮍混雜成群覓食於溝渠間。在繁殖季節可看到雌魚細長的產卵管,雌魚將卵產在蚌的鰓瓣上,使魚卵可以受到蚌殼的保護,又可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14廣西副鱊 鯉科

中文名:廣西副鱊

學名:Paracheilognathus meridianus

俗名:綠鰟鮍、廣西鱊

種類:淡水產品-魚類

分類:鯉形目、鯉科、鰟鮍亞科(鱊亞科)、副鱊屬、廣西副鱊

小型魚類,一般體長5~10釐米。體略長,側扁,呈紡錘形。頭短小·吻短,稍尖。口亞下位。口角具須1對。側線完全·背、臀鰭無硬刺;背鰭基長,起點略後於腹鰭起點;臀鰭分枝鰭條8~9,其起點與背鰭基中部相對,胸鰭末端後伸距腹鰭起點1—2枚鱗片。側線完全,下彎不明顯,與腹鰭起點相距4枚鱗片;側線鱗36—39枚。生殖期雄性體色鮮豔,在燈光下呈現出綠色熒光,雌體具產卵管。

喜居於底質多礫石、水質清澄的江河緩流處。我國特有種。分佈於廣西各主要水系。

圖文欣賞:名副其實的小雜魚—䱗子5種,原生觀賞魚—鰟鮍14種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漁人劉文俊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入西南漁業網和養魚第一線公眾號

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奇妙的動物##水產品##魚##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