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的兒子淪落京師,醉後寫下一首詩,卻開啟了人生奇遇

大詩人的兒子淪落京師,醉後寫下一首詩,卻開啟了人生奇遇

唐朝末年,在一次科舉考試的放榜之時,一位才子擠在人群之中,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將金榜看了一遍又一遍。忽然,他垂下頭來,擠出人群,悲憤地大叫著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每一次放榜,就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京城的百姓見慣了這樣的失意人,也沒覺得什麼特別之處。其實,他是著名詩人溫庭筠的兒子溫憲。溫庭筠與李白杜甫相比,自然不是一個級別的,但在唐朝的晚期,他卻和韋莊一起,捍衛著唐詩最後的榮耀。

大詩人的兒子淪落京師,醉後寫下一首詩,卻開啟了人生奇遇

溫憲是溫庭筠的獨子,完美遺傳了父親的才華,卻也完美遺傳了溫庭筠恃才不羈,喜好諷刺權貴的特點。在這一點上,他們父子極為相似,都特別喜歡寫諷刺詩,將滿朝權貴得罪得乾乾淨淨。

要知道,溫氏父子的先祖雖然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但是到他們這時候,已經將家底賠光,是典型得破落貴族。要想恢復昔日榮光,光寫幾首詩可不行,必須走科舉之路,再步入仕途。

然而,唐朝得科舉制並不完善,並沒有後來糊名謄錄制度。考生是誰,試卷上一目瞭然,所以很多人要走關係結交考官。溫氏父子不但因為諷刺達官顯貴,走捷徑不成,而且往往直接被考官抵制,所以不及第也是情理之中。

大詩人的兒子淪落京師,醉後寫下一首詩,卻開啟了人生奇遇

溫憲此時,就是經歷了有一次的打擊。他在詩壇上已經嶄露頭角,被“鹹通十哲”之一,很有名氣。然而越是有名氣,就越是遭人妒忌,越是阻攔他的仕途。這一次落第,已經並非第一次,他也知道絕對不是最後一次。因此,在彷徨無助之時,他回到自己寄居的崇慶寺。

唐人失意之後,最愛做的事情無非是飲酒和登高。溫憲選擇了一醉解千愁,當他大醉一場的時候,感慨良多。想起了自己的半生坎坷,想起了父親的鬱鬱而終,想起了家中的老弱婦孺,在悲憤之餘,他提起筆來在雪白的牆壁上寫下了這首《題崇慶寺壁》:

十口溝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絕音塵。

鬢毛如雪心如死,猶作長安下第人!

大詩人的兒子淪落京師,醉後寫下一首詩,卻開啟了人生奇遇

這首詩寫得十分傷感,它的開頭就描述了溫憲目前的現狀:一家十口現在都窮困至極,正眼巴巴地等著我金榜題名帶來希望。離家這半年一來,相隔千里的親人們,也沒給我一個音訊。

後半段則是詩人大發感慨,他感覺自己已經是未老先衰,鬢髮如雪,心如死灰,卻還是在長安城苦苦應考,而且還屢試不中。這種感慨,無疑是落第考生最無奈和無助的吶喊。

大詩人的兒子淪落京師,醉後寫下一首詩,卻開啟了人生奇遇

時來運轉這句成語用在此處,可謂是再恰當不過了。溫憲為了考上科舉,費盡多少心血都未能如願,而卻有個貴人讀了這首詩後,送了他一段前程。

原來,此時的宰相鄭延昌正攜帶家眷遊覽崇慶寺。他看到了這首詩,大驚失色,因為它唱出了所有失意者的心聲。鄭延昌雖然系出名門,但誰又沒有受過一點挫折?這首詩寫到了鄭延昌的心窩裡去了,而且鄭宰相在看落款,竟然是溫庭筠的兒子溫憲所寫。

大詩人的兒子淪落京師,醉後寫下一首詩,卻開啟了人生奇遇

鄭延昌最終起了惻隱之心,他自願為溫憲活動,並且還做了唐昭宗的思想工作,最終讓溫憲在公元889年的進士考試中,一舉成功,獲得了進軍仕途的寶貴門票。後來,溫憲又遇到了一位貴人李巨川,據說李巨川聽到這首詩後,也想唐昭宗說明當年溫庭筠的鬱悶而死情況。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

蛾眉先妒,明妃為去國之人;

猿臂自傷,李廣乃不侯之將!

在這種情況下,溫憲得以授予了郎中的職務。雖然他不久之後就去世了,但他的經歷告訴我們,不管有多麼苦,都不能輕易放棄,機會也許就在你沒有料到的場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