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文|令狐伯光

2023年春節檔號稱是“最強春節檔”,伯光君之前也寫稿子分析過。最強春節檔倒是不至於,因為按照這幾年國產電影市場的熱門作品,如果能來一部開心麻花的喜劇,再到來一部《藥神》現實主義題材,那倒可以說是最強春節檔了。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不過,2023年春節檔確實是國內觀眾和影迷追求的國產電影那種理想狀態,兩部頂級投資,拍攝數年,從題材,審美和工業層面都是全面突破的《流浪地球2》《深海》;兩部作者型大導演追求風格極致化的型別片,最後就是一部愛情喜劇和一部體育主旋律。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其它電影有過很多分析,這裡還是寫寫《無名》吧,

認認真真看了電影兩遍,可謂是細節滿滿,在這個看劇2-3倍速的快餐時代很少能夠安靜看一部電影,程耳導演的這部電影讓我很想細細品味。

電影《無名》中有很多光影美學都值得中國導演學習,包括電影本身也是一部因為場外太多爭議,導致口碑也變得混亂的一部電影。

一邊電影美學大師,一邊口碑不佳?如何評價《無名》導演程耳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電影界通常更加青睞對電影發展有貢獻的文藝片和型別片導演,商業大片也有但鳳毛麟角,而且通常評獎在什麼服化道,特效和音響等技術層面(也不絕對,但大多數確實這樣)

香港電影巔峰時期就是型別片,與商業大片最強。內地和臺灣就是文藝片最強,論到娛樂化,商業化的型別片和商業片都沒法和香港電影相提並論,但大眾最喜歡看的就是型別片和商業大片。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比如香港文藝片大導演就是王家衛,然後就是許鞍華。其它人像陳可辛、陳果、關錦鵬和爾冬升等也不錯,但在世界影史上面就沒啥地位。

香港型別片,以及商業大片的宗師級別大導演就很多了,他們的電影非常受到觀眾的喜歡,甚至這個成就在世界影史上不低,都影響了世界,這點比韓國導演還強不少。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比如徐克的武俠片和奇幻片,成龍和成家班的動作喜劇。

比如吳宇森的槍戰片,杜琪峰的黑幫片,王晶的賭片,再到周星馳的喜劇片,再到林正英的殭屍片等等。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不過,你真講對於型別片的貢獻,徐克對於武俠片的哲學、武俠片美學等層面的貢獻是沒辦法和他的師父胡金銓比較的。世界影史電影導演排名胡金銓排在前列,這個徐克壓根上不了榜。

胡金銓對於武俠片的影響力到底在哪裡?他對於東方傳統美學是開宗立派的貢獻。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比如電影的美術和服化道,胡金銓是個很考究的導演,對於明史的研究更是一絕。但是哪怕研究明史電影終究是電影還是有虛構,胡金銓就確立了武俠片的服化道的設計,以及拍攝方法。

現在很多觀眾沒看過胡金銓,不知道徐克《新龍門客棧》就是翻拍胡金銓的《龍門客棧》,同時服化道等等就是照著胡金銓抄。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然後胡金銓對於武俠片敘事結構,鏡頭語言拍法也是宗師級別。

比如觀眾還對徐克《倩女幽魂》小倩沐浴躲姥姥,再到《新龍門客棧》狹小室內,多個角色的空間戲念念不忘,這些東西胡金銓在《大醉俠》《龍門客棧》《迎春閣之風波》早就玩得出神入化了。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同時對於武俠片技術處理的竹林戲更是武俠片經典場面,除了徐克,後面李安的《臥虎藏龍》,張藝謀的《十面埋伏》,路陽的《繡春刀2》等等作品都在致敬。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胡金銓在東方傳統美學層面的構建上,特別是光影、構圖、美術等等是世界大宗師的級別,這不止是徐克比不上了,連攝影師出身擅長玩色彩和鏡頭排程的張藝謀都遜色一籌。

《風聲》《色戒》後最好諜戰片?《無名》導演程耳是不是電影大師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胡金銓仍然是型別片大導演,不是文藝片大導演。雖然他的電影在藝術追求,美學追求上成就都很高。這個程耳就是這種在型別片美學,型別片風格藝術上有所追求的大導演,那麼他什麼水平呢?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程耳的第一部電影是2006年的《第三個人》,這又像是第六代。但他正兒八經的首部電影是2013年的《邊境風雲》,再然後是2016年上映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最後就是2023年春節檔的《無名》。

產量很低,從時間上算他比第六代導演晚半代,從定位來講類似同時代的甯浩、刁亦男、曹保平、徐浩峰等型別片導演,烏爾善是商業大片導演。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對了,同時代這幾個導演發展到現在還挺唏噓的。甯浩《無人區》被上面打擊後就沒啥藝術追求,安心當幕後扶持新人做蛋糕。

烏爾善,徐浩峰,曹保平新片三人一直被壓。

刁亦男和程耳最為相似,作品少,對於中國型別片美學,型別片極致的風格化都是天花板級別。這年頭追求藝術的導演越來越少了,他們在圈內外受到追捧。但關鍵在於,刁亦男的成績還是更好。

《白日焰火》拿過柏林最佳電影,廖凡拿影帝,《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了戛納。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程耳是個很奇特的導演,我們看他的電影一眼能看出電影美學和鏡頭語言很厲害,大師級別的鏡頭語言。但故事劇情和角色塑造看得不明覺厲,電影票房又上不去,好像挺有逼格,但具體哪裡有逼格又說不上來。

程耳

對於西方文化,思想哲學全面吸收缺乏批判性,對於角色過度合理化,最終走向西式聖母情結的普世的濫情和無視合理性的荒謬與意義消解。

優點是對於形式美學的極致追求,使其個人風格呈現出一種華麗空洞的精神特質

,也使程耳的作品思想核心趨同,難以有內容上的進步和拓展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大家先別上綱上線什麼價值觀如何如何,藝術表達本來應該多元,也可以討論。

首先,這裡的普世是用來形容程耳的對角色的態度的,不是用來形容程耳創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的。其次,這裡的普世不是指普世價值的,而是僅僅用其表面含義,指程耳對所有人的行為都進行合理化乃至美化的濫情的創作特點。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程耳對於葛優飾演的角色的態度在處決大外甥這裡是對其堅持道義的讚賞,在有大量這樣的讚賞的同時,電影對葛優的角色的批判是不足的。再觀察其它角色,明顯看出導演對角色的合理化讚美大於批判,這就是所說的泛濫的同情。

葛優的形象僅僅是程耳的一個分析物件,本身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程耳個人的性格特點。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這方面挺像美國導演科恩兄弟,但科恩兄弟的作品往往也有主旨,是強調命運的荒誕性,這點和程耳電影的思想主題是一致的。但程耳的作品缺乏明顯的批判性,大多表達對角色的正面性的描寫甚至有時看著像在給人洗白,這點是比不上科恩兄弟的。

科恩兄弟的作品同時具有對一些批判從而使作品的主題指向更加明確,正是程耳的作品缺失的精神的那部分。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一言以蔽之:程耳

電影最大的優點就是極致化的電影美學和鏡頭語言,最大的缺點就是角色塑造,劇情敘事和表達上很難接地氣,缺乏情感的張力,有一點追求浮華下的荒謬,反正就是沒觸動你的感覺。

那些學電影的,還有影迷可以用專業角度去分析,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講就是不吸引人。關鍵是上一部《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沒有獲得國內外專業獎項的肯定,最終也就是有逼格呢但又差一點,更別提和觀眾親近了。

上映5天票房不到5億,華語電影的熊貓《無名》,不該被埋沒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這部《無名》還是和《羅曼蒂克消亡史》類似,這裡就不劇透了。我第一遍看的時候囫圇吞棗,邊看邊分析沒怎麼看懂,只大概記得逼格很高,畫面講究。後來又認真看了一遍,才發現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國產電影。

這是一部用畫面用空鏡用你意想不到的小零件構成的電影,之前我的看劇體驗總是導演編劇用臺詞把情節掰開了揉碎了喂到嘴邊的,第一次看程耳導演的電影確實很不適應。但是第二次看就發現了其中的樂趣。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像是在和導演透過影片玩一場偵探遊戲一樣,這個鏡頭他要告訴我什麼,那個畫面藏了什麼細節,是讓觀眾可以參與其中的一種趣味。

事實上,現在全世界大部分電影也確實經不起細心的推敲,別說細節,很多連大體的邏輯自洽都做不到,所以我覺得觀眾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沒有細究電影的能力,而是在這樣的觀劇環境下迫使我們失去了這種能力。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所以我很希望程耳這樣的導演可以多一些,放鬆身心的快餐電影要有,這樣可以沉下心去探究和觀賞的電影也要有。

當然,現在電影爭議很大的點有兩個,一個是王一博帶來的戲內外的爭議,另一個是很多網友吐槽電影本身打亂了敘事,還有故事劇情講得不夠清楚,像上部作品不接地氣類似的問題。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怎麼說呢,從種種細節表明,程耳是懂得尊重觀眾且洞悉人性的,尊重在於他往往以平視的視角把故事娓娓道來,洞悉人性則在於表現出來的沒有絕對的定性人是正是邪。電影可以是輕鬆愉悅的爆米花,也可以是發人深省的禮物,私心裡我希望這種尊重觀眾且洞悉人性的好電影可以多一點,也真誠希望市場不要辜負這樣的好電影。

比如這部《無名》也是講的上海,程耳上一部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也是上海。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上一部電影一直覺得程耳對上海是有種不切實際的浪漫的迷戀的,明明他也並不是上海人,就彷彿

午夜巴黎

裡的那場春夢,黃金時代流動的盛宴,既絢爛得真實,又美好得虛假。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在程耳的鏡頭裡,舊上海是優雅的,體面的,也是壓抑的。其實能夠理解他為什麼選擇了王一博,我覺得不過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理由(當時估計也沒想到王的流量那麼大),而是他身上有程耳想要的那種角色特質,表面的優雅體面,骨子裡的壓抑,和那一絲彷彿沒有明天的易碎。

上映5天票房破4億,我斷言,這部大師級國產片必將“逆襲”

鏡頭前的紙醉金迷越是美麗,人們越是優雅體面,再赤裸裸直面表象下的傷痛,會讓觀者在嘗試理解和感嘆老上海的同時,也對我們如今的生活有更多感悟。

《無名》這樣的電影不該埋沒,就像導演程耳不應該被詆譭一樣。中國需要這樣的電影,更需要這樣的大師級別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