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2006年,一部《瘋狂的石頭》火了,憑藉著紮實的故事,本片最終成為了國產電影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作品。這對於國產電影的嘗試者來說無疑是一劑興奮劑,在黑色幽默的道路上,原來還可以這麼玩。《瘋狂的石頭》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具有啟示意義的,而這樣的作品本該在今後的國產電影發展中層出不窮,然而現實卻很冰冷,後續的很多跟風之作大都缺乏誠意,即使是甯浩本人想要打造“瘋狂三部曲”的時候也是稍顯無力,究其原因,成功是要講機率。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兩年之後,同樣的型別電影中有一部自身的定位類似於《瘋狂的石頭》,同樣是不知名演員,同樣是接地氣的故事,同樣具有著某種黑色幽默,然而結局卻不如前者,大有讓觀眾疾呼,浪費了一個好故事。本片就是李易祥主演,馬儷文導演,劉震雲編劇的黑色幽默電影《我叫劉躍進》。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我叫劉躍進》說了一個複雜的,且邏輯性非常明顯的電影。劉躍進是一個工地上的民工,在跟老婆離婚後有了被許諾的六萬塊錢借條,然而某一天卻被人偷走了包。在找自己丟了的包的過程中,劉躍進無意之間捲入了一場涉及官商勾結,黑幫打手以及街邊小偷的大網中去。憑藉著自己的狡黠,劉躍進幸運的活了下來,並得到了善終。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考驗導演敘事功底的的故事,本片被很多影迷詬病的無外乎服化道的粗糲,這種粗糲一定意義上讓本片的定位過於模糊,因為接地氣的本質是粗糲,然而粗糲並不代表著接地氣。形象上的設計可能是來源於故事中人物的根基裁定,然而故事上的設定在根據劇本裁定的時候,本片卻出了狀況。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劉震雲的故事很有意思,然而馬儷文的指導能力卻被人懷疑。並不是說馬儷文導演本身專業技術不過硬,而是說對於這樣一個故事進行解構的時候,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的。有的導演並不適合拍攝黑色幽默的影片,馬儷文就是其中之一。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相比之前的《我們倆》以及《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兩部影片,馬儷文在本片中的表達沒有了之前的細膩,有的只是刻板。在設定人物的時候,本片中的這幾個人本身在人設以及性格上是非常具有特色且可以深度發掘的。然而我們所看到的人物形象多半趨於扁平化,沒有那種立體感,這是馬儷文沒有做好的點,而且這個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本片最終的流俗。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一個天羅地網編織起來的故事,本來能有著很多起伏轉折以及可以發掘的點,然而馬儷文並沒有將目光或者說本片的核心設定在這些點之上,反倒是為了讓這個故事很圓滿的結束而讓核心主線過於集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本片是連貫的,同時也是完整的,沒有太多的不明白的地方供給觀眾去研究。這樣做的缺點就太明顯了。一個邏輯非常嚴密且每一個出場人物都十分豐滿的角色,愣生生的被設定成了一個空殼子。他們丟掉了豐滿的肌肉,卻為了劇情的發展而犧牲自己的存在感,故事雖然完整了,但除了主演之外的其他人更像工具了。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馬儷文是一個不錯的導演,然而在面對自己不適合的題材的時候,功力就打了折扣。劉震雲是一個不錯的編劇,即使有著精妙的劇本,本身搭上了一個不適合的指導方式,這個劇本的功力也難以發揮。更別說本片中很具備特色的幾個演員了,除了李易祥之外,秦海璐,劉樺,陳瑾,劉信義丁志誠等等都是實力派的演員,然而看看他們在片中的角色設定,這樣的角色基本上限制了他們發揮的空間,換一些普通演員就可以勝任,換上他們,再配上這樣的劇情,本身就是一種浪費。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當然,站在當代的角度去看,馬儷文可以說是很冤枉了。我們用近乎於嚴苛的尺度去衡量馬儷文導演的能力,目的是為了今後能產出來更多優秀的作品,然而這樣美好的期待自然是會落空的。之後的國產電影在黑色幽默的領域,依舊是不堪一擊。客觀來說,我們認為《我叫劉躍進》是一部浪費了的本該成為好作品的電影,事實上,之後,達到這個標準的電影卻依舊沒有多少。這才是最深的悲哀。

十幾年後,這部國產“爛片”也能橫掃一片

甯浩的幸運以及當時的大環境之下,《瘋狂的石頭》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出頭,然而今天,即使是我們的電影在票房上屢次創出新紀錄,然而在質量再難有本質的提升。自從票房成為了一個可以量化的“劇本”之後,真正意義上的劇本反倒沒人關心了,畢竟,我們看電影在乎的是導演和演員,編劇是誰很容易被放到一邊。總結起來一句話,有《瘋狂的石頭》的心,沒《瘋狂的石頭》的命,不止於《我叫劉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