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夜行》裡的徐妙錦,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在明朝歷史中,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徐達有個女兒叫徐妙錦,為了躲避明成祖朱棣冊立她為皇后,選擇了出家為尼,並且寫了一封《答永樂帝書》拒絕朱棣的求婚。

很多人認為這位徐妙錦並不存在,因為即使徐妙錦是徐達的遺腹女,徐達於洪武十八年去世,即使出生於洪武二十九年,到徐皇后過世時的永樂五年也已經是二十一歲,按照明朝貴族子女十五六歲婚配的年紀,二十多歲應該已經嫁人,朱棣不太可能立一個已為人婦的女子為後的。

《錦衣夜行》裡的徐妙錦,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明朝官修的《明太祖皇帝實錄》實錄記載:太傅魏國公徐達薨。。。子四人,皆上賜名,長子輝祖襲封魏國公;次添福,授勳尉,早逝;次增壽,擢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次膺緒,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女四人,長,今上(即成祖)皇后,是為仁孝皇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這裡提到了徐達有四女,其中有三女是嫁給了尚為燕王的朱棣、代王朱桂、安王朱楹。第四女的去向並未記載。而徐達的神道碑文裡也提到了再次確認了第四女的存在:……是年四月十八日己酉葬於鐘山之陰,生男四人,世子允恭襲封魏國公,女四人,長女燕王妃。

那這第四女會是誰呢?真的是徐妙錦嗎?

陳璉,字廷器,號琴軒,洪武時中舉入仕,一生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官至禮部左侍郎後致仕。在他個人所著的《琴軒集》裡記載了這麼一篇墓誌,名為《中山武寧王第三女徐氏壙銘》。

徐氏諱妙錦,先世鳳陽人,父中山武寧王,母夫人賈氏。仁孝皇后及代王妃其姊也,安王妃其妹也……。洪熙初,被召赴北京,仁宗皇帝敕有司給官舟具,飲膳視公主,遣中使護送。及至,今太皇太后特賜金帛、服用諸物優養其老,復遣中官護送回南京舊第,恩至渥也。洪武庚申六月初三其生之辰,正統五年正月初六以疾卒,壽六十有一。都督景珩等人卜於今年某月日,袝葬鐘山先塋之次,因具行述,來請壙志,為之銘曰。生於勳門而終於室,祔葬先塋,其藏孔密。

《錦衣夜行》裡的徐妙錦,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這篇墓誌為我們勾勒出了徐妙錦的一生,她是徐達第三女,生於洪武庚申年,即洪武十三年,卒於正統五年,享年六十一歲。母親是賈氏,徐皇后和代王妃是她的姐姐,安王妃是她的妹妹,她出於某種原因終身未嫁。明仁宗在位的洪熙年間曾召她至北京,當時的皇后,也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賜給了徐妙錦禮物用以養老。

從這裡我們也看不出來徐妙錦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終身未嫁,但她出身勳貴家族卻並未與皇室和其他功臣家族聯姻,而是選擇了終身未嫁這條這條並不好走的道路,其中原因我們已經不可得知。嘉靖時期出現的《革除遺事》是記載靖難時為建文殉國的忠臣烈士,其中有一篇徐妙錦傳,成為了後世徐妙錦傳說的藍本:

徐氏妙錦者,先世鳳陽人,父中山武寧王達開國元勳,母夫人賈氏……姊適燕王,後正位中宮,是為仁孝文皇后,次姊代王妃,洪武末諸藩不靖,代王被逮,妙錦乃梵香告天,矢不適人……。。仁孝文皇后崩時,妙錦年已二十有八,文廟(朱棣)聞妙錦賢且美,欲聘為皇后,命內使暨六尚女官往諭防,妙錦稱病辭匿,不出。

家人復來勸之曰:此朝命也,可終避耶?女官隨即直抵病榻,妙錦擁被呻吟,內使遙列房櫳外,與女官皆叩首請不得已,乃徐徐引起,自以手指面曰,吾所以不嫁者,豈有他哉?正以貌陋且有麻痕,非婦容也。

女官皆羅跪,仰視良久乃進言曰:尊貌明瑩如玉,安得有麻?特謙辭爾!

妙錦即謬指數處曰:此皆斑斑作防?豈非麻乎!

女官即出,內使亦隨去覆命。妙錦即削髮為尼,旦夕望虛空禮佛,未嘗一日懈。文廟聞之,竟虛中宮,不復冊立。

《錦衣夜行》裡的徐妙錦,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這篇文章提到了徐皇后死後朱棣欲冊徐妙錦為後,徐妙錦拒絕並且削髮為尼,朱棣不再冊立皇后。

那麼這個徐妙錦傳來源是哪裡呢?作者黃佐在文中自述是根據陳璉《琴軒集》中的徐妙錦墓銘,並結合徐天賜口述所寫,徐天賜是徐達的六世孫,而陳璉正統六年致仕,正統五年時他是禮部左侍郎。

這兩篇文章裡都提到了夫人賈氏,根據《明史》記載,徐達的夫人是謝氏,在謝氏之前是髮妻張氏,張氏因為一些原因早死,不被明廷承認,由朱元璋作主續娶了謝氏,徐達去世後明廷只追贈了謝氏為中山武寧王夫人。

但是我們從《明英宗皇帝實錄》裡找到了賈夫人的蹤跡:以常州府宜興縣田地三十六頃賜魏國公徐顯宗,是田原賜中山武寧王夫人賈氏,顯宗其曾孫也,故復賜之。

徐顯宗是徐達之孫徐欽之子,按照古代的宗法制度,祖父、曾祖父的正妻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但仍要以祖母、曾祖母待之。比如明憲宗的王皇后,雖然與紀淑妃之孫明武宗朱厚照並無血緣關係,但朱厚照仍視其為祖母。這位賈氏夫人當是謝氏死後徐達娶的繼妻。

黃佐《革除遺事》是記載了建文史事的重要史料之一,由於明代中後期朝廷對建文朝歷史的禁忌逐漸鬆弛,從正德時期開始,關於建文史料的書開始陸續出現,徐妙錦作為經歷過靖難之役、建文遜國的見證人之一也被納入其中。

《革除遺事》由於成書較早,記載齊全成為了後世編寫建文史事的史源之一,何喬遠《名山藏》和張岱《石匱書》記載的徐妙錦傳就是引用自《革除遺事》。而徐妙錦也演變成了站隊建文,厭惡朱棣篡位:“嘗論革除事,謂「建文君當坐殿上,以待燕王至,苟不讓則死之,何必自焚竄?」每語遜國事,未嘗不痛哭也。”(談遷《棗林雜俎》)

清代對徐妙錦的記載則是更為微妙:後薨,帝欲聘之,妙錦矢志不從,遂守貞不嫁。至宣德中,入宮朝張太后,自稱徐達“第三女”。宮人竊私語曰:“此薄皇后而弗為者。”長兄魏國(徐輝祖)抗節且釋囚,次兄(徐增壽)定國乞降身亦死……思之思之,電火光華,妙錦悟之早久矣。(《古豔樂府》)。

徐妙錦的大哥因為徐輝祖反對朱棣而被朱棣囚禁,二哥徐增壽站隊朱棣卻被建文處死,徐家作為大明朝最頂級的勳貴家族,不可避免的要被殘酷政治鬥爭所裹脅,徐妙錦以終身未嫁來避禍,也實屬不易。

《錦衣夜行》裡的徐妙錦,歷史上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