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武力不在魏延之下? 他一生追隨戰神關羽, 最後壯烈赴死!

文:陳思(作者原創授權)

關平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威震華夏的名將關羽之義子,其人武藝精熟、為人勤勉,又忠孝兩全,是蜀漢元勳後代的正面典型。但在正史上,涉及關平的記載極少。然而,透過正史中其他蜀漢元勳後人的相關事件,筆者能夠依稀看到關平的文學形象。可以說,關平的文學形象凝結和縮影了諸多歷史上蜀漢元勳後人的經歷,展現出的是蜀漢元勳後人悲壯的一面。

一、文學作品中的關平

文學中的關平是一位“白麵將軍”(《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形象,其在關定莊拜關羽為父後,即追隨關羽東征西討,參與過諸多大小戰役。小說中,關平的戲份雖然不算多,但其特徵鮮明,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關平的武藝精熟,在同輩中自不必說,甚至不輸於父輩的魏延等人。《三國演義》中有兩處描寫皆可證明。第一處是第七十四回,關平初戰龐德,二人“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兩家各歇”,面對來勢洶洶、氣勢正盛的龐德,關平能與之對陣三十合不分勝負,實屬難得。此間就文學作品而言,同樣是戰龐德,魏延曾在曹劉漢中交兵時為龐德所戰退(“刺斜裡閃出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德奮力向前,戰退魏延,保操前行。”《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兩下相比,至少可說明關平之武藝並不低於魏延。第二處即第七十六回,關平護送廖化突出重圍前往上庸救援,關平殺退丁奉使得廖化乘勢突圍(“正遇吳將丁奉截往。被關平奮力衝殺,奉敗走,廖化乘勢殺出重圍。”《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除了這兩次出色的表現,其餘如入川途中擒捉高沛、楊懷,襄樊之戰之處斬曹仁副將翟元等都佐證了小說中關平過人的武藝。

此人武力不在魏延之下? 他一生追隨戰神關羽, 最後壯烈赴死!

其次,關平為人謹慎、有大局觀。小說第七十四回,關羽戰龐德不下,關平善意提醒其父:“俗雲:‘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託也。”此處雖然也隱含安慰關羽的成分,但顯然關平心中明確襄樊之戰的目的,即為劉備集團的整體利益考量,在這一問題上,關平的頭腦始終保持清醒,似乎勝過父親關羽。

最後,關平忠孝兩全,這體現在小說中關平奮力救父的情節中。小說第七十七回,關羽敗走麥城不幸被擒,關平得知後“火速來救”,直至“背後潘璋、朱然率兵齊至,把關平四下圍住。平孤身獨戰,力盡亦被執”。此處,關平原本是有機會獨自脫身,但關平並沒有拋下父親關羽,而是奮力營救,直至力竭,可見關平自關羽麥城兵敗後就心存與父同生死的信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關平並非關羽親子,在此等生死存亡之際,卻能夠如此行為足見關平之義。

文學作品中,關平從形象、武藝再到人品近乎完美無瑕,是蜀漢元勳後代們的榜樣,但這樣完美的形象塑造未免缺乏一些真實感。在筆者看來,關平的文學形象是參考了正史中諸多蜀漢元勳後人的事件和經歷,是後世的文人、百姓乃至羅貫中先生雜糅多種形象後所塑造的正面典型人物。

此人武力不在魏延之下? 他一生追隨戰神關羽, 最後壯烈赴死!

二、義子與親子之辨

小說中,關平的身份是關羽的義子,《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詳細介紹了關羽認義子的經過,“關定領二子拜於草堂之前。玄德問其姓名。關公曰:‘此人與弟同姓,有二子:長子關寧,學文;次子關平,學武。’關定曰:‘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隨關將軍,未識肯容納否?’玄德曰:‘年幾何矣?’定曰:‘十八歲矣。’玄德曰:‘既蒙長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賢郎為子,若何?’關定大喜,便命關平拜關公為父,呼玄德為伯父。”而在正史中,涉及關平的記載非常少,根據《三國志 關羽傳》(“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及裴松之注引《蜀記》(蜀記曰:羽初出軍圍樊,夢豬齧其足,語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還!”)的記載,我們只能夠模糊看到關平的身影,但可以確定的是,關平應是關羽親子。那麼,為何在正史中身為關羽親子的關平在文學作品中變成了義子呢?

在筆者看來,除了一些民間信仰因素外,關平在文學作品中成為關羽義子的角色轉變可能與正史中劉封的義子形象多少有些聯絡。根據《三國志 劉封傳》的記載,劉封“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後“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正史中劉封的經歷和小說中關平的經歷類似,首先都是因為先前劉備或關羽無子,因此認養了養子或義子。其次,正史中劉封入川之經歷亦和劉封、關平在小說中隨劉備入川類似。最後,正史中劉封“有武藝,氣力過人”的記載亦能讓人聯想到小說中武藝精熟的關平。因此,筆者個人認為,文學作品中關平的形象塑造多多少少應當參考了正史中劉封的一些經歷。但不同於正史的是,文學作品中需要塑造典型,同時也需要有強烈的對比,故而關平的形象需要一定程度上借鑑正史中劉封的優點,同時也要反襯出劉封的品質缺陷。

關平在文學中成為關羽的義子,筆者個人認為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考量,一者,文學作品中講究對稱之美,即關平和劉封搭檔。二人曾經長時間在文學作品中配合,且取得過不少戰功,如劉備駐紮新野時二人就時常合作,劉備入川時二人亦為生力軍,故而索性也將關平的親子身份改為義子以此和劉封相映成趣。二者,以相同的身份反襯不同的性格品質,即以關平關鍵時的奮力救父反襯劉封臨危時的畏首畏尾的,以關平之忠孝反襯劉封之不義,以達到肯定和歌頌關平身上忠孝品質的目的。在這樣的目標下,關平的文學形象便透過劉封歷史形象的借鑑和移植,再加上後世所殷切期望美好品質應運而生,其關羽親子的歷史形象逐步為人所淡漠,而其關羽義子的文學和藝術形象開始深入人心。

此人武力不在魏延之下? 他一生追隨戰神關羽, 最後壯烈赴死!

三、以關平為代表的蜀漢元勳後人

關平的文學形象雖然借鑑和移植了劉封的歷史形象,但其與父一同慘烈赴死的形象是有史可循的。除關平之外,蜀漢其他的元勳後人,亦有類似其的悲壯之舉。如諸葛亮子諸葛瞻、孫諸葛尚(“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三國志 諸葛亮傳》)、張飛孫張遵(“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死。”《三國志 張飛傳》)、趙雲子趙廣(“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死。”《三國志 趙雲傳》)、黃權子黃崇(“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崇帥厲軍士,期於必死,臨陳見殺。”《三國志 黃權傳》)、李恢侄李球(“恢弟子球,羽林右部督,隨諸葛瞻拒鄧艾,臨陳授命,死於綿竹。”《三國志 李恢傳》),這些蜀漢元勳的後代都曾不屈不撓最終慘烈戰死。關平僅是其中的一員,但關平作為文學作品中第一個為蜀漢獻身的後輩,其背後不僅表現了蜀漢元勳後代們的壯懷激烈,也暗示了蜀漢元勳後人前赴後繼的悲壯精神。

關平的藝術形象所代表的並非僅僅是關平一人,其更多地表達了後世對蜀漢元勳後代的肯定,而關平作為蜀漢元勳後代的正面典型和先驅,其藝術形象也從恰恰一個側面折射出真實歷史上蜀漢元勳後代們悽美的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