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殘水滸》一次日常劫道竟拉開了梁山人心離散的序幕!

金聖嘆當年將《水滸》攔腰斬斷,轟轟烈烈的梁山起義自此截止於盧俊義的一場噩夢,而意猶未盡的故事也激發了後人創作的熱情,比如坐穩“正宮”位置的《徵四寇》和執意將好漢們全部寫死的《蕩寇志》,以及講述梁山後人故事的《水滸後傳》等,其中不乏優秀作品,也有狗尾續貂之作,筆者獨好成書與民國年間的《殘水滸》,其情節頗得今人之要義,同樣曲終人散亦顯得合情合理。

讀《殘水滸》一次日常劫道竟拉開了梁山人心離散的序幕!

小說承接原著百單八將對應星宿、排定座次的事業巔峰和盧俊義那個所有人被集體處斬的噩夢,情節則起源於梁山缺糧之議:雖然暫借了柴進的家當渡過難關,但搶劫的老本行還是不能丟的,不然就跟正規軍沒區別了。

恰巧這時,山上收到了官軍“餉銀三十萬,軍糧十萬擔”即將路過樑山地界的線報,護衛只有三千軍馬和一員上將,宋江遂召集所有頭領上山開會商量劫鏢之事。

截殺地點選在了一片那泥濘的水田,吳用希望由梁山的步戰好手來收拾對方的馬將。本以為會群情踴躍,但當將目光投向武松和魯智深時,後者卻霍地立起身說道“灑家不去”,吳用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於是又追問了一遍,不料魯智深扯開嗓門喊道:“灑家說不去就不去!”,聲音很響,堂上頭領都目瞪口呆,一驚劫鏢不是招安,花和尚為何如此排斥,二驚不去就算了,奈何反應如此激烈?

這就要說起軍糧的來歷了,當時正是金興遼衰之際,童貫想透過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戰功來完成異姓王的偉業,遂抽調老部下西北邊軍前往北方找契丹人的晦氣,帶隊的是種經略正是岳飛的伯樂、大名鼎鼎的种師道,軍糧的用途也不言而喻。

讀《殘水滸》一次日常劫道竟拉開了梁山人心離散的序幕!

▲原著中大鬧重陽酒會的正是魯智深

且不說這事對不對,勝率幾何,總之是為了國家社稷而動的干戈,打著“替天行道”旗號的梁山去打劫如此重要的物資,的確是在打自己的臉,更何況魯智深恰巧出生西北邊軍,對於老領導既感恩在心,又佩服得緊,你讓他如何下得了手呢?

至於為什麼要大聲嚷嚷,因為他很生氣:不管他去不去,宋江對軍糧都勢在必得。

魯智深不去,武松自然也不會去,同為“步軍五虎將”的劉唐和石秀同樣沒吭聲,倒是李逵第一個跳了出來,想去拿下頭功。宋江自然無有不允,但他也知道憑藉黑旋風只會砍樹不會砍人的“斧法”和猛進的“戰術”怕是有去無回,還得找人接應。

關勝和呼延灼明確表態不去,因為他們上山時與宋江達成了暫且棲身以待招安的約定,倘若是打破州縣殺幾個貪官汙吏倒也罷了,抵抗名聲奇臭的童貫高俅也行,但跟名聲頗佳的種經略正面衝突顯然是不合適的。

讀《殘水滸》一次日常劫道竟拉開了梁山人心離散的序幕!

盧俊義也死活不去,他不願意跟官軍為敵,斷了被招安的後路(沒明說),最後選定了對仕途早已絕望的林沖,後者慨然領諾而去,沒料到成了一百單八人散夥的開始。

林沖趕到之時,李逵和項充、李袞帶領的藤牌手五百已經被官軍的火槍(有些穿越了)擊敗,李逵本人也差點成了馬蜂窩,正當林沖策馬上前挑戰之際,對面的武將卻跟他套起了近乎。

為首的馬上將軍,突然喚聲:“林教頭,別來無恙!”倒把林沖吃了一驚。只見那將軍已掛住槍,笑容拱手,原來是十幾年前共事的好友,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是也。

來者竟然是開篇一閃而過之後不再露面的禁軍教頭王進!作為昨日的袍澤和同僚,架肯定是打不起來了,林沖順勢邀請王進上山,卻被後者正色告知本趟差事本是為了國家,“宋公明倘不願做暗助番邦的罪魁禍首,便放我們過去。如必定不肯放過,我已吩咐手下兵將,三日不解圍,一把火燒個乾淨,看你們山寨得到什麼?”

王進的武藝肯定是一流的,從他指匯出準一流的徒弟(史進)來看,肯定不遜於林沖,甚至略有勝過,應該與原著的盧俊義和欒廷玉處在同一等級,但三千壯士肯定勝不過樑山的幾萬大軍,這才有了玉石俱焚的打算。

簡言之,要麼讓路,要麼死磕,按說應該讓宋江來定奪的,林沖卻有了計較,念及“知宋公明非真愛國者”,他大旗一揮,“約束嘍羅,讓出大道,將掘壞的道也填補起來”,二人索性並馬齊驅聊了起來。

從魯智深帶頭反對、關勝呼延灼婉拒和林沖自作主張來看,宋公明在梁山上的權威也不過如此,原著中沒有明言的事情在《殘水滸》卻毫不忌諱地說了出來。梁山本來就是一鍋山頭林立的大雜燴,大的有關勝呼延灼為首的降將派、林沖和三阮為首的晁蓋派和宋江一路收下的眾多小弟,小的有武松魯達為首的三山系、孫立為首的登州派系、盧俊義派系和李應主僕二人,以及安道全、皇甫端等無需站隊的個體戶。

讀《殘水滸》一次日常劫道竟拉開了梁山人心離散的序幕!

而作為頭領的宋江自然有了施展權術的空間,嫡系摘果子之外,對其他派系或拉或打,比如更為親近的關勝在壓制了林沖一個身位、張順凌駕於元老三阮之上、打平呼延灼的孫立成了地煞、與盧俊義身份相當的李應只負責錢糧。。。 。。。種種不一而止。

同樣,每個派系也都有著自己的利益和小算盤,梁山一直只是表面上的一團和氣,臨到大事就難免出現分歧,比如此次借糧之事。宋江在山上早早知道了事情原委,卻死活等不來林沖派來請示的信使,真個連臺階都找不到,無奈之下只好派史進下山做個順水人情並邀請史進上山討論種經略“招安”的可行性。

諸位看官若是認為宋江有此等覺悟,那就是著了道了。林沖的自作主張其實是個燙手的山芋:若反對不免讓人看笑話,責罰又會將林沖推向降將或者三山系的懷抱,偷襲糧隊則成為無信小人,說不定“火併王倫”的戲碼還將再次上演。。。 。。。為了“大局”,宋江他不認也得捏著鼻子認!

招安則是做給眾兄弟們看的,對方是種經略的話,不要說降將們,哪怕武松魯達這樣最堅定的反對派也會鬆口。本該是個好事,可惜滿足不了宋江的胃口,吳用就說他“就不做太原公子,也要象虯髯一流”,並不願意屈尊於幹實事卻不討好的邊軍,委身種經略之下。而後來宋江尋求招安時一路往北祈求金人的收留,一路向南打探趙官家的喜好,可見毫無節操,只重富貴。

讀《殘水滸》一次日常劫道竟拉開了梁山人心離散的序幕!

王進逗留數日之後起身告辭,宋江帶著眾頭領十里相送,依依不捨,也終於鬆了口氣:早知道就不幹這虧本買賣了,但這麼一鬧,各懷心思的頭領們就會放下芥蒂嗎?大夥尚未還山,入雲龍公孫勝就以兵禍太盛擔心母親安危唯有提出下山照料,土地混世魔王樊瑞也緊隨其後,宋江苦留不住,只好任憑二人“滾滾黃塵,頃刻不見”,從此與梁山再無瓜葛,百單八將自此不復存矣。

就這樣,王進的出現有如亞馬遜叢林的蝴蝶一般掀起了梁山的暗流湧動,他還將再次出場並引發更廣泛的震動,古人講究天道迴圈,梁山盛況由他而起再由他而終,亦是合理。

PS:下一章將講述梁山好漢的離散過程,星宿的離散並不需要多大的傷亡,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已,盡請關注,不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