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鎮守邊疆到京城為官,張叔夜如何保持本心,寧死不屈終以身殉國!

張叔夜是北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早年時期,他憑藉著父親的廕庇進入朝堂為官,先後擔任過通事舍人,泰州知州等官職。不過他本人也頗有才華,在京城為官時通過了吏部組織的考試,得到了進士出身的身份。

後來他憑藉著出色的才華,慢慢得到了升遷,官至龍圖閣直學士。靖康之變爆發後,他積極地帶領軍隊守衛開封,奈何遭遇失敗,又跟隨在宋欽宗身邊被金朝方面所俘虜。張叔夜寧死不屈,在前往金國的過程中自殺而死,展現了他不畏犧牲的民族氣節。

張孝純曾在《挽張叔夜》中有詩云: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恩威彰輔郡,忠孝衛都城。

從鎮守邊疆到京城為官,張叔夜如何保持本心,寧死不屈終以身殉國!

張叔夜出生在一個較為和平的年代,縱然是北宋統治末期,但戰爭並沒有頻繁發生。張叔夜格外喜歡談論軍事,長大之後憑藉著父親的廕庇進入了朝中,成為了一個小小的參軍。

他在蘭州地區任職,蘭州向來是宋朝的邊境地區,依靠著黃河進行守護。每到黃河結冰,都會長時間的處於警戒狀態之中,防止羌人突然發起進攻,士兵們往往會幾個月手不離開武器。

不過在張叔夜看來,這種做法不太正確。他認為應該主動發起攻擊,找到更加陡峭的地方進行守衛。當地有個叫天都的地方,每當羌人入侵之時,一定會先到那裡聚合。張叔夜在巡視之後,認為此地地理位置優越,帶領軍隊直接將其佔領,並在此修建了一座名叫西安的城市,讓蘭州地區再也沒有煩惱。

從鎮守邊疆到京城為官,張叔夜如何保持本心,寧死不屈終以身殉國!

憑藉著在蘭州的突出表現,張叔夜得到了貴人的推薦,擔任過襄城知縣等官職。朝廷中有人眼紅他的官職,認為皇帝對於他太過優厚,就讓他繼續擔任原本的職位。張叔夜不願意自己的仕途之路受到阻礙,因動地向朝廷獻上了自己的文章,也得到了朝廷方面的迴應,先後被任命海州知州、泰州知州等官職。

不久他又被調到了開封地區為官,他再次向朝廷獻上了自己的文章,朝廷欣賞他的才華,特意讓他參加了吏部組織的考試。憑藉在其中的突出表現,他被賜予進士出身。

張叔夜出使遼朝,在一次射箭活動中,張叔夜首先射中目標,遼人十分驚訝,對他十分尊重。出使歸來的過程之中,張叔夜更是將一路上的山川地形全部詳記在心中。回到國家之後就將其描畫出來,呈給了宋徽宗。

從鎮守邊疆到京城為官,張叔夜如何保持本心,寧死不屈終以身殉國!

大觀三年,由於受到了弟弟的牽連,張叔夜遭到了貶官,前往西安地區任職。

多年之後,他才又被重新召回京城之中擔任中書舍人。當時的官員及其不負責,凡是出自門下省的命令,都要先寫出官銜,再寫名字,遇到事情之後再填具體的內容。張叔夜上任之後,極力要求改革這種情況,也讓官府的行政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很快他就被升遷為吏部侍郎,只不過又遭到了蔡京的記恨,被外放到海州地區為官。他又恰好遇到宋江在和州地區反抗朝堂的統治,與之相鄰的張叔夜奉命帶領軍隊前往鎮壓。他設下埋伏,導致宋江方面遭遇大敗,最終被迫選擇了投降。由於鎮壓叛賊有功,張叔夜又被升遷為龍圖閣職學士,併兼任青州知府。

從鎮守邊疆到京城為官,張叔夜如何保持本心,寧死不屈終以身殉國!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判賊剛剛鎮壓後不久,金朝軍隊又開始大規模的南下侵華戰爭。張叔夜便請求皇帝撥給他一隻騎軍部隊,與諸位將領共同合作,截斷敵人的撤退之路。

只是他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採納,只好不了了之。朝廷方面決定增加四位元帥來應對金朝方面的入侵,張叔夜也有幸在其中佔有一席之地。金朝軍隊逼近開封之時,宋欽宗命令張叔夜進入京城保衛。

接到命令之後的張叔夜立刻率領著中軍部隊,他的兒子率領著先鋒部隊總共三萬人,立刻向都城方面行進。第二天行路之中,他們與金朝方面的騎兵正面相遇。張叔夜一方面殺敵,一方面繼續前進,很快就抵達京城。在張叔夜的建議之下,皇帝想要像唐玄宗一樣,暫時避開敵軍鋒芒。奈何正準備離去之時,局勢又發生了變化,皇帝無奈之下只好請求了投降。

從鎮守邊疆到京城為官,張叔夜如何保持本心,寧死不屈終以身殉國!

金朝押解著宋徽宗和宋欽宗及宋朝的一眾文武百官前往金朝,張叔夜儼然也在其中。

在路程之中,金朝多次勸降張叔夜。但是他絲毫不畏懼敵人的威脅,不管金人怎樣都絲毫不為所動。在得知渡過邊境線白溝之時,張叔夜驚訝不已,仰天大呼,隨後不再說話之後,趁著夜色自殺而死。

訊息傳回南宋京城之後,立刻引起了大家的一片哀悼。之後宋朝與金朝議和,張叔夜的遺骸才得以迴歸國家。只不過在船到鄱陽湖的時候,遇到大風天氣,無法繼續前進,只能將所有的遺骸葬於鄱陽湖中。

朱熹曾祭奠他有云:命世文章伯,鴻樞柱石臣。殞身因為社,嗣德豈無人。

參考資料:

《三朝北盟會編·卷八十八》

《東都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