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哪部排第二?三國和水滸哪部更好?看餘秋雨如何說

(說歷史的女人——第1389期)

中國古典小說向來有四大名著之說。毋庸置疑,四大名著中,《紅樓夢》是最好的,其他三部只有來競爭第二名了。那麼,《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哪一部能在四大名著中排第二呢?《三國》和《水滸》哪部更好一點?向來也是眾說紛紜,今天咱們就來看看著名作家、學者餘秋雨怎麼說的,看是否有道理。

四大名著哪部排第二?三國和水滸哪部更好?看餘秋雨如何說

就像《水滸》裡梁山伯英雄排座次一樣,中國人向來也喜歡把文學作品或者作家排座次。比如中國文學史上哪一部小說最好,中國現代作家中誰最有成就等。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所以這種排座次往往會有很多爭議。所以就有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畢竟,文學或者某種學術上的排位不像武術那麼簡單,直接擺個擂臺,不服幹一架,誰能打敗天下英雄,笑到最後,他就是天下第一。所以對於文學,不管是在學術界或者民間,許多排名都比較好笑,很難成為權威。

但有一個例外。它便是《紅樓夢》。它不僅是四大名著之首,而且在中國數千年文學史上,特別是在小說這個家族中,毫無疑問排名第一,而且至今沒有超越者。所以,小說家們其實都是為了第二名而奮鬥。今天只說那三部書,在《紅樓》後面怎麼排。

要說四大名著中,在民間最有影響的還不是《紅樓》,它只在專家學者眼裡排名第一。筆者曾有一同學叫小丁(化名),他在上大二時談了一個女朋友,當然也是同班同學。那女孩長得很漂亮,身材苗條,跟林黛玉有一拼。但有一天,小丁在舍友跟前哭訴,說他要跟他的女朋友分手了。舍友問為何?他就說了原因。

原來,在一個星期天,小丁想帶女朋友出去顯擺,於是對她說,“黛玉小姐,今天想去哪裡兜風?”

女朋友杏眼一瞪,莫名驚詫:“你跟誰說話?你說什麼小姐啊?”

“當然跟你說話了,寶貝。我說你長得跟林黛玉(三個字語氣加重)一樣,不,她沒你漂亮!嘿嘿。”小丁一臉獻媚。

“林黛玉?她是誰?本小姐沒聽說過!”

“你不知道林黛玉?你逗我?你說你沒有看過《紅樓夢》小說原著,這我信,本人原著也沒有看完,呵呵。”小丁說。

但女朋友仍然說,“什麼小說原著,沒聽說過!”

“你居然沒有聽說過《紅樓夢》?”小丁一臉懵逼……

後來小丁為這事很痛苦。這戀愛還談不談了?不談吧,人家一班花,追的人多了去了;繼續談吧,她這也太缺乏常識了。她說起瓊瑤來頭頭是道,但連《紅樓夢》都不知道,也太誇張了點,我都不知道她大學咋考上的。

這就是嚴肅文學的現狀,連一個大學生居然都不知道《紅樓夢》,更何況目不識丁的農民了。但是,其他三大名著斷然沒有這種命運。即便大字不識一個的老農也知道“飯後說三國”。其實,四大名著在中國的民間,名氣最大的無疑是《三國演義》了。是人都能來幾句劉關張或者曹操的故事來。

那麼,《三國》是否就能在四大名著中排第二了?倒也未必,因為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並非按其知名度而論的。咱們來看看餘秋雨怎麼說的。

四大名著哪部排第二?三國和水滸哪部更好?看餘秋雨如何說

餘秋雨不僅是位著名作家,也是著名的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戲劇家等,想必他的見解有一定權威性吧。他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以及在多所大學的演講中,還有根據講課記錄整理出版的《北大授課》中,多次說到四大名著。當然他也是把《紅樓夢》排在絕對的第一位的,他說相對於其他三大名著,《紅樓夢》“完全是另外一個天域的存在,這部小說的高度是世界性的。其餘三部完全不能望其項背”。那麼他認為排第二的是哪一部呢?

先看《三國》。餘秋雨說,《三國演義》氣勢恢宏故事密集。但是,它按照陳舊的正統觀念來劃分人物正邪,有臉譜化傾向。

這個看法很有見地。其實從京劇、豫劇等地方戲的舞臺上便可以看出,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紅臉的關羽,黃臉的典韋,這些人物一出場,就被定了型:曹操必奸,關羽必忠等,這是羅貫中的成功之處,也是他的失敗之處。成功是因為,是羅貫中讓這些人物各就其位,名垂後世;如果不是羅貫中的打造,三國時期的許多歷史人物必然隱埋在歷史的塵埃中,不再被後人提起。

但羅貫中的失敗在於,他把人物定了型,從而讓人物失去了真實性,好人就是好人,好的不得了,壞人就是壞人,壞得讓人切齒痛恨。而歷史上的人真是那樣的嗎?曹操果然是一個奸佞之徒,大奸大惡嗎?關羽果真像聖人那樣嗎?諸葛亮果真智絕如神嗎?肯定不是,但羅貫中把他們定性以後,給了後世很大的誤解,對歷史人物的誤解,和對歷史事實的誤讀。從這上面看,《三國演義》是失敗的,不僅在文學創作上,犯了創造人物形象的標籤化和臉譜化的大忌,也是對於歷史的不負責任。

再看《水滸》。餘秋雨說,《水滸傳》好得多,有正義、有性格,白話文生動漂亮,敘事能力強……

四大名著哪部排第二?三國和水滸哪部更好?看餘秋雨如何說

相對於《三國》,《水滸》的人物形象塑造要高明得多。施耐庵打破了人物的臉譜化。其實在戲臺上也可以看出,像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宋江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沒有固定的臉譜,只是像時遷這樣的“丑角”會有一些點綴性化妝,比如把鼻樑上畫個白點,俗稱“白眼窩”,證明他是一個滑稽的小丑。施耐庵筆下的人物形象,其性格都是比較複雜的,即便都是“好漢”,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比如林沖的善良和忍讓;魯智深的彪悍和豁達;李逵的憨厚和暴烈;武松的勇猛和殘忍;宋江的大度和虛偽等等,都在書中表現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所以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滸》完勝《三國》。

還有一點,水滸的語言比較接近白話,不像《三國》中那麼多“之乎者也”。這也奇怪,本來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學生,但老師用“白話”寫作,學生卻用文言寫作,這似乎也是一種“倒退”。但事實上,這也反映出了羅貫中的傳統思想的嚴重是超過了其師施耐庵的。他有很嚴重的忠君思想,有根深蒂固的傳統等級觀念。而《水滸》本質上就是寫造反的,就是要破壞等級秩序的,所以在語言上也有一定的“革命性”。

但你如果說,《水滸》中的梁山好漢排座次之後,宋江又接受招安,投降朝廷了,這不也是表現了施耐庵的“忠君”思想嗎?是有一點,但這其實是書中主人公宋江的歸屬問題,是宋江的思想侷限性的體現。

還有就是,《水滸》的作者向來頗有爭議,不像《三國》那樣,是羅貫中一個人的菜。如今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水滸》是由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著的。前半部分,即截止到第七十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施耐庵寫的,後來的是羅貫中續的。所以宋江後來的“忠君”似乎跟施耐庵沒有關係了。

其實著名文學批評家,《水滸》的最權威評註者金聖嘆,當時就只承認《水滸》的前七十回,後面的他是看不上的。所以他乾脆動了大手術,把後五十回刪去,只加了第71回,說盧俊義做了個惡夢,108條好漢意圖招安卻慘遭殺害。盧俊義被惡夢驚醒後,全書戛然而止。金聖嘆這個版本在民間流傳了200年。只是到後來,人們才發現了後面的宋江被招安的幾十回的故事。

但做為一部完整的小說,《水滸》還是被認為是120回。只是前後有明顯的差別,前面寫的明顯要好於後面。餘秋雨對《水滸》還有如此評價:“可惜眾好漢上梁山後便無法推進,成了一部無論在文學上還是精神上都有頭無尾的作品,甚為可惜。”

其實也不是無法推進,只是作者換了,推進的沒有水平罷了。

四大名著哪部排第二?三國和水滸哪部更好?看餘秋雨如何說

還有一點《三國》不如水滸的是,《三國》其實在寫法上側重於故事情節的構建。羅貫中虛構了許多子虛烏有的情節,來證明他筆下的人物有多神,並且喜歡“搬運”,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計”等,本來是別人搞的計策,都算在諸葛亮頭上。就是說,《三國》主要是寫“事”的;而水滸側重於寫“人”,儘管寫人必須有“事”來表現,但三國在寫“人”上是不如《水滸》有勁道的。

比如林沖這個人,就非常複雜,有人說他善良,有人說他自私,有人說他貪生怕死,有人說他頂天立地,而金聖嘆卻說他很“毒”。總之,這個人寫活了,不管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林沖這個人,但他絕對是進入不僅中國,而且是世界文學史的一個重要人物形象。而小說恰恰第一要表現的正是對於人物的塑造上。

因此,從內容到語言,從小說技法等幾點可以看出,《三國》是不如《水滸》的。

再看《西遊記》。餘秋雨說,《西遊記》是一部具有精神格局的寓言小說,整體文學品質高於上兩部。

也就是說,《西遊》跟《三國》《水滸》不一樣,後兩部是基本屬於現實主義的小說,因為歷史也是曾經的“現實”。但《西遊》卻不是,現實中的人不會騰雲駕霧,不會七十二變,它是屬於“神話”的,但又不同於一般的神話小說,它本質上是一部“寓言”。《西遊》是充滿象徵意義的。

餘秋雨說,第一象徵是,自由本性,縱橫天地,必受禁錮;第二象徵是,八十一難,大同小異,終能戰勝;第三象徵是,師徒四人,黃金搭配,處處可見。

象徵自由的當然是孫悟空了,他為了追求自由可以大鬧天宮,無視天條,但終究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這其中固然宣揚了佛法的無邊,但其實有著相當的哲學意義。即自由並非是無限的,你想怎麼著就怎麼著。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自由都是在一定規範之內的自由。“三尺之上有神靈”,人的一切行為必然受某種控制。不管你信不信上帝,信不信宗教,你都逃不脫這個限制。

但追求自由又是人類的天性,也應該給予某種肯定。這正是孫悟空的可愛之處。所以,在四大名著中,《西遊記》無疑最受無憂無慮的小孩們的喜歡。

而對八十一難的戰勝,其實是用唐僧來象徵的。因為在他們師徒四人中,唐僧的實力最弱,但終成正果,是他凝聚了悟空、悟能、悟淨三人的勇力,戰勝了一切障礙。唐僧就是一個智者,是一個管理型人才,就像劉邦一樣,武功高不高無所謂,只要管住張良、蕭何和韓信就可以了。

事實上,《西遊記》中的象徵非常多。比如玉皇大帝象徵人類社會的政治上的統治者,而如來佛則象徵宗教對一個社會的極大影響。唐僧師徒四人,總體象徵在社會中求生和發展的普通民眾,他們有的有理想和追求,意志堅定,比如唐僧;有的生活混沌,意志不堅,喜歡享受,比如八戒。而那些妖魔鬼怪則象徵一個地下社會,像黑社會一樣,是跟主流社會相對抗的。

《西遊》不同於《三國》和《水滸》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它含有明顯的宗教因素。人類必須有宗教情結,必須有對神靈的敬畏之心,人的行為才有底線,才能不為所欲為。而另兩部作品則不含宗教性,頂多是有哲學因素。比如《三國》表現了一種權謀哲學,《水滸》則表現了一種暴力哲學,這兩種哲學對人的影響很複雜。好的一面是,《三國》教人智慧,但也教人玩弄陰謀詭計;《水滸》啟迪人革命,但也教人施暴和毀滅。

四大名著哪部排第二?三國和水滸哪部更好?看餘秋雨如何說

《西遊記》中儘管也有暴力因素,但書中描寫的打鬥場面都很“虛幻”,雖激烈但並不血腥。可以大戰三百回合,鬥得雲天霧地,飛沙走石,但並非血流成河、骨肉橫飛;反觀《三國》《水滸》,李逵大斧一揮,地下即人頭滾滾;關羽鳳目一睜,對方便屍首分離,給人一種血淋淋的恐怖氣息。事實上,《西遊》中即便是嗜血如命的妖魔,它的出場也往往並不嚇人,反而是憨態可掬,幽默逗笑,所以連兒童都不害怕。這都是《西遊記》的高明之處。

當然《西遊記》也有硬傷。就是它的敘述重複累贅,就如餘秋雨所說的“重複過多,套路過多”。有許多除妖降魔的情節是重複的,缺乏新意。還有就是,文中的“駢體”文字過多,乍看跟詩句一樣,讀來朗朗上口,事實上這樣的句子多了,則顯得枯燥,破壞了小說的味道。

但不管怎樣,《西遊記》的整體境界是高於《三國》和《水滸》的,應排在《紅樓》之後,位居四大名著第二位;其次是《水滸》,最後是《三國》。

當然這主要是餘秋雨的看法。關於四大名著也許永遠沒有最終的定位,這個說法也只是參考。

(文/說歷史的女人·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雨夜短文》《餘秋雨談中國文化》《秋雨散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