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萌企鵝教給孩子重要一課:學會適時放棄也是一種能力

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六隻蜜蜂和六隻蒼蠅同時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本以為一向有秩序的蜜蜂會很快飛出玻璃瓶,總四處亂撞的蒼蠅會被困死在玻璃瓶裡。

但結果卻出乎意外,力竭倒斃或餓死的是蜜蜂;而蒼蠅卻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瓶頸逃逸一空。

原來蜜蜂以為囚室出口必然在光線最亮的地方,所以它們不停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直到被活活耗死。而一向四處亂撞的蒼蠅卻全然不顧亮光吸引,四處亂飛,結果誤打誤撞飛出了玻璃瓶。

最近看浪花朵朵出的新書《我能飛》,看到書裡那個憨態可掬卻又倔強嘗試要飛的小企鵝時,我就突然想起上面那個實驗裡的小蜜蜂,明明努力的方向不對,卻堅持不懈的往南牆上撞,直到付出生命代價。

《我能飛》裡的小企鵝看到海鷗在天空飛翔,心生羨慕也想飛,於是不斷嘗試各種扇翅膀,甚至砸在了冰面上、掉落到了海底,但它始終沒有學會飛翔,畢竟一隻企鵝再怎麼努力,也是飛不起來的。所以當企鵝爸爸告訴小企鵝,企鵝不會飛,但企鵝可以游泳,並帶著小企鵝在海里遊了一圈又一圈,小企鵝享受到游泳的美妙後,他突然覺得游泳原來跟飛一樣美好,原來它也能“飛”後,它就放棄了執著要飛的夢想,因為它懂了,企鵝在海里暢快的游泳,就和海鷗在天上飛一樣。

《我能飛》的作者是郭飛飛 ,她大學畢業於景觀建築設計,至此養成一種對於植物、環境、建築與城市難以磨滅的熱情。後來,她在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專業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喜歡畫圖。

這本《我能飛》是郭飛飛入圍2019年克勞斯佛蘭科獎的作品,雖然是她的處女作,但就

連繪本大師安東尼布朗都高度讚揚這本《我能飛》:“作為第一本書,它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我能飛》時,我就被它的畫風與色彩搭配深深吸引,就覺得這本書能入圍克勞斯佛蘭科獎,果然是實至名歸。

下面我從書的畫風色彩以及內容兩方面,來帶大家一起欣賞下這本童真有愛的繪本。

一、繪本里簡約的色調和質樸的畫風,一秒鐘俘獲孩子的心

繪本里的顏色從來不僅僅是一種色彩,在某些時候,它還是一種特殊語言,表達著繪本主人公的複雜心情。

就像《我能飛》裡,作者除了黑白灰三種基本色彩勾勒企鵝外,就是大片大片的藍,這些藍色首先表示的是大片的海,其次這種藍色也表達了小企鵝對生活永不言棄的一種希望,因為在大眾的認知裡,藍色總是代表著希望與夢想。

極簡的黑白灰勾勒出了靈活生動的企鵝形象,而大片的藍色又為整體畫面增添了一抹色彩,雖然只有寥寥4種色調,但整個繪本看起來一點不單調,反而顯得乾淨利落。

除了簡約的色調,繪本質樸的畫風也讓人愛到不行。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忍不住發朋友圈曬圖,然後朋友圈竟有一位好友問我:“這是你家孩子畫的嗎?”我忍不住大笑,同時更加覺得《我能飛》有意思。

複雜而又栩栩如生的繪本插圖,對擅長繪畫的繪本作者來說並不難,但能用簡單畫面、質樸畫風來表達闡述故事的繪本作者,才是最懂孩子心的。

畢竟就連繪畫大師畢加索都曾說:“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的像一位大師,卻要用一生去學習畫的像一個兒童。”

所以《我能飛》的插圖看似簡單到像是孩子信手塗鴉的作品,但實際卻藏著繪本作者對孩子童心的呵護。在孩子眼裡,看到與自己畫作水平類似的繪本時,想必心裡會增添一份親切感吧?

除了畫風和繪本色調,我還想說說繪本里字型的運用。我們通常看到的繪本,字型要麼在左右兩邊,要麼在下面,但總有一些繪本作者打破常規,把字型穿插在畫面裡,給孩子一種視覺衝擊。

《我能飛》裡的字型就沒采用傳統排列方式,而是穿插在了故事裡,最有意思的是這些穿插在圖畫裡的文字並沒有循規蹈矩一般大小,而是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突然變大變粗變黑,此時這些文字就不再僅僅是文字,它還表達了繪本主人公的情緒與處境,給孩子視覺衝擊的同時,也讓孩子深深沉浸在故事裡。

比如小企鵝不斷扇翅膀嘗試飛翔,它從空中往下一躍,沒有如願飛起來,卻啪嗒一下摔在了冰面上,為了凸顯小企鵝摔倒的慘狀,作者把這段故事的字型逐步變大變黑“嗖!啪嗒!他砸在了冰面上……”越來越明顯的字型,讓孩子忍不住走進故事裡,與小企鵝一起感受疼痛。

還有小企鵝最後一次嘗試時,它從高高的雪山上往下跳,卻不料滑倒了,於是一直滑啊滑,直到被絆倒,徹底摔入海里。為了表現小企鵝摔入海里的滑稽,作者特意加大加粗了“噗通!”這兩字,當父母給孩子讀時,只要著重讀出這兩字,不用過多描述,孩子就能從形象的擬聲詞“噗通”裡腦補出小企鵝跌落海底的滑稽場面。

而且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不循規蹈矩的字型也象徵著小企鵝想要像海鷗一樣飛起來的野心。

二、簡單卻又意味深長的故事,讓孩子學會適時放棄

《我能飛》的故事特別簡單,就是一隻小企鵝想要嘗試飛翔,失敗無數次後終於明白,企鵝飛不起來,但企鵝可以游泳。

我們總要求孩子堅持努力不放棄,但卻忘了告訴孩子,選擇對方向的努力才有意義,往錯的方向努力,不過是白費力氣,就像小企鵝,再學十年八年,它也飛不起來。

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學會適時放棄也是一種能力。不是所有的堅持都值得讚揚,也不是所有的放棄都值得批判。

《我能飛》裡的企鵝爸爸也很值得我們父母學習。當他看到小企鵝笨拙地學飛時,他沒有責罵小企鵝蠢不可言,沒有指責小企鵝不切實際,只是平淡告訴它:“我們企鵝不會飛,我們游泳。”

沒有打擊,也沒有嘲諷,雖然小企鵝想要飛的夢想看起來有點蠢,但企鵝爸爸還是選擇了呵護,選擇了讓它自己撞南牆去體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