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個人外匯買賣,這是啥意思?難道個人不再能兌換外匯了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由陽光保險特約播出的見智財經節目。隨著咱們國家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外匯距離老百姓的距離也是越來越近,大家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出國旅遊,甚至還有出國投資,都開始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外匯,很多人都曾經在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內兌換一些外匯,用做自己和家人出國使用。但是,最近一家銀行在官方網站上釋出的一則通告,卻引起了市場的廣泛熱議。

這條公告叫做《關於暫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的通告》,引起市場熱議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大家可能會覺得,今後是不是不能去兌換外匯了?但很快,該銀行又釋出了一個澄清宣告,澄清宣告特別強調,個人結售匯業務不受影響。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條澄清宣告之後,更疑惑了,剛說了暫停個人外匯買賣,又說個人結售匯業務不受影響。這前後不是矛盾的嗎?其實,外匯買賣和個人結售匯完全是兩回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後面澄清聲明裡講的不受影響的個人結售匯業務,就是大家常說的每年5萬美元,也叫做經常專案下的外匯兌換,咱們換了這些外匯用來出國留學,出國旅遊使用,每人每年在5萬美元或者等值外匯的額度之內,可以自由兌換。

而前面說暫停的是個人外匯買賣業務,它指的是個人客戶委託的以國際外匯市場行情為基礎,將一種可自由兌換的外匯兌換成另一種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匯,比如你拿手裡的美元兌換成日元,用歐元換成英鎊等等。這種交易的目的並不是用作前面講的經常專案下的消費,而是一種投資行為,目的是保值或者賺錢。說這種行為是投資其實都是比較中性的,很多時候甚至屬於是投機炒匯的性質。

暫停個人外匯買賣,這是啥意思?難道個人不再能兌換外匯了嗎?

這次銀行暫停的正是這種帶有炒匯性質的外匯兌換,跟咱們通常所說的個人結售匯沒有任何關係。其實,咱們平時能接觸到的外匯投資,主要包括三種,一種是購買銀行的外匯理財產品,這裡包括了個人外匯實盤買賣業務交易、外匯期權交易等等,第二種是投資B股,第三種是投資QDII產品,也就是透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進行投資。

這次引起爭議的就屬於是第一種,透過銀行進行的外匯理財投資。隨著近年來國際形勢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國際外匯市場的交易風險凸顯,各家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風險把控能力和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採取了不同的措施來控制風險。比如,華夏銀行是直接暫停了這一交易,比如招商銀行是關閉了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新客戶簽約功能,比如工行就上調了外匯業務的投資風險等級,給外匯產品的風險級別做了提高,同時收緊了可以參與投資的投資者風險評估等級。

商業銀行的這一系列操作,都是為了向投資者提示市場風險,提醒大家謹慎理性操作。不過呢,不外匯投資的朋友們完全不用緊張,被壓縮限制的跟我們通常所說的個人換匯完全是兩碼事,如果您個人對外匯有消費上的需求,比如孩子要出國留學,您要出國旅遊、探親,仍然可以在每年的換匯額度內自由兌換,只是可能有些銀行網點需要提前進行預約,您去之前最好給附近的網點先打個電話問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