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在呂后的強力安排下,劉盈被迫娶外甥女張嫣。此後,劉盈畢生掙扎在亂倫的痛苦之中,直到死也沒有碰張嫣。張嫣以處女之身入葬,也就導致了劉盈“無子”。

因此,公元前180年,呂雉死後,漢帝國平靜的外表之下馬上就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

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01 究竟是不是親生?

雖然呂后生前做了諸多政治安排,諸呂手握兵權,然而外有齊王劉襄率大軍西向,內有功臣派周勃陳平等人的強大勢力,很快諸呂伏誅。

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雖然諸呂平定,然而呂后所立的少帝劉弘,仍居於皇帝之位,因此有兩個問題首先擺在了周勃等人的面前:到底承不承認這個皇帝?如何處理劉盈的兒子們?

是的,事實上,劉盈是有兒子的。

在呂后當政時,曾先後以劉恭、劉弘為帝。而此時,劉盈還有五個兒子活在世間,分別是少帝劉弘、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

功臣們決定,不僅不承認劉弘的皇帝之位,還將劉盈的其他兒子一併捎上。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這些都不是真的劉盈的兒子,而是呂后為了強大呂氏而以別人的兒子充做劉盈的兒子。

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彊呂氏。”-《呂太后本紀》

的確,殺其母奪其子這樣的事情,呂后也不是沒有做過。

劉盈死後,呂后立劉盈太子劉恭為帝,是為前少帝。劉恭稍長,聽說自己親生母親已被呂后所殺,因此憤恨的說,等我長大了要為母親報仇(我未壯,壯即為變)!然而,劉恭就因為這句話被呂后殺死,然後繼立劉弘為帝。

然而,劉恭是劉盈與其他宮女所生,只不過不是張嫣之子,並非不是劉盈之子。而現在諸臣卻宣佈,餘下的這五個孩子都不是劉盈的兒子。

而他們給出的理由事實上也十分牽強:如果呂后是需要這些孩子假冒劉盈的兒子來繼承皇位,那麼一兩個也就夠了,為什麼還要留下四個當做備胎,是不是太多了一點?

而且,皇家血脈一向嚴謹,而漢初功臣們的勢力有如此之大,老謀深算的呂后難道不知道,以一兩個孩子冒充或許還能瞞過眾臣,越多越容易被察覺嗎?

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這幾個孩子都應該是劉盈的親生兒子,只不過不是和張嫣生的罷了。

那麼,功臣派為什麼不願意承認呢?因為他們已經和諸呂翻臉,這些孩子也是呂雉之後,長大後如果知道了這些事實,那麼這些平定諸呂的功臣們會得到什麼樣的待遇,想也想得到了。

因此,功臣們首先決定,以血脈不純的原因,首先把劉盈的兒子們擼下來。

而擼下來的劉盈的這五個兒子,在後來漢文帝即位的當夜被全部殺死。究竟是漢文帝的意思,還是功臣們的意思,已經不重要了。總之,漢高祖劉邦的嫡系血脈已經不存在了。

所以,為了不揹負剷除高帝嫡系血脈的罪名,那麼劉盈只能是“無子”了。

02 為何是劉恆?

將劉盈的兒子們擼下來之後,另外一個問題立刻擺在了功臣派的眼前,接下來究竟立誰為皇帝?

而這個問題,首先應該確定的是,立不立劉氏?

按照史書記載,周勃等人平定諸呂,正是因為呂祿等人要顛覆劉氏,才發動政變的。然而事實上,或許有些被迫的味道。

早在周勃等人行動之前,齊王劉襄就已經率大軍東行,聲言要討伐諸呂。而功臣們卻派灌嬰將其穩住在滎陽。

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如果完全是為了劉氏的話,功臣們大可等齊王軍到,裡應外合一舉蕩平諸呂。而不必發動政變。

要知道,若不是酈寄冒險說服了呂祿放棄兵權,功臣派僅憑曾經的威望對付手握兵權的呂祿呂產,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也就是說,功臣們發動的這場政變實際上是十分冒險的。

所以,呂氏是否要顛覆劉氏尚未可知,但功臣們可不完全是為了劉氏,而是藏著其他小心思。

但現在,無論如何,他們只能立劉氏為帝。

因為高帝的子侄們在各地為王,手中有相當的政權和兵權,加之劉襄的大軍近在滎陽,灌嬰的數千騎兵根本不是對手。

如果不立劉氏的話,劉氏諸王,特別是劉襄,肯定是不會答應的。

那麼,此時劉邦的兒子還有兩位-淮南王劉長、代王劉恆在世,而孫子輩目前只有齊王劉襄身在王位。

所以皇位實際上就在劉恆、劉長、劉襄三人之中產生了。而諸臣用同一個理由否定了劉襄和劉長。

或言“齊悼惠王高帝長子,今其適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鈞),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呂太后本紀》

是的,這個理由就是,其母家勢力太大,容易釀成呂氏一樣的外戚之禍。

看起來很有道理,事實上卻經不起推敲。

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外戚作為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其權力是依附於皇帝而存在的。因此,大多是在皇帝年幼加上軟弱的情況下,代為執政。且不說淮南王,齊王劉襄在起兵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強勢,還有他兩個已經成年且十分乾練的弟弟劉興居、劉章輔佐。如果真是劉襄上位,斷然不會出現外戚之禍。

而且,就算不承認劉恭劉弘的帝位,劉邦之子惠帝劉盈是不能不承認的。那麼,按照父死子繼的道理,劉邦的孫子輩即位才是最和法理的。而現在劉襄是唯一一個劉邦身居王位的孫子,因此才會有人提議以劉襄即位。

由此可見,劉襄即位才是最為名正言順。而諸臣不立劉襄,或許並不是因為其母家惡,而是有別的原因。

那麼根據排除法,劉長和劉襄已經被排除了,代王劉恆就成了第一順位人選。於是,諸臣選擇了立代王劉恆為天子,還編出了一套非常合理的理由。

“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呂太后本紀》

他們的理由是,代王是如今劉邦在世兒子中最年長的,而且以仁孝聞名,還特意提到,其太后薄氏“謹良”。

看起來,立劉恆是功臣們最佳的選擇,但實際上,劉襄大軍在外虎視眈眈,大臣們卻悄悄的把帝位送給劉恆(陰使人召代王),這實際上是很危險。那麼功臣們為何要再次冒險這樣做呢,這背後到底隱藏著功臣們什麼樣的小心思?

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03 劉恆在怕什麼?

事實上,當遠在代國的劉恆聽說皇位落在自己頭上的時候,並沒有絲毫的歡喜,反而是戰戰兢兢,不願意接受這個皇位。

這並不是歷史上那些禪讓過程中,那種虛偽的謙讓,劉恆心中是真的害怕。這一點,從他入京即位過程中的小心翼翼可以看得出來。

劉恆首先派舅父薄昭到長安探聽情況,得到確實反饋後才決定入京即位;在離京城五十里的地方又派中尉宋昌先行探路。當知道眾臣在渭橋迎接時,劉恆的車架才最終出現在了長安城外。

而之後的劉恆卻先是住進了館驛之中,而讓劉興居先行打掃未央宮。而在入駐未央宮的當天,劉恆命令從代國帶來的親信宋昌、張武分別為衛將軍和郎中令,控制了皇宮和京城的防衛。然後,才開始了他作為皇帝的一系列工作開展。

這一切的小心翼翼,似乎說明劉恆在害怕什麼。那麼,究竟是什麼呢?

難道是對皇位志在必得的劉襄?從他令劉襄之弟劉興居打掃宮殿的行為來看,應該不是。

而除了劉襄,結合張武和宋昌的任命,只有一種可能,他在害怕這些擁立他的群臣。

這些人不是為了劉氏的天下才做了這一切,是他們主動擁立了劉恆,劉恆又會害怕他們什麼呢?

只有一個答案,害怕被他們控制。

我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在劉恆車架入長安之前,周勃曾要求單獨向劉恆彙報一些事情。卻被宋昌嚴詞拒絕。

周勃等人已經決定擁立劉恆為帝,有什麼話不能慢慢說,非要在即位之前悄悄說呢?只有一種可能,他想要提出一些要求,作為擁立劉恆即位的條件,而其他要求都可以在即位之後慢慢提,除非這個要求能某種程度上控制或影響劉恆。

而劉恆拒絕了他們,就是向他們表明,自己不會受他們的控制和影響。而此時的劉恆勢單力孤,擔心被他們強行控制,所以才會急著任命郎中令和衛尉。

至此,功臣們為何要放棄劉襄而立劉恆的原因也就清楚了:並不是因為擔心外戚,而是因為擔心劉襄實力強大,能夠很快掌控朝局,功臣派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劉恆本人和其母家薄氏根基淺薄,不像劉襄那麼強勢,會比較好控制,可以更多的保障功臣派的利益。

這才是功臣們決定立劉恆的理由。

喋血漢廷:沒有皇帝的2個月,誰才是帝國的主角?

子彧說

公元前180年8月,呂后死;大約10月,漢文帝即位。在這中間的兩個月裡,漢帝國的主角既不是呂氏,也不是劉襄,更不是劉恆,而是功臣集團。

是他們將呂氏統統誅殺,將劉盈的兒子們說成是血脈不純,剷除了高帝劉邦的嫡系血脈,而且將最有優勢、最合法理的劉襄安撫穩固在滎陽,又一面悄悄的迎立無根無基的劉恆即位,以便掌控更多的權力,甚至控制皇帝。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