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出圈”驚豔觀眾

“優美的唱腔,唯美的畫風、明快的節奏,讓我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美!”“第一次看粵劇電影,沒想到這麼好看!”“喜歡這個聲、這個調,雖然是第一次認識粵劇,但我已經被迷住了!”

5月20日,中國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全國公映,影片於上映當日在廣州番禺天河城珠影飛揚影城舉辦首映禮。走出影廳,不少觀眾紛紛對影片表示點贊。

電影《白蛇傳·情》取材於民間傳說《白蛇傳》,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思想,以“情”為主線,道出了人們對愛情的美好憧憬,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影片中,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華表演獎獲得者曾小敏飾演的白素貞是一位敢愛敢恨,對愛情堅貞執著的女性,人物塑造十分飽滿。同時,影片另闢蹊徑,著重讓法海這個人物更為立體。導演張險峰表示,主創們一致達成共識,這部影片要突破,“就是拍給電影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看的,要讓觀眾因此喜歡粵劇,讓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

“萬物有靈,眾生有情,世間皆美。”編劇莫非表示,《白蛇傳·情》用觀眾熟悉的故事表達現代人的情感,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表達。

曾小敏:天時地利人和,促成“出圈”

曾小敏表示,時隔三年,影片終於在全國公映,心情很激動。戲曲用商業模式去推廣很難。之前粵劇《白蛇傳·情》已經“破圈”,如今透過電影讓更多的人看到,促成此事有三個因素。“首先是天時,在這個傳統文化復興的時代,才有可能有那麼多的資源為我們打CALL;地利,我們處於廣東這個包容開放、可以自由創作發揮的地方;人和,粵劇人和電影人配合默契,溝通順暢。因為這些因素,電影《白蛇傳·情》今天才能和大家見面。”

整部影片以一個“情”字打通,“白素貞”是時尚和完美的女性形象,“有自己的生活主張,敢愛敢恨,勇於追求,勇於表達。”在她看來,電影《白蛇傳·情》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絕佳載體,此片在國內外展映後獲得不俗口碑。

粵劇《白蛇傳·情》於2014年開始創作。主演曾小敏憑“白素貞”一角榮獲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16屆文華表演獎。

談到舞臺與電影表演有何不同?曾小敏說,“舞臺上我們可以及時和觀眾互動,但面對鏡頭時我們不知道觀眾是什麼感受,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導演給我們一個參考。”

如果說拍攝文戲只要過了“跨界表演”這一關就很順暢,那麼拍攝武打戲,則對戲曲演員是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雙重考驗。比如眉毛用膠水粘,一粘就是十幾個小時,拉開膠布已經起水泡了,第二天又要繼續粘。此外,這次武打戲基本都是演員自己完成,一個威亞鏡頭要拍幾十次,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在動作設計方面也做了一些變化以適應電影的要求。例如,“盜仙草”就是雙劍對打,但舞臺表演更注重程式化,放到電影鏡頭前就比較“假”。後來劇組經過商量改用武術的方式,一招一式更真實,更有力量感。

還有“水漫金山”一場戲,在戲曲舞臺上用的是“踢槍”,觀眾反響熱烈,但是搬到鏡頭前衝擊力不夠,考慮到電影的視覺衝擊力,最後決定“白蛇”與十八個羅漢進行對打,“一剛一柔,讓氣勢和情感達到最好的表達。”曾小敏說。

文汝清:“多種藝術元素綜合起來的藝術作品”

文汝清在電影中飾演許仙,“這個版本的許仙非常完美。他善良、勇敢,水漫金山那一場他說了一句比較核心的臺詞,‘人若無情不如妖,妖若有情妖亦人’。”

影片從序幕到尾聲,都體現了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現代人對愛情的一個追求,都希望有這麼一個伴侶陪伴自己。“文汝清說。

這是文汝清第一次拍電影,他認為跟在舞臺上表演有很大不同,“戲曲的表演是有程式的,是誇張性的,因為在舞臺上跟觀眾的距離比較遠,所以動作、身段幅度、表情都要非常大,觀眾才能看清楚。在電影銀幕上如果按照舞臺上的要求來表演,就非常嚇人了。” 文汝清說,“所以我在拍攝的時候要不斷提醒自己去收斂每一個動作,收斂臉部的表情,包括說話的語氣,一切都要藝術性、生活化地呈現出來。”

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演員並不知道後期的剪輯、特效呈現是怎麼樣的。“當我們走進電影院去看電影的時候,真的是被震驚到了——很多電影節奏,包括人物情緒的時空的穿插,我覺得都是非常能打動人心的。”

在文汝清看來,電影《白蛇傳·情》包含了武打、特效、舞蹈,還有粵劇、新編粵曲……“它是多種藝術元素綜合起來的藝術作品。”文汝清相信電影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因為這是一部能滿足您所有要求的電影。”

這部影片拍得很辛苦,“每天只有2個小時的時間睡覺,影片中美麗的雪山、雪花都是化學鹽。曾經試過一個鏡頭拍30多次,我們就在雪地裡翻來滾去……”文汝清說,“但是當我們看到銀幕效果的呈現這麼好的時候,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

【來源:廣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