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明史》記載: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朱元璋本是布衣出身,對底層百姓的生活非常瞭解,後來朱元璋成為了皇帝,建立起了大明王朝,依然沒有忘記往日的歲月,因此十分關注民生,從而設定了“養濟院”,規定:“民之孤獨殘病不能生者,許入院。”

並且明太祖朱元璋還將這項政策寫入了《大明律》:“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若應給衣糧而官吏克減者,以監守自盜論。”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朱元璋也非常尊重天下的老年人,頒佈了詔書和法令,讓各地都要善待老人,縣官也要定期送去米麵衣物進行慰問,還規定了:“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令一子侍養,免其差役。”

由此可見,朱元璋時期的社會福利很是不錯,但是朱元璋與許多開國皇帝一樣,對開國功臣有許多猜測,並將親軍都尉府改為了錦衣衛,負責監控官員,到朱元璋晚年時,曾經同他一塊出生入死的開國功臣幾乎已經沒有了。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定遠人李善長在當年朱元璋平定滁州時,成為了朱元璋的參謀,那時農民起義軍領袖郭子興還在世,因懷疑朱元璋有二心,所以逐漸剝奪了他的兵權,而且想讓李善長去輔佐他,但李善長堅決謝絕,始終跟隨著朱元璋。

後來李善長也是為朱元璋立下了許多功勞,可比肩漢代丞相蕭何,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李善長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封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並授予鐵券,免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不過李善長雖然外表上寬厚溫和,內心卻十分愛嫉妒,只要有臣子惹得李善長不滿,李善長就會向朱元璋“打小報告”,朱元璋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對李善長也是特別對待。

因此李善長的權勢地位很快到達了頂點,於是心中的傲慢有時就會不經意的表現在了明面上,朱元璋對此自然很是反感,但對李善長依然非常優待。

李善長因病辭官歸鄉時,明太祖慷慨地賞賜了李善長許多土地,設定守墳戶一百五十家,賜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十家。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自比諸葛亮的劉伯溫也是一位開國元勳,曾經也是為朱元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李善長與劉伯溫不和後同樣向朱元璋參了一本,劉伯溫因此辭官歸隱,但還是與朝廷有聯絡。

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感染了風寒,朱元璋便派了右丞相胡惟庸帶著御醫去探望,然而不久後劉伯溫就去世了。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而胡惟庸能夠任職右丞相,憑的是李善長的推薦,胡惟庸與李善長也是親戚的關係,但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被殺,牽連甚廣。

雖然李善長沒有很快落馬,不過李善長也並沒有善終,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已經70多歲,風光早已不在,還需要下地種田,也是在這一年,曾與胡惟庸互相往來的李存義父子的供詞牽連到了李善長。

當年胡惟庸計劃謀反時,拉攏了李善長,但李善長說:“我老了,等我死了,你們好自為之吧。”

開國功臣告老還鄉,70多歲還在下地種田,朱元璋卻下旨斬了

李善長既沒有阻止胡惟庸,也沒有嚮明太祖上報胡惟庸要謀反的事情,這自然也就被朱元璋視為不忠,於是朱元璋便下令,將李善長滿門抄斬了。

參考資料:《明太祖實錄》、《明史·李善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