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滅亡後,張勳為何要復辟帝制原來他在清朝還有一重身份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的名義頒佈了《退位詔書》。宣統皇帝溥儀宣佈退位,統治了中國達200多年的清王朝正式宣佈滅亡。然而,清朝雖然滅亡了,但是有一部分大臣卻仍心繫滿清朝廷,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復辟。這部分大臣中,除了滿清遺老外,還有一些地方實權派,如張勳便是其中的代表。為何張勳不像其他軍閥一樣割據自立,而是極力主張復辟帝制呢?看看他在清朝的另一重身份,大家就明白了。

大清滅亡後,張勳為何要復辟帝制原來他在清朝還有一重身份

張勳父母早亡,於光緒十年在湖南長沙參軍。因為他在打仗的過程中作戰勇敢,悍不畏死,所以被朝廷選中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後來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張勳又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袁世凱在小站練兵之後,張勳又被袁世凱看中,擔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一職。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慈禧太后調令各省總督進京勤王,結果這群人卻與英法等國簽訂了《東南互保條約》,擺出了一副看好戲的姿態。慈禧無奈之下,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出逃。

後來李鴻章和奕劻等人與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答應割地賠款,慈禧這才放心地從西安返回北京。當時袁世凱為了給慈禧留個好印象,特地派了一隊人馬前去護衛,而領頭的正是張勳。張勳在護衛慈禧回京的途中,一路上鞍前馬後,勞累得痔瘡犯了都不敢休息。直到李蓮英看到他褲子上的血,慈禧才得知此事。慈禧看到了張勳的忠心,於是在回京後,便讓張勳擔任了端門的御前護衛。

大清滅亡後,張勳為何要復辟帝制原來他在清朝還有一重身份

要知道,以前的御前護衛基本上都是由八旗子弟擔任,張勳能加入其中,足可見慈禧和光緒對他的信任。當然,張勳從此也對清王朝忠心耿耿。之後,隨著軍功的積累,張勳先後出任了雲南、甘肅、江南提督等職。清朝滅亡後,張勳為了表示對清朝的忠心,禁止所有部下剪辮子,因此人們又稱他的軍隊為“辮子軍”,稱他為“辮帥”。袁世凱稱帝時,張勳雖然表面上對他表示支援,但實際上他更忠於清室。

大清滅亡後,張勳為何要復辟帝制原來他在清朝還有一重身份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張勳趁勢復辟清朝,廢帝溥儀則在養心殿接見了張勳。但張勳此舉實乃違背歷史潮流,所以遭到了全國上下的討伐。後來張勳的辮子軍被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他本人逃入了荷蘭使館。因為北洋政府還在通緝他,所以他又逃入了天津的德租界。1923年,張勳在天津租界逝世,各界人士都前去參加葬禮。而溥儀也難過不已,並賜他諡號“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