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宣帝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還把皇位傳給了他

大家都知道漢宣帝劉詢也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改善了很多漢武帝時期留下的弊病。漢武帝晚期,江充是漢武帝劉徹面前的紅人,但是與太子和衛皇后不合,擔心日後太子即位後會殺了他,所以他策劃了“巫蠱之亂”,當時這場陰謀害死了很多人,皇后被迫自殺,太子等人也被殺害。最後漢武帝不相信巫蠱之事兒,不相信太子劉據有反叛之心,可是彼時兒子已經被奸臣害死,他十分懊悔,在處死江充之後在胡縣建立“思子宮”,表示對兒子的思念。

為什麼漢宣帝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還把皇位傳給了他

漢宣帝劇照

劉詢在劉據死後十多年當上皇帝,對內恢復生產力,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對外解決不安定因素,使漢朝進入強盛時期。其實我認為,西漢滅亡,王莽奪權,建立新朝,導致了西漢滅亡,才使得漢宣帝說的話成立而已,漢宣帝的話更多的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種不滿意,更像是情緒的一種宣洩一樣。

那麼,漢宣帝是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說出的這句話呢?漢宣帝曾在小的時候,經歷了巫蠱之亂,按照常人的思維,那就應該吸取漢武帝的教訓,採取“懷柔”,對大臣們都好一點,確實漢宣帝也採取了懷柔的做法,但是更多的時候是嚴厲的打壓大臣們,重用法家人物,用嚴厲的刑罰處置大臣。當時有兩個大臣楊惲、蓋寬饒對漢宣帝有“刺譏辭語”,因此漢宣帝就把他們殺害。劉奭認為自己父親的做法太過於嚴厲,應該重用儒家人物,施行仁政,以德服人。漢宣帝覺得就應該賞罰並用,吸取周朝的教訓,才能長久,儒生過於仁慈,只知道厚古薄今,不能治天下,所以才有了漢宣帝說的“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這句話。其實就是父子兩個人對於治國方面有不同的見解罷了。只不過後來的結果,放大了這句話。

為什麼漢宣帝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還把皇位傳給了他

劉奭劇照

其實,漢宣帝已經認為,太子太過於仁慈,其實不是很適合成為一名君王,但是也沒有廢掉他,在那樣生氣的情況下也沒有說出廢掉太子的任何言語,也證明,漢宣帝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廢掉太子,另立他人。

劉奭是漢宣帝的長子,與許皇后所生。當時漢宣帝和許皇后結婚的時候,漢宣帝還在大牢裡,所以他們也是患難夫妻了。後來,漢宣帝登上皇位,執意立許皇后為皇后,也證明了在他心中一直記得那分患難之情,由此也可見許皇后在漢宣帝心中的分量。

為什麼漢宣帝知道“亂我漢家者,太子也”還把皇位傳給了他

許君平劇照

許君平(許皇后)在劉詢什麼也不是的時候一直陪著他,從來沒曾想過他可以成為大漢的皇帝,只是出於對自己的丈夫和對自己最愛之人的一種欣賞,毫無保留的為劉詢付出,用盡全部的愛對他好,換做常人,能得如此之妻,做夢都會笑醒。但是從劉詢登上皇位的那天開始,劉詢便註定不再是許君平一人的夫君,他更是天下人的皇帝。從登上皇位的那一刻開始,劉詢的宏圖偉志便在他心中展開,想給天下百姓一個好日子,想成為一個好的君王。這也就意味著,從此以後便不可魯莽,不能衝動。朝野之上,有很多的利益紛爭,有太多的無可奈何,稍有不慎可能就會被打回原形,所以萬事只能小心。而劉詢可以成為皇帝,霍光是最大的推手。霍光本來想著扶持一個傀儡皇帝,誰知道,劉詢每天勤懇處理政務,與霍光的關係處理的不遠不近,不鬆不緊,小心翼翼的處理著他們的關係。怕是霍光在心裡後悔了千遍萬遍了吧,但是都為時已晚。

霍光為了鞏固霍家的勢力,將自己的女兒霍成君嫁給了劉詢,劉詢接受,許君平也非常大度的接受(其實不接受又能怎麼樣呢),霍家夫婦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而且朝廷上甚至聯名上書要求立霍光之女為皇后,劉詢深感壓力,多想對對所有人說,此後非許君平不可。但是他不能,許君平倒也不生氣,反而安慰劉詢,自己不在意後位,本就是普通的女人,只要能陪著他就好,也勸劉詢不要過多的去在意名號。相反這些話,更加激起了,保護許君平的慾望,暗地裡握起拳頭,跟這些大臣周旋著,在朝堂上給大臣講了一段話我在貧微之時曾經有一把舊劍,雖然不是寶劍,也不鋒利,可是它一直伴隨著我,我離不開它。而現在這把劍丟了,我十分想念,眾位愛卿能否幫我將其找回來。”說這話的時候劉詢一臉的誠懇,帶著淡淡的微笑和淺淺的幸福,而內室的許平君聽到這番話時早已是淚如雨下。最後在劉詢的堅持下,立許君平為後。霍成君進入宮後,非但沒有成為皇后還遭受了冷待,霍光的妻子霍顯氣不過,所以展開了對許君平的報復,後來許君平有了身孕,霍光買通了太醫,下毒將其毒死,至死沒有見劉詢最後一面,所以這也是劉詢一生的遺憾和愧疚。覺得沒有保護好自己的愛人和妻子,所以就算知道知道太子有短處不適合成為皇帝,也沒有廢掉他,大概也是在彌補對許皇后的虧欠吧。漢宣帝可謂用情至深。

劉詢知道自己的兒子比較尊儒,崇尚仁政,性格不夠果敢,所以也扶持了很多的大臣為了以後輔佐劉騫,比如:蕭望之、周勘、劉更生,這些人也成為了劉詢的左膀右臂,所以漢宣帝給自己兒子登上皇位也做了很多的鋪墊,希望他可以順利。為了自己的兒子更是為了大漢。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漢宣帝很喜歡太子的兒子劉騫,後來的漢成帝,劉詢認為劉騫是皇帝接班的好人選,只有傳位給劉奭,劉騫才有成為皇帝的可能,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後傳位給太子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