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包拯是我國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非常受百姓的愛戴,而且為了表達對包拯的愛戴百姓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做包青天。

顧名思義,從這個名字的字面來看也不難看出包拯之所以這麼受百姓喜愛的原因,那就是因為他是一個青天大老爺,為百姓們斷了非常多的冤假錯案,使的很多人能夠沉冤得雪,這對於百姓來說是非常難得的,因此包拯在百姓心目中的光輝形象就變得神聖不可侵犯。

但是為人不解的是

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他可是受人愛戴的包青天,為什麼對自己的身後事這麼的小心謹慎?難道真的是因為包拯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怕自己死後還能找上門不成?

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一、包青天的傳說

包拯一生其實沒有做過很高的官,也沒有什麼重大的功績記載,

可是包拯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可是非常之高的,

人們為了紀念包拯甚至還在包拯曾經為官的地方,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專門修建了一座開封府,為的就是緬懷包拯。

可是為什麼包拯會如此的深得民心呢?首先來看一則關於包拯的小故事吧。包拯在民間一直被稱為包青天,

就是因為他能斷案,而且是能斷奇案,所以只要百姓家裡出了事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包拯

,包拯身為百姓的父母官,也做到了守護一方淨土。

話說有一天包拯接到了一個報案,這個人是一個農民,他說自己家的耕牛舌頭被人割掉了,所以想請包拯為他做主,找出這個割牛舌的人。

包拯聽完陳述以後並沒有立刻受理,而是沉默了一會接著開口對這個報案的農民說既然牛舌被人家割掉了,

那不如你回去之後將牛殺了吃牛肉吧

農民聽到包拯的話不禁大吃一驚,農民靠的就是種地生存,而這耕牛可以說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工具,所以殺牛可是重罪呀。

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不過這個農民轉念一想這是包拯讓他殺的,那麼就是官府的決定,而不是自己私自做主肯定不會因此而受罰的,所以農民就聽從了包拯的話回家以後將牛殺了。

農民剛剛把牛殺了以後包拯就接到了舉報,這一次是舉報的人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無賴,等到這個無賴來報案的時候包拯二話沒說就讓人把這個無賴給抓起來了。

原來包拯讓農民殺牛是假,引蛇出洞才是真

,所以當農民殺牛的訊息剛剛傳出去這個無賴就來報案了,那就說明這個無賴一直關注著農民的一舉一動,那麼牛舌肯定也是這個無賴所為了。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來包拯這個人在民間到底是一種什麼形象,包拯所處理的案件除了“割牛舌案”以外還有其他很多案件,比如“鍘美案”“狸貓換太子”“珍珠記”等等18件奇案,這些都是民間故事中包拯斷過的案子。

而且都毫不費勁就可以把案子辦了,從來沒有出現過冤假錯案,這就是民間百姓對於包拯的看法,也是包青天名字的由來。可是這種形象真的是包拯的寫照嗎?

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二、真正的包拯

其實在真正的史書上並沒有這樣的記載,

這些聲名遠揚的案件都只是民間編排出來的

,目的也是單純的美化包拯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而已,歷史上真正有記載的也就只有“割牛舌案”這一個故事而已。

那麼為什麼百姓要編出這些故事呢?真正的包拯又是怎麼樣的一種形象呢?

百姓之所以編出這樣的故事是因為包拯確實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官員,只不過他的功績並不是破了這些奇案,

而是在包拯為官期間為百姓謀得的各種福利上面

,至於真正的包拯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那就要慢慢道來了。

包拯40歲才入朝為官,59歲了才得到了進入京城的機會,可是64歲就離開了人世,可以說包拯一生為官的年限並不是很久,可是這短短的二十四年為官曆史卻做到了名垂青史,要說是因為包拯他太過能力超群也不見得,不然也不可能40歲了才混上一官半職的。

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而且歐陽修也評價過包拯,說包拯並非才能過人之人。那麼包拯的制勝秘笈是什麼呢?

那就是包拯這個人為人十分的忠厚老實,說了是父母官,那就是父母官,一心只為民著想,為了百姓的利益可以不顧自身的得失。

包拯軍職、文職、閒職、政客什麼官都當過,所以包拯在各個方面也都做了一些事情,比如當政客的時候就以廉政而出名,要知道官場可是一個充滿了勾心鬥角和利益誘惑的地方,所以官場上面能做到廉政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當然包拯在保持自己廉政之外還主動的承擔起了朝廷的廉政,

光是被包拯上書彈劾的貪官汙吏就有一百多號人,而且其中不乏有高官和皇親國戚這樣的大人物

不過包拯為人稱頌也就在於此,他才不管這些人是什麼身份,天子犯法也要與庶民同罪,只要是貪官汙吏那就要一樣舉報,所以說包青天的真正含義是在於包拯不畏強權,堅守正義這一方面。

除了舉報貪官汙吏之外包拯在治理民間也是一樣的有所作為,就拿稅收一事來說,當時宋朝徵收的稅款其實是很多的,再加上有些想要撈錢的官員從中作梗,百姓的壓力自然就更大了。

包拯死後,21口棺材,從7個城門出殯!他在害怕什麼?

於是在包拯到來以後非常高調的廢除了這些規定,不但命令這些官員不得從中扣錢之外,還大大減輕了百姓的納稅之苦

,所以說百姓才會如此的愛戴包拯,以至於編出了這麼多的故事來讚頌包拯。

都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包拯就是身體力行的詮釋了這個道理,不過後來包拯去世的時候卻做了一件讓人費解的事情,那就是準備了21口棺材,分別從7個城門出發,包拯為什麼會做出這樣奇怪的舉動呢?

包拯雖然為人忠厚但是並不代表他不諳世事,他也知道自己生前因為剛正不阿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被自己彈劾了的那些人肯定對自己懷恨在心,所以為了避免自己死後遭到他們的報復

,包拯才會如此。

這樣就讓人猜不到到底哪一個才是自己真正的墓地。其次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為了防止盜墓賊的打擾

,畢竟古代盜墓賊還是很猖狂的,包拯也不想自己死後不得安寧,所以就選擇了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