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想做真正的齊王,結果被呂雉所殺,為何他明知掉頭還忠於劉邦

韓信想做真正的齊王,結果被呂雉所殺,為何他明知掉頭還忠於劉邦

秦末漢初分封建國,成為一方諸侯是十分流行的思潮,皇室子弟,功勳集團都想成為諸侯。秦漢時期的諸侯並不是後世王公,那時的諸侯是一國之主,他們臣服於天子;當然諸侯實力強大了也可以推翻天子自己當天子。韓信就想如姜太公那樣,成為齊國的國君,建立一個可以傳之百代的齊國。他不僅要成為兵家名士,還要成為一位開國之君,理想十分豐滿!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認為天下戰亂不休,百姓兵連禍結的原因在於有諸侯王,因為諸侯王們都不安份守已,都想兼併別人壯大自己,當實力足夠時就取代天子。因此秦始皇廢除了諸侯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各地方長官由中央任命,並定期調換與升遷。劉邦建立大漢後,他當然不想將國家分為許多小國家,以免江山不姓劉;就算要封小國家,那這些小國家王族還是得為劉姓。

韓信想做真正的齊王,結果被呂雉所殺,為何他明知掉頭還忠於劉邦

韓信並非出生於諸侯世家,他只是一個落沒的貴族,在兵荒馬亂之中想憑自己的實力打下一片天下。在項羽軍中,韓信並不受重用,僅僅是一個執戟郎中;到了劉邦那裡,他才成為三軍統帥,才能發揮所學,建功立業。因此韓信對於劉邦而言,就像商鞅對秦孝公一樣重要不可代替。劉邦可以給韓信封王,但是不能給韓信裂土分疆,這是劉邦向秦始皇學的,他要推行郡縣制。

韓信是秦末漢初典型計程車子,只不過他不是儒家士子而是兵家士子而已。在韓信心中,他一方面想“國士無雙”;另一方面他又想裂土分疆成為一方諸侯。這種兩種思想在他腦中不斷的衝突往來,最終導致了韓信當斷不斷,既沒有成為兵家名士、大漢忠臣,又沒有成為傳之數代的諸侯世家。

韓信在實力足夠的時候,完全可以據齊國而自立,但是韓信在那時講道德,重情義,他認為叛漢自立是不對,會對他的道德產生瑕疵。韓信想兩全其美,也就是幫助劉邦打天下,然後劉邦像周武王封姜太公一樣將齊國封給他韓信,這樣既得實利又不損名節。

韓信想做真正的齊王,結果被呂雉所殺,為何他明知掉頭還忠於劉邦

但是世上那有這樣的好事,要成大功就不能要小仁,要成就大名就不能貪求實利!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可以雙失,韓信就是魚和熊掌想兼得,最終一樣都沒有得到,還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