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張一山、唐藝昕主演的《鹿鼎記》11月15日播出後,評分很快跌到2。5,創造了今年國產劇的豆瓣評分新低。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超過18000位觀眾打分,一星的佔比超過82%,可以說是一邊倒的差評,而觀眾批評的聲音主要集中在張一山的身上。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熱門短評幾乎都是一星,有網友評論道:“張一山不適合韋小寶,演的太猥瑣了。”還有觀眾調侃道:“我在看耍猴嗎?”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長評也好不到哪去,被推到熱評首位的觀眾標題很長:“鹿鼎記怎麼回事啊,張一山像被鞭子抽了三年的辛酸小瘦猴在努力假裝活潑。”下面的影評標題則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這句李誠儒在《演員請就位》給出的一句評價,用在這裡既是觀眾對這部劇的諷刺,也是對這部劇的評價。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面對爭議,張一山工作室發了六張劇照,以及一句:“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工作室的這個迴應很值得玩味。首先,雖然觀眾指責的是張一山,但工作室迴應的卻是劇中的“小寶”,其實不難理解,一部電視劇的成功不是一個演員的功勞,相應的,一部劇的失敗也不僅僅是一位演員的責任,但出於職業操守,張一山工作室無法將責任推給編劇或導演,但又不甘心自己背鍋,所以

用小寶

兩個字,寄希望於觀眾的差評集中在角色,而不是上升到演員,“還在成長”四個字,則是在暗示劇中韋小寶會有變化,張一山的表演也會有變化,穩住觀眾,不要急著評論。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值得玩味的是,11月16日晚,中國電影報道欄目發了一段此前的一段專訪影片,影片中張一山談到了《鹿鼎記》的創作理念以及他對角色的塑造。其實張一山在接受這次採訪的時候電視劇還沒有開播,但給人的感覺卻很像是張一山對這次韋小寶爭議的迴應。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張一山在採訪中表示,這版《鹿鼎記》的畫風是往卡通和搞笑方向走,自己的表演方式會有一些變化,可能有的時候會寫意一點,不會那麼落地。但製作班底覺得這都是創作手法,人和事肯定都是尊重原著的。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從用一句“自己也有演不好的時候”到這句“寫意一點,不會那麼落地”聽起來都像是在給觀眾打預防針,也是對他這次韋小寶的尬演給出的迴應,很顯然,《鹿鼎記》拍完之後張一山清楚表演的問題在哪,會給觀眾帶來怎樣的觀感。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那麼張一山版韋小寶辣眼睛嗎?當然

!並且確實辣到讓人如坐針氈、不忍直視,甚至覺得他每一場戲都不對,所有的表演都浮於表面,沒有內心戲、也沒有內在的機靈與聰慧。但就好比一支戰敗的軍隊,你不能怪衝在最前方計程車兵,《鹿鼎記》的垮掉,也不能只讓主演張一山背鍋,事實上,這部劇在三個最基本的方面都率先垮掉,何況張一山的表演?

最先垮掉的是製作。《鹿鼎記》在橫店拍攝,置景簡單、畫面都是小景別,缺少清宮戲應有的精細質感,相比22年前陳小春的版本沒有絲毫進步;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動作戲和道具敷衍,韋小寶嘴裡的抹布不是塞住而是咬住;-還有一些基本常識錯誤,比如不應該寫成“鰲府”,而是“鰲第”,以往周星馳和陳小春的版本也寫的是鰲府,但港產電影電視劇就既往不咎,當下重拍,不應該出現這種常識性錯誤。並且,古裝戲最能凸顯的美術也毫無亮點可言,三流的製作水準已經決定這部劇不會很出色;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第二個垮掉的是劇本。電視劇對原著小說改變很大,一直在匆忙的趕進度。可能是出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電視劇中沒有了明史案,麗春院的戲份也刪減到不能再少。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更重要的是韋小寶和海公公,他們之間的不少細節都被大刪大改,比如原著中,韋小寶接近海公公、殺了小桂子,然後借海公公眼盲的機會假扮小桂子,和海公公斗智鬥勇,樹立起了韋小寶不擇手段、機敏過人的個性。但劇中直接跳過了這個部分,小桂子被海公公扇了一耳光撞死,直接替換成小桂子,少了一股勁兒。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第三個垮掉的是全員表演。從韋春花、韋小寶到茅十八、海公公,所有演員都處在統一的表演體系內,普遍存在話劇感,把突兀的唸白當成表演、用誇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輸出幽默,田雨飾演的海公公完全喪失了原作中應有的心機和陰險。難道全員尷尬都是被張一山帶歪的?表演風格的確定、演員的指導和調教是導演的工作啊!

第四個垮掉的是配樂,將電視劇的這種尷尬、不對味兒進一步放大。但配樂是電視劇定

之後根據電視劇的基調和演員的表演節奏配上去的,所以說到底,還是導演的責任。

觀眾差評張一山早有預感,《鹿鼎記》垮在這四點,不該演員背鍋

所以,從電視劇整體基調,到演員表演的調教和整體要求,其實都是導演的責任。《鹿鼎記》的導演馬進是這部劇的核心,以及整個片場的決策者,但他此前沒有執導古裝劇的經驗,也沒能把握好電視劇的整體基調和喜劇傳達,他才是這部劇失敗的責任人。因此張一山版的韋小寶辣眼睛是結果,但不是過程更不是原因。張一山工作室的迴應不好甩鍋,只能含糊其辭地扔出一句“小寶還在成長”,觀眾不妨再觀望一下,看下後續韋小寶是不是有變化、張一山的表演是否一如既往的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