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悽慘?

古今殺降之甚者,莫甚於唐高,而項羽、白起弗與焉。

中國歷史上幾經王朝更迭,不少皇帝登基前總要經過一番血雨腥風,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是李世民不惜手刃自己親兄弟才成功上位。雖然他這一行為頗受世人詬病,但自他稱帝以來,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良好的根基。玄武門之變以後,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有李世民這樣六親不認的兒子,他的下場有多悽慘呢?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悽慘?

從古至今,不少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這場“玄武門之變”很認同,甚至呈現一種讚賞之態,比如《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贊》就記載:“建成、元吉,實為二兇。中外交構,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憂啟聖。運屬文皇,功成守正。善惡既分,社稷乃定。”就是在誇讚李世民殺親兄弟殺的真是好、真是妙,而這場精彩的朝廷之變,實際上也確實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兩個人害怕不如自己的兄弟李世民,想要先下手為強,不成想卻被李世民提前得知了訊息,反客為主,先把他倆射死了,在風雲變幻之際,他們的父親李淵還在宮內划船,靜觀其變。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悽慘?

接下來就是非常戲劇性的一幕了,到底李世民和他的父親該如何相見呢?雖然已經有膽子殺親兄弟,就有膽子殺親老子,可殺完以後的效果可得掂量掂量。殺了親兄弟是為了自保還說得過去,但“弒父”這種罪名可會讓他皇位不保。畢竟如果師出無名,反而會受到群臣攻之,對自己稱帝沒有半點好處。當時李世民決定先派自己的親信尉遲恭進去看看情況。李淵一看到尉遲恭進來,就發現了蹊蹺,他問尉遲恭為什麼在這裡?今日是誰在作亂?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悽慘?

尉遲恭說,是李世民的親兄弟先做的亂,然後李世民才反將一軍把他們全殺了,因為擔心陛下,所以派他前來擔任警衛。李淵聽到這話以後,當即明白了是什麼意思。這個時候,他沒有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而是笑了笑,問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見大局已定,也開始紛紛擁護李世民,說他做的對!於是李淵也順勢說,既然是天下歸心,那麼就立秦王為太子吧!三天之後,國家的軍事大權就交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即位後,在朝堂上的表現也確實可圈可點,他重用賢臣,虛心納諫。他的父親李淵也懂得審時度勢,表面上和李世民關係很好,說十分信任李世民,後來又多次表示退位,李世民也再三推辭,最後還是“力推不過”才登上皇位。事實上,李淵根本就不喜歡李世民,因為從來都是嫡長子繼位,而李建成當初也正因為這樣一層身份,也才頗得他父親的喜愛。既然已經發動了玄武門之變,那麼李淵也只好對現在的時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本身自己就有30多個子女,死掉兩個,對他來說也沒什麼,但他就是不喜歡李世民。一開始李淵沒有讓出皇帝辦公的地方,也就是太極宮,李世民也不急不躁,就在一處偏殿辦公。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悽慘?

因為李淵一直呆在太極宮不肯走,李世民就想了一個辦法。有一年旱災,一個大臣就上奏章表示說太上皇用的宮女和侍從太多了,惹了天怒,所以才導致旱災。李世民接到這樣的奏摺以後,就釋出一通赦令,把太極宮的多數僕從都遣散了。李淵瞬間明白了兒子的意思,他表示既然是這樣,那我搬去你原來住的秦王府好了。後來他果真搬去了那裡,改名叫大安宮,也就在那裡頤養天年了。

李世民在前堂忙於政務,兢兢業業,可這也沒耽誤他報當年父親的“袖手旁觀”之仇,李淵在位期間有一個摯友叫裴寂,李世民就找了一個由頭,把裴寂流放至靜州。裴寂因為自己的家在京城,所以向李世民求情不要讓他走。結果李世民生氣說,你何德何能留在京城,你為官期間,朝堂混亂,紀律不嚴,這都是你的緣故,我看在以往的恩情上才沒有多加怪罪,現在讓你回去養老已經是格外開恩了。裴寂聽到這樣的話以後知道是李世民在公報私仇,嫌他跟太上皇的關係要好,所以也就沒有再說什麼,至死都沒有回過京城。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成了“太上皇”,他的下場有多悽慘?

貞觀九年,李淵彌留之際,為了讓自己臉上好看一些,李淵主動提出喪葬儀式,一切從簡。實際上李淵在早年期間勵精圖治,為唐朝發展奠定了基礎,只是在處理自己家務事面前卻作壁上觀,任由兄弟相殘,這也才導致他的兒子對他態度很差,以至於結局不怎麼好。

參考文獻:《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贊》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