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婚時,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你看別人家的誰,年紀和你一樣,孩子都已經好幾歲了。

一直不結婚,我們都沒有臉去見人了,感覺真丟臉。

太沒用了,別人都能結婚,你偏偏不行。

再不趕緊找個人走進婚姻,以後年紀越來越大,會更不會找。

適婚男女被催婚,這早已經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現狀。

有的父母可能還好一點,能夠好好說,有的父母卻直接就會說得很難聽,各種打壓和逼迫,讓人感覺非常不好,甚至有著一種不結婚就是一種罪過,就是一無是處的感受。

遇見這樣的父母,總被各種說道,這真的就挺讓人難受的。自己單身,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就已經很讓人不開心了,父母還這般不理解自己,自己的處境更是會雪上加霜,難上加難。

然而,即使很不喜歡,我們也根本就無力改變,還是需要去做出反應,好好應對。

被催婚時,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一定不要,隨便找個人結婚。

不得不說,有時候,父母的行為,真的就會讓人覺得,他們根本就不在意我們是和誰結婚,結婚以後又過得好與不好,想要的只是我們能夠完成結婚這件事。

讓他們能夠看到我們結了婚,讓自己能夠將這一項任務達成。

我們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在他們十分焦慮的時候,或許也真的就有這樣的念頭,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都一定不能不把結婚當回事,真的只是為了結婚,而去和一個人結婚。

為了能夠結婚,明明不喜歡一個人,根本就不願意親近對方,也和對方領證,組建家庭。

別天真了,就算自己真的那樣去做了,一切也並不會真的結束。起初是催著結婚,結婚以後又會開始催著趕緊生孩子,一個不行,還會說要生兩個。

而當我們結婚後過得並不好,他們也根本就不會在意那麼多,只會說婚姻都是這個樣子,沒有十全十美的,湊合著過就行了,千萬不要有別的想法。

要是實在是過不下去離了婚,後來,他們也還是會一直催著繼續找,沒完沒了的。

被催著走,按照他們的意思來,每一個階段,我們都只會覺得很窒息,他們也並不可能滿意。

被催婚時,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試圖溝通,不行就儘量遠離。

催婚的那些聲音,確實很不好聽,表面上看起來,父母也真的很難被說服。

不過,我們也不必一下子就放棄,還是可以跟他們講一講道理。

問一問他們,他們的這一生,是否覺得幸福,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有著別的機會,又會不會其實也會做出另外的選擇,也可以跟他們講一講身邊的那些結婚以後,過得不好的案例。

與此同時,也跟他們說明一下,並不是自己不想結婚,就只想一直單身,只是沒有遇見合適的人,所以暫時如此而已,如果有一天遇見了,自己也會趕緊結。

從各個方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結果可能真的就會還不錯,比想象中更好。

要是他們實在是油鹽不進,完全不願意聽我們的心聲,不在意我們的說法,就是非要我們趕緊結婚,那麼能做的都做了,接下來,實在無法協商,就只管和他們保持距離。

不要住在一起,只是偶爾聯絡一下,回家的頻率也不必太高,一年幾次就行。

離得遠一些,他們也會念叨,但是終究並不會那麼的頻繁,不會那麼的誇張,偶爾聯絡一下,見一面,他們還是會有所顧及,會表現得比較親近。

被催婚時,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放平心態,把日子打理好點。

既然暫時結不了婚,來自父母的壓力,也根本不可避免,與其一直逃避,不如就坦然面對。

實在說不通,他們要催,那就讓他們催好了,不管他們怎麼催,都只管別把那些話放在心上,沒有必要因為他們的否定,因為沒有結婚,就各種看輕自己。

始終知道自己是誰,堅定地去走自己的路,外界的一切眼光,都不必太當回事。

在這個基礎上,孤身一人,也一定不能只是得過且過,務必要好好去生活。

收拾得好看一些,讓自己有一個不錯的精氣神,多賺一些錢,讓自己能夠有著更好的生活條件,最好再為自己準備一套房子,讓父母看看,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

當然,為了自己的以後,為了讓他們心安,當自己其實也挺想要結婚的,一邊過好自己的歲月,一邊也不妨始終都主動一些,積極一些,努力去尋找著一個跟自己比較契合的人。

好的愛情,那始終都值得期待,也真的就會讓我們的日子錦上添花。

那時,我們的有滋有味,我們的一直努力,就算他們覺得這一切不算什麼,還是不曾結婚,在內心深處,其實也還是會多了一份踏實,在他們的面前,我們也還是會多了一份底氣。

被催婚時,比較好的應對方式

每一個被催婚的人,都一定要讓自己儘可能平靜一些。

就算偶爾被父母影響了情緒,接下來,也只管趕緊將那些話忘了,讓自己趕緊恢復。

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確實應該照顧他們的感受,但是,我們也不必想著用婚姻去作為回報,那不僅不會顯得自己孝順,反而只會讓我們看起來很愚蠢。

未婚時,父母似乎只希望我們能夠結婚,結婚就行,別的都不重要,真的結婚了,要是我們過得不好,婚姻只是一團糟糕,他們其實也會心疼,會後悔當初的逼婚。

不管什麼時候,不管怎麼說,自己的人生,我們始終都要有著自己的想法,都要自己去做主。

畢竟,婚後的每一天,那都是真真切切的,好與不好,也都需要自己去承受。

是自己的後半生,我們有義務自己選擇,對自己負起責任。

文字/譚檬

圖片/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