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開頭寫一個下落不明的王進,算不算施耐庵的敗筆!

首先,個人覺得,寫王進不是敗筆,反而是一個點題之筆,背後隱藏了好幾條暗筆。為什麼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王進的身份背景,王進這個人,是北宋時期下層的小官,還是一個武將。一定要深刻理解王進這兩個身份屬性。

《水滸傳》中,開頭寫一個下落不明的王進,算不算施耐庵的敗筆!

我們看《水滸傳》裡,上梁山的所謂賊寇裡,最多的,影響力最大的是哪一類人呢?

阮氏三雄這樣的平民百姓?不是。吳用這樣的落第秀才、基層知識分子?不是。盧俊義、孔明孔亮和一丈青這樣的地主豪強?不是。武松和石秀這樣的閒雜人等?也不是。李俊和張順這樣的有涉及黑背景的人?也不是。王英燕順這樣佔山為王的強盜頭子?也不是。

梁山賊寇裡最多的是宋江這樣的北宋下層小官吏和林沖楊志魯智深花榮秦明關勝呼延灼等等這樣的朝廷底基層武將。

而這兩類人的身份屬性,在王進身上都找得到。

所謂逼上梁山,說的是這類北宋底層官僚被逼無奈上了梁山。

《水滸傳》中,開頭寫一個下落不明的王進,算不算施耐庵的敗筆!

可是,他們就沒有其他路子走嗎?當然有,王進的逃跑,隱藏起來,就是另一個路子。

《水滸傳》一開頭就寫王進的爹王升以前打了高俅,然後王進被高俅誣賴陷害,只能被逼走的事,是暗示兩點問題。

一,像王進這樣公認的好人,都被逼走了,說明宋朝到了後期真的是爛了,官啊吏啊的系統真的是敗透黑透了,所以,才有後來無數朝廷基層小官小吏被逼上了梁山。

其中被逼最狠的就是林沖和楊志等幾個人了。而林沖楊志的身份跟王進是一樣一樣的,都是北宋的下層武將。

二,梁山上這些北宋朝廷下層武官,選擇了跟王進不同的道路,林沖和楊志選擇上了梁山,造了反。王進選擇了逃跑。

王進,是一個縮影,代表了《水滸傳》這個歷史背景下,被上邊擠壓的另一類北宋下層僚屬的選擇。

上梁山的那撥人,只是一部分,他們忍受不了,被逼上了梁山,而另一部分,忍受不了,怎麼辦?逃。

《水滸傳》中,開頭寫一個下落不明的王進,算不算施耐庵的敗筆!

還記得西周時期,有兩個兄弟,伯夷和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的兩個王子,周武王滅商以後,二人認為周武王沒有為臣之道,所以他們兄弟兩個不願意做周朝的子民,於是逃跑了,逃到荒郊野外去了,他們還很有骨氣,說要“不食周粟”,在荒山上采薇吃。

王進這個人就是逃跑了,他不願意做北宋的官了,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可是躲了的王進為什麼沒有了蹤影了呢?

我猜,要麼大機率是真的當了隱士,要麼死了。

當隱士我們就不說了,在當時的北宋狀態下,仍然是被欺負被壓榨,死了是怎麼回事?

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篇小說,收在他的《故事新編》裡,叫做《采薇》,講得就是伯夷和叔齊這兄弟兩個的事,裡面有一段對話特別有意思:

有一天,他們倆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這午餐已在下午了。忽然走來了一個二十來歲的女人,先前是沒有見過的,看她模樣,好像是闊人家裡的婢女。“您吃飯嗎?”她問。叔齊仰起臉來,連忙陪笑,點點頭。“這是什麼玩意兒呀?”她又問。“薇。”伯夷說。“怎麼吃著這樣的玩意兒的呀?”“因為我們是不食周粟……”伯夷剛剛說出口,叔齊趕緊使一個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聰明得很,已經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於是大義凜然的斬釘截鐵的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們在吃的薇,難道不是我們聖上的嗎!”

《水滸傳》中,開頭寫一個下落不明的王進,算不算施耐庵的敗筆!

嗯,王進雖然逃了,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還在大宋朝廷的管轄區內,你還在這個聖上的恩惠下,如果你不吃大宋朝廷的飯菜,你就得餓死,如果你吃了,你就是吃我們聖上的東西。

王進逃跑以後,只有兩個選擇,或者做一個“食周粟”的隱士,或者做一個“不食周粟”的餓死鬼。

話說回來,這些人還有逃跑或者造反之外的第三個選擇嗎?

當然是有的,比如《水滸傳》之後,清朝有人續寫一本同文書,叫《水滸後傳》,在後傳裡,李俊這幫人,在徵方臘以後,不願意做朝廷的官,也逃跑了,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還是要吃大宋的飯,怎麼辦?要像王進一樣嗎?做個隱士或者餓死鬼?

《水滸傳》中,開頭寫一個下落不明的王進,算不算施耐庵的敗筆!

李俊說,不,我不學王進,我不做你大宋的子民,我逃到海外去了,我跑到你大宋的聖上管不到的地方去了,我自己做皇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