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文膽”陳布雷之死:深受蔣氏敬愛,為何卻要選擇自殺?

一篇文章寫好了,有時候可以抵得過千軍萬馬。當年陳琳的一篇《為袁紹討豫州文》,痛罵曹操三輩祖宗,把曹操嚇得冷汗頓出,百病全消。駱賓王一篇《討武曌檄》,把武則天說成穢亂後宮的妖孽,但武則天還是慨嘆:錯過如此人才,實在是宰相過失。宋濂的一片《討元北伐檄文》數百年後依舊被孫中山引用。

“領袖文膽”陳布雷之死:深受蔣氏敬愛,為何卻要選擇自殺?

在歷史上,但凡有作為的領袖,手下除了要有得力的武將之外,還要有才華過人的文臣,文武兼備,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人物——陳布雷,就是中國近代歷史上著名的“文膽”,此人被稱為“蔣的第一支筆”、“領袖文膽”、“總裁智囊”。是蔣極為信任和尊敬的人物。

“領袖文膽”陳布雷之死:深受蔣氏敬愛,為何卻要選擇自殺?

陳布雷,本名陳訓恩,佈雷是他的筆名,陳布雷21歲就進入報界,憑藉一支筆橫掃天下,痛斥北洋政府和社會時弊,他文風犀利,氣勢恢宏,在當時影響力極大,被稱為“報界奇才”,“第一記者”。北伐之後,蔣放低姿態極力邀請陳布雷來自己身邊工作,陳布雷為其撰寫了著名的《告黃埔同學書》,從此來到蔣的身邊。

抗戰期間,陳布雷展現了其卓越的才華,身為一位有理想的愛國者,艱難的時局給了陳布雷源源不斷的創作動力,那段時期他寫了很多激動人心的篇章,激勵了無數民眾,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

“領袖文膽”陳布雷之死:深受蔣氏敬愛,為何卻要選擇自殺?

陳布雷不愛錢,不愛權,有一顆愛國的心和高潔的人品,這是他能夠贏得蔣氏尊敬最大的原因。但是,在蔣的手下,陳布雷也寫了不少“虧心”的文章,比如在西安事變中為蔣辯護,陳布雷曾在日記中感慨:我的筆不能表達我所想,這是令人苦惱的。

文章乃是心聲凝結成的字,如果心不誠實,文章之本難免被動搖。抗戰的中陳布雷大筆如椽,是因為他堅信中國人民的抗戰是正義的,是必勝的,但是抗戰結束後,陳布雷的內心越發猶豫不決,這導致他很難再出什麼代表作。

“領袖文膽”陳布雷之死:深受蔣氏敬愛,為何卻要選擇自殺?

陳布雷於48年自殺,他的死是一樁說不清的公案,有人說他是以死勸諫蔣氏,有人說他至死感念於蔣對他的知遇之恩,沒有擺脫中國讀書人身上的那一套忠君思想,是殉葬。但不管怎麼說,陳布雷的人品都是沒問題的,他是一個富有才華,富有家國情懷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