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推薦必讀宋詞35首!

餘秋雨推薦必讀宋詞35首!

宋代文學的第一主角,是詞。其實宋詩也不錯,但是面對前輩唐詩和同輩的宋詞,應該謙讓了。宋代的散文超過唐代,但是邊上有了詞,也應該謙讓了。

“詞”這個東西,就像我們現在歌唱界常說的“歌詞”、“曲詞”一樣,與音樂有緊密關係。唐代是一個充滿歌聲的時代,從胡樂到燕樂的歌詞,常被稱為“曲子詞”。中唐之後一些文人開始認真地依聲填詞,這就形成了與詩很不一樣的“長短句”。白居易、劉禹錫、張志和等人都寫過不錯的詞,晚唐溫庭筠的貢獻更大一些。到了南唐小朝廷時期,國事紛亂而文事發達,宰相馮延巳和國君李璟都是一代詞家,而李璟的兒子李煜,更是一個劃時代的巨匠。

李煜後來成了宋朝的俘虜。這個俘虜他的王朝的最高文學標幟,卻由他在俘虜屋裡擦著眼淚默默奠基。這事很怪異,也很幽默。不管哪個朝代,哪個國家,俘虜營、俘虜屋、俘虜島,大多是匯聚大量奇險而悲愴詩情的地方。只不過,那些作品很難傳得出來。李煜是特例,不僅傳出來了,而且幾乎整個中國都記住了他的一些句子。“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幽咽之嘆,終於變成了“大江東去”的豪邁之聲。宋詞堂皇登臺,一時間風起雲湧。

宋詞的第一主角,是蘇東坡。

對此,很少聽到異議。因為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中秋》。

這兩首詞的巨大魅力,已經遠遠超出詞的範疇,也遠遠超越了宋代。蘇東坡本人,也因它們而登上了最高文化峰巒。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這兩首?

我今天且另闢蹊徑,只講具體創作技法。

餘秋雨推薦必讀宋詞35首!

第一原因:由宏大情景開頭。

篇幅不大的文學作品,開頭非常重要。如果開頭平平,多數粗心的讀者就不會繼續深入,而對那些很有耐心的讀者而言,也失落了“開門見山”的驚喜。因此,能否把讀者一把拉住,而且拉得有力,開頭佔了一半功效。

很多詩詞的開頭,會從一個心理感慨出發,包括很多佳作也是如此。但是,多數讀者在剛剛面對一個作品時,

心理結構的大門尚未完全開啟,還處於一種試探狀態。兜頭一盆感慨之水或哲理之水,會讓人缺少足夠的接受準備。因此,感慨和哲理不妨放後一點,最好的開頭應該是情景。讓讀者進入情景比較容易,一旦進入,就可以任你引導了。

但是,情景的設定也大有講究。多數詩詞的情景,往往出自詩人當下庭院影象,如霜晨飛雀,籬下落花,可觸可感,容易動情。這樣當然也能寫出優秀作品,但畢竟,氣格小了一點,缺少一種強大的吸附之力和裹卷之力。

這就可以發現蘇東坡這兩首詞的不凡之處了,那就是,具有強大的吸附之力和裹卷之力。

這兩種力的起點,是宏大情景。一首,是俯瞰滾滾長江;另一首,是仰視中秋之月。這兩個情景,人人都能感受,一感受便能拓寬胸懷,找到一種浩渺的親切感,其實也就是找到了一個提升了的自己。這就會讓讀者立即移情,黏著於詞句之間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任何人在江邊都產生過的感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是任何人在仰月時都產生過的想象。也就是說,只要是人,面對巨大而恆久的自然物時都會在內心迸發出天賦詩意,蘇東坡的這兩首詞把這種詩意叩發出來了。

因此,讀詩的人,已經是半個詩人。

餘秋雨推薦必讀宋詞35首!

第二原因:把宏大情景寫足、寫透。

宏大情景粘住了讀者,還不夠,必須粘得更深一點,把這個宏大情景寫足、寫透。

這是很多詩詞做不到的。有了一個好的開頭,往往就縱筆滑走,匆忙表述自己的感悟了。例如比蘇東坡晚了四百多年的楊慎寫的《臨江仙》就是一種標準格式:“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這也寫得不錯,卻是通常的寫作套路。蘇東坡不會這樣,他一定要把已經引出來的大江寫透,寫“故壘西邊”,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寫“捲起千堆雪”。這就把進入情景的讀者深度裹捲了,而且是感性裹卷,很難拒絕。當讀者已經被深度裹卷,於是只要輕輕點化一句感悟,大家全都順勢接受了:“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那首《水調歌頭》,也沒有立即從月亮聯想到一個意念,而是把觀月的情景描寫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你看,既在猜想天宮中的日曆,又在設想著自己如果飛上去了之後又受不住上面的寒冷。寒冷歸寒冷,但那是非常美麗的“瓊樓玉宇”。既然上不去,那就看月光下來吧,“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請注意,寫了那麼多,還沒有把意念塞給讀者,仍然是在透徹地賞月。這實在是高明極了,賞月賞到了天上人間的無垠穿越,把一個情景攪成了極致性的運動狀態,而這一切又全在廣大讀者都能感受的範圍之內。

由此可知,最高等級的大作品,總是著力於想象和描

寫,而不是議論和抒情。如果急急地進入議論和抒情,也可能是好作品,卻不可能是大作品。

餘秋雨推薦必讀宋詞35首!

第三原因:感悟於低調、朦朧。

在情景裡翻騰得那麼透,享受了那麼久,最後總要表達一些感悟了吧。

這當然是需要的,否則作品缺少了一個歸結點,很難結束。但是,這裡最常見的誤會是,以為大作品必須引出一個最深刻、最響亮的結論。很多文學史家也常常用這種思路來分析各個作品。

但是不能忘了,文學就是文學,並不是哲學。在美的領域,要的是尋常的感悟,而不是驚世的結論。真正傳世的大作品,精神走向一定不是戰歌式的嘹亮清晰,而總是朦朧的,低調的,模糊的,因此也是浩茫的,多義的,無限的。

請看《念奴嬌》,在道盡了大江英雄陳跡之後,並不傷感,並不批判,也不說教,只是淡淡表示自己在“多情”的“神遊”中已經“早生華髮”。感嘆了一下“人生如夢”之後就舉起了酒杯祭灑。祭灑給誰?是給大江?給周瑜?給人生?給自己?都可以。就在這“都可以”的低調朦朧中,一個大作品才沒有陷落於一端而變小。而且,正是在低調朦朧中,美的景象才能留存得完滿而沒有被意念割碎。

《水調歌頭》也是一樣,沒有決斷,沒有怨恨,沒有結論。這個作品歸結於一種溫暖的勸慰:即使離別也“不應有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在“悲歡離合”這四個字當中,每個字都能做出大量激情勃發的好文章,但蘇東坡站在這些好文章之上輕輕一笑,說這都是自然現象,不必求全。彼此活得長一點,就好了,而這也只是一個願望。仍然是一片暖洋洋的朦朧,足以融化一切。

正是這種低調朦朧,使一切讀者都能放鬆進入,又放鬆離開。好像沒有得到什麼,卻看到了一個知心的異代兄長的精神微笑。這種精神微笑,又與自己有關,因此分外親切。

這就是這兩首詞百讀不厭的技術原因。

原來打算,這篇短文寫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但是很多讀者透過各種渠道向我傳達了一個心願,希望我在開列唐詩必誦篇目之後,為宋詞也開列一份。也就是說,公佈一個我心目中的宋詞必誦篇目。

餘秋雨推薦必讀宋詞35首!

必誦宋詞三十五首。

蘇東坡除了上文所講的兩首外,還有:《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臨江仙·夜歸臨皋》、《江城子·密州出獵》;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西江月·遣興》、《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陸游:《卜算子·詠梅》、《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鵲橋仙·一竿風月》、《鵲橋仙·華燈縱博》、《釵頭鳳·紅酥手》;

張元幹:《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

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秦觀:《鵲橋仙·七夕》;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開列了三十五首必誦宋詞,忍不住,還想一鼓作氣開列一些必誦宋詩。為什麼會忍不住?因為這些宋詩實在很好。宋詩,可由陸游領銜,由文天祥壓卷。

必誦宋詩十二首。

陸游:《示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書憤》、《遊山西村》;

蘇軾:《題西林壁》、《和子由澠池懷舊》、《惠崇春江晚景》;

王安石:《泊船瓜洲》;

李清照:《烏江》;

朱熹:《觀書有感》;

文天祥:《過零丁洋》、《正氣歌》。

宋詞和宋詩的“擴大記憶”部分我就不公佈了,因為不想再佔篇幅。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已經被篇目壓蔫了,我不能讓它再蔫下去。好在,宋代之後,到了元明清,已經開列不出這麼整飭的必誦篇目了。那幾個朝代的文學風光,已經讓給了戲劇和小說。

(文章選自餘秋雨新書《雨夜短文》,天地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讀史系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