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中最牛渠帥,袁紹的心腹大患,張燕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好像一隻有力大手,徹底掀開了漢室衰微的遮羞布。而自從張角三兄弟被皇甫嵩殲滅後,散落在全國各地的黃巾餘黨,便只剩下了三條路可走。一是收編,二是圈地自立,三是滅亡。總之,身為黃巾軍的一方渠帥,其日子並不好過。

黃巾軍中最牛渠帥,袁紹的心腹大患,張燕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本文要介紹的,便是黃巾軍中最牛的渠帥——黑山軍張燕。作為一方賊首,張燕的兵馬雖然不多,但他卻懂得審時度勢,而且每次都能成功站隊,最終如願獲得官方身份,並被曹操封侯,得以安享晚年。

張燕,本名褚燕,乃常山人氏。這麼說起來,他還是趙雲的同鄉。話雖如此,兩人並無什麼交集。因為出身在河北一帶,張燕在黃巾軍起義失敗之後,便返回了老家常山,在重新招募了一批子弟兵後,繼續在河北諸郡流竄。

黃巾軍中最牛渠帥,袁紹的心腹大患,張燕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眾所周知,河北諸郡,乃是袁紹的囊中之物。而張燕在河北腹地活動,自然會與袁紹產生一定摩擦。從孫策、袁術等人的傳記中能看出,張燕為了能夠獨立下去,曾與袁紹進行過一定聯合,“河北(袁紹)異謀於黑山”。關東聯軍成立之後,張燕也參與其中,與其他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由此可見,他的政治眼光頗為獨到。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袁紹出身世家,內心自然倨傲,面對賊匪出身的張燕,他自然一百個瞧不起。討董之戰結束後不久,張燕就與袁紹刀兵相向。可袁紹沒有想到,哪怕自己統一了河北地區,哪怕自己在官渡之戰中慘敗,張燕都一直活躍在自己的腹地,併成功笑到了最後。

黃巾軍中最牛渠帥,袁紹的心腹大患,張燕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襲的?

建安初年,謀士沮授為袁紹提出一份極為高明的戰略決策。當時袁紹佔據青、冀二州,算是兵強馬壯;而兗州曹操、荊州劉表也都是他的可靠盟友。故而沮授指出,袁紹目前有兩個敵人:一個是在邊地的幽州公孫瓚,一個便是活躍在河北腹地的黑山軍張燕。

既然說到黑山,這裡便需要廓清一下它的實際地理位置。《太平御覽》中說:“犢子、鄴人在黑山,常牽一黃犢來鄴城沽酒。”《元和郡縣誌》中也說,黑山賊聚眾十萬,在河內一帶活躍。由此可知,張燕當時的活動範圍,是在鄴城、河內一帶。總之,都是河北腹地,也就是袁紹的眼皮子底下。

或許有人會問,袁紹雖然不是曹操的對手,但也絕非是一般匪首能隨意“調戲”的。既然張燕在河北腹地流竄多時,還對袁紹的老巢鄴城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威脅,那麼袁紹為何不派大軍將之剿滅呢?

原來,張燕懂得合縱連橫的道理。敵人的敵人,那就是朋友。既然幽州公孫瓚向來與袁紹有嫌隙,他便派人聯合公孫瓚,雙方互呈犄角之勢。一旦袁紹攻打公孫瓚,張燕便會對鄴城等地進行劫掠;而袁紹進攻張燕之時,公孫瓚便會伺機進取中原。

張燕身處袁紹腹地,看似容易對付,實則頗為難纏。一來,袁紹手下的黑山軍,多為河北人氏,對黑山一帶頗為熟悉。二來,張燕還懂得“遊擊”戰術。一旦袁紹來襲,他便命黑山軍化整為零,一頭扎進深山老林中躲起來。正因如此,袁紹想短時間內平定張燕,還是比較困難的。

而且袁紹這個人,看似心有大志,實則卻優柔寡斷。在他看來,張燕與黑山軍的小動作,終究上不了檯面,索性便暫時將其擱在一邊,集中精力去對付公孫瓚。認真起來的袁紹,倒也有幾分本事。沒過多久,幽州也落入其手。

但很快,袁紹又與曹操展開了大戰。最關鍵的一步來了,張燕迅速做出決定,命人在河北腹地大肆劫掠。這一行為,難免有些冒險,倘若袁紹殺個回馬槍,黑山軍的處境也是十分堪憂的。由此可見,袁紹在與曹操對陣之時,只拿出十萬精兵,剩下留守河北各地,便是在防範張燕。

而從曹操的角度來看,張燕此舉,卻無意中牽制了袁紹的有生力量。這便是張燕審時度勢的能力,他的存在,也為曹操擊敗袁紹,立下了一份功勞。正是因為這一份善緣,袁紹在被曹操擊敗之後,張燕“心安理得”投靠了曹操。果不其然,曹操上書朝廷,拜張燕為平北將軍,並加封其為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令他前往鄴城駐守。

從鄴城之外的流寇,到駐守鄴城的侯爺,張燕憑藉他的審時度勢,最終成為黃巾軍中最牛渠帥,並得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