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靠一張嘴,為劉邦謀得七十多座城池,卻被劉邦和韓信暗中害死

在劉邦建立漢朝的時候,很多人知道韓信、蕭何、張良,但很少有人知道酈食(yi)其(ji),其實這個人的才能和功勳本不該低於韓信等人。

酈食其是楚漢爭霸期間有名的說客。

他從小時候家裡就窮,但是他特別愛看出,自覺有才之後也多了些許傲慢,在陳勝吳和項梁起兵造反之後,酈食其都懶得搭理,直到劉邦來到高陽,他才託人介紹去見了劉邦,對劉邦一頓訓斥之後,也得到了劉邦的禮遇。

當時劉邦不過一群烏合之眾,對人也非常的傲慢,酈食其獻計拿下陳留這座城池之後,劉邦才算是真正有了起步資金,酈食其也因此有了廣野君的稱號。

此人靠一張嘴,為劉邦謀得七十多座城池,卻被劉邦和韓信暗中害死

在秦朝覆滅之後,被秦國消滅的六國紛紛復國,而項羽和劉邦帶領著最為龐大的兩股勢力,開始剿滅這些復甦的六國,想要一統天下。

酈食其加入劉邦麾下後,以謀士身份屢立戰功,雖然不如蕭何穩健,不如張良有戰略眼光,但是他更有膽氣,不畏生死。

在劉邦奪取天下的時候,齊國擁有著七十多座城池,二十萬大軍,成了劉邦的一大攔路虎,酈食其於是請求出使齊國,勸齊國成為漢國的東邊屬國,劉邦應允了。

酈食其來到齊國之後,見到了齊國國王田廣,展開了自己的遊說政策。

他首先挑明瞭,天下最強大的兩股勢力就是項羽和劉邦的軍隊,他們是一定會決出勝負,成為天下之主的,齊國即便有二十萬大軍,也不可能阻擋雙方的鐵蹄,所以想要活命,只有歸降這一條路。

在這個基礎上,這就成了一個二選一的問題。

此人靠一張嘴,為劉邦謀得七十多座城池,卻被劉邦和韓信暗中害死

在項羽和劉邦之間選一個,這其實就非常簡單了,因為原本是劉邦先拿下關中,這裡面雖然取巧了,但兵不厭詐,而項羽直接搶了關中王,這就說明項羽這個人是有點小小問題的,但依然有資格當天下的王。

再看看項羽後來做了什麼,他直接殺了秦王子嬰。

這似乎也能忍,酈食其開始講項羽的為人,他先是坑殺的20萬秦軍,說明這人非常的殘忍,再說他對部下的態度,也是非常的暴戾,簡而言之,項羽不得人心,這才是最致命的。

如果齊國投奔項羽,很可能人頭不保,至少也得過得提心吊膽,這不是一個正常人應該看到的。

反觀劉邦呢?

此人靠一張嘴,為劉邦謀得七十多座城池,卻被劉邦和韓信暗中害死

他雖然是草莽出身,但是體恤民心,善待部下,功過分明,簡直就是天下人心所向,所以這樣的人應該成為天下的王,也一定會成為天下的王。

而且,如果齊國歸附,劉邦答應他們可以保留齊國,作為漢國的屬國,田廣還可以是一方諸侯,坐擁自己富貴的生活。

田廣聽得越多,就越覺得酈食其說得對,所以他答應了歸附漢國。

另一邊,連戰連勝的韓信開始著手攻打齊國,已經帶領軍隊來到了齊國邊境,而被酈食其說服的田廣開始飲酒作樂,並不把韓信的軍隊放在心上。

此人靠一張嘴,為劉邦謀得七十多座城池,卻被劉邦和韓信暗中害死

齊國準備歸屬漢國的訊息傳了出來,韓信很生氣,但是沒有表漏出來,這時他的一位部下蒯徹站了,說道:

“酈食其單憑一張嘴就給漢國謀取了七十多座城池,如果不是我們大軍壓境,他拿什麼去遊說齊國,現在功勞卻都是他的,反正漢王也沒有下令我們停止進攻,不如直接滅了齊國吧。”

韓信本來就怒火中燒,聽著部下這麼一分析,一絲靈光在腦海中閃過。

已經放鬆了警惕的齊國被韓信接連攻破,很快就打到了齊國國都,田廣給了酈食其兩個選擇,要麼勸韓信收兵,要麼就煮了酈食其。

酈食其選了後者,因為他知道韓信不可能收兵,齊國也不可能再成為漢國的屬國,但酈食其死前最後一句話很值得深思:“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讓?”

此人靠一張嘴,為劉邦謀得七十多座城池,卻被劉邦和韓信暗中害死

前半句,做大事者不拘小節,這說的是劉邦,後半句頗有我不死誰死的風采,這講的是酈食其自己。

酈食其六十多歲才出山,劉邦對他有知遇之恩,他對劉邦也很服氣。

其實回顧到遊說齊國這件事情上,原本就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田廣搖擺在楚國和漢國之間,自身又有20萬軍隊,不管是項羽還是劉邦,都不能讓一股20萬的軍隊在自己境內生活。

收服是一種策略,但是斬草除根才能永絕後患。

韓信對於酈食其是殘忍的,但對於劉邦也是非常服氣的,後來韓信坐鎮齊國,有幾次機會獨立稱王,他都沒有答應,就是因為對劉邦的忠誠,可惜還是被劉邦給弄死了。

田廣是殺死酈食其的劊子手,韓信就是那把劊子手中的刀,而劉邦給這次行刑簽字畫押的人,不得不說劉邦對於人心的掌控非常到位,酈食其和韓信都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覺悟。

(本文宣告:以上圖片均來源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以上文字均為作者原創,抄襲將追究責任,望理解!)

此人靠一張嘴,為劉邦謀得七十多座城池,卻被劉邦和韓信暗中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