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扮演過康熙的大腕兒演員有很多,比如《康熙微服私訪記》裡的張國立,老版《鹿鼎記》裡的劉德華,《康熙傳奇》裡的唐國強等等。

但是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焦晃和陳道明兩位演員。

焦晃在1999年的熱劇《雍正王朝》裡扮演了老年康熙。

他的演技過於出色,以至於壓過了主角唐國強飾演的雍正,許多觀眾調侃道,這部劇前20集應該叫《康熙王朝》,後20集叫《康熙不在的日子》,可見焦老爺子的康熙有多麼出色。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陳道明在2001年的熱劇《康熙王朝》裡扮演了康熙大帝,時間跨度從少年一直到老年。

陳道明版的康熙滿足了男人對權力和地位的終極幻想,當年全國人民都為他痴迷。

舉個例子,陳道明演完這部劇後氣質達到了頂級,他緊接著出演了《無間道3》,每每他一出場,在整部電影中都顯得尤為突出。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問題來了,同樣出演康熙,焦晃和陳道明的表演,誰更勝一籌,兩人表演的差別在哪?

年輕的朋友或許喜歡道明叔的威武霸氣,年長的觀眾更加讚賞焦晃老爺子的沉穩內斂,今天我們就來從各個角度來看一下兩版“康熙”具體差別之處。

首先談談時代背景。

有人或許會說,兩部劇播出就隔了兩年,時代背景是一樣的啊。

其實不然。

1998年的時候全國剛經歷了大洪水,又遭遇了下崗潮,改革正進行到了攻堅階段,這部《雍正王朝》其實就暗合了這個背景,整部劇的主題就在講“為君難”,因此創作時的基調就是深刻內斂,焦晃的表演也是在這個基調下展開的。

而到了2001年,中國迎來了經濟騰飛,那年發生了三件大事:申奧成功、加入WTO和國足出線,整個國家的心氣兒是昂揚向上的。

《康熙王朝》是當年12月播出的,作為央視的年終大劇,創作姿態自然也要是積極向上的,這部劇的主題曲《向天再借五百年》和片尾曲《大男人》也是那種威武霸氣的風格,陳道明的表演當然也是在這個基調下展開的。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只隔了兩年,但時代背景的不同,讓兩位老戲骨的表演風格也完全相反。

接著就是劇本的不同了。

有人或許會說,《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都改編自作家二月河的小說,劇本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啊。

其實這也只是表面。

就拿二月河來說,他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被稱為“落霞三部曲”,從文學的角度看,《乾隆皇帝》是最具批判性的,直指出人的一些劣根性,文學價值最高。

但是三部曲改編成電視劇後,《乾隆皇帝》遭到了大量的刪減,拍出來的劇反而是最不出彩的,焦晃在劇中飾演了乾隆,但口碑和他的康熙比起來也是差了很多。

可見,同系列小說改編成的劇本質量也是有差距的,而演員的表演受劇本影響很深。

《雍正王朝》拍攝時,二月河是參加了劇本創作的,所以這部劇原汁原味地還原了他小說的精髓,拍出來的味道就像老酒一般更加醇厚綿遠,二月河自己給這部劇打了80分。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康熙王朝》拍攝時只是取了小說的大概框架,之後進行了二次創作,一部厚重的歷史小說被改編成了一部大男主偶像劇,第一次看熱血沸騰,但是看完之後很難有二刷的動力。

當有人問二月河給這部劇打多少分時,他回答了四個字“無話可說”。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可見他對這個劇本是不滿意的,但我們沒必要否定這部劇,至少在那個年代它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給新千年的中國人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兩部劇時代背景、劇本上的差異,都造成了焦晃和陳道明表演的不同。

具體又有怎樣的區別呢?

先說焦晃版康熙。

從外形上看,他有個先天的優勢就是和康熙本人長得就極像,難怪有觀眾說“陳道明在演康熙,而焦晃(的模樣)就是康熙本人”。

從年齡上看,而這部劇的主角是雍正,所以劇中的康熙也是老年康熙,焦晃也能演得更深。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從表演風格看,《雍正王朝》是一部歷史正劇,焦晃的表演也就突出一個接地氣,他不端著,完全口語化和生活化,擺脫了皇帝的臉譜化形象,像極了一個站在我們面前的活生生的人。

觀眾在仰俯之間能看到一代帝王不同的身份符號。

走出家門,他是心懷天下的帝王;回到宮寢,他又是眾阿哥心中的慈父;來到大殿,他是和大臣打成一片的領導;深入民間,他又是百姓心中的天;身為滿族人,他是統領滿洲八旗的族長;學習漢文化後,他又將儒家思想的神諭散佈天下。

這麼多身份集合在一起,焦晃做到了“雨露均霑”,演出了皇帝的複雜性,給人一種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感覺。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具體從細節來說,面對逼宮謀反,他表現得泰然自若,將一場危機化為無形,控制住局面後,他對太子特別仁慈,但隨即又把心懷鬼胎的大阿哥撲滅,暗助八阿哥一黨,確立了繼承人。

整個過程展現了很多張面孔,每一面都是點到為止,轉變過程十分平順絲滑,讓人既感覺到了角色的層次感和複雜性,又不會覺得有那種川劇變臉的突兀感。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這種重劍無鋒的表演是最高階的境界,難怪觀眾們會調侃焦晃根本不需要表演,簡直是本色出演。

我們再來看看陳道明。

客觀來說,我多少為道明叔鳴不平,因為《康熙王朝》的本質就是爽劇,爽劇的特點在於當下看爽,20年後重溫的話肯定是漏洞百出。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這部劇概括起來就是給一個“龍傲天”的角色穿上了康熙的面板,劇情就是:無限強大的男主打怪升級(鰲拜、朱三太子、吳三桂、噶爾丹就是每一個關卡的boss)+隨意新增的bug級人物(《雍正王朝》裡只有鄔思道一個bug,但本劇中有蘇麻喇姑、索尼、李光地、朱國治等bug,暴露了創作時的偷懶)+無限強大的主角光環(畢竟連包日龍梅都想強暴朕,反派更是全被康熙的個人魅力折服而繳械投降)。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陳道明也能演焦晃那種平易近人的帝王(雖然很難超越),但是龍傲天的劇本擺在手裡,他也只能換個路子演。

從年齡上看,陳道明是這部劇的主角,要從青年一直演到老年,時間跨度是幾十年,這就和焦晃只演老年康熙有巨大的區別。

焦晃可以往深了演,演出角色的縱深感,陳道明只能抓住角色一個特質來凸顯,那就是包舉宇內併吞八荒的帝王霸氣。

從外形上看,陳道明出演這個角色時47歲,但是他要演各個時期的康熙,縱然有化妝術的幫助,也很難做到形似。

在接受採訪時,他也迴應過這個質疑:(演少年)只能硬著頭皮上陣,我已經是個47歲的人了,要去裝小、裝嫩,肯定彆扭,沒有辦法,我只能按照我的方式演了,寧可大家說我演得不像,也不願意說我演得噁心。

所以在劇集中,他更多的時候就是在抓神,其中的精髓也就是帝王霸氣。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從表演風格來看,《康熙王朝》整部劇不是歷史正劇,而是歷史大男主劇,和《甄嬛傳》沒有太大區別。

陳道明在表演時當然不能用接地氣的演法,而是要有一種虛幻的感覺才對,他在表演時也是這麼處理的。

比如他在說臺詞前通常都會習慣性地頷首停頓,說出的臺詞抑揚頓挫,充滿了話劇的感覺。

陳道明版和焦晃版"康熙"皇帝放在一起,差別就出來了

再比如劇中康熙怒斥索額圖這一段,如果換成焦晃來演,一定是不怒自威,惜字如金,點到為止。可是《康熙王朝》裡卻是一鏡到底,陳道明鏗鏘有力地說了一大堆臺詞,舞臺化的風格十分明顯。

這種略誇張的表演和劇本是十分契合的,因此當年我們看這部劇時,代入感非常強烈,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爽劇,都當做是正劇來看的,直到多年後回想起來,才從陳道明營造的角色幻境中回過神來。

這個角色換別人來演,一定會被評價為用力過猛+表情油膩+蜜汁自信,可是道明叔愣是把爽劇演出了正劇的感覺,以至於20年後,在大家公認《雍正王朝》品質完勝《康熙王朝》的情況下,兩部劇的豆瓣評分相差無幾(9。2和9。3),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陳道明的個人魅力彌補了劇作的差距。

最後綜合比較下來,我們不難發現,焦晃和陳道明看似是出演了同一個角色,其實是在兩條完全不同的賽道上。

焦晃演的是配角,演的是正劇,時間跨度不長,勝在了深度,他使用的方法是還原真實,觀眾看到是為君之難;

陳道明演的是主角,演的是爽劇,時間跨度很長,勝在了廣度,在深度上他只著重演康熙的霸氣,使用的方法是話劇式的誇張,讓觀眾在產生疏離感的同時心悅神服地被征服,滿足了大家對男人全部的幻想。

兩版康熙,不同的風格,同樣的精彩,我們給兩位老戲骨鼓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