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給你一個“正房太太”的虛名

給你一輩子用不完的財富

這樣的人生看似“人間理想”

但真的給你林鳳嬌的人生你會想要嗎?

在嫁給成龍之前她是影后

和林青霞胡慧中齊名

人生軌跡清晰且簡單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而成龍多的是花邊新聞

比如拋棄米雪追求鄧麗君

但在他眾多女朋友當中

他那些成家班的兄弟們只喜歡林鳳嬌

他和鄧麗君在一起的時候

兄弟們會瞬間跑開

但和林鳳嬌在一起時

他們就主動圍過來叫大嫂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後來林鳳嬌意外懷孕

成龍讓圈內大佬給過意見

對方建議讓林鳳嬌去美國生產

就這樣如日中天的林鳳嬌結束了演藝生涯

獨自赴美

而整個孕期忙於“工作”的成龍

沒有去過美國一次

直到臨產前

他才在經紀人的提醒下

去看了林鳳嬌

林鳳嬌的隱忍從此刻已經開始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她不吵不鬧商量著結婚事宜

為了這個兒子(房祖名)成龍妥協了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但是這場儀式沒有婚紗沒有教堂

更沒有親朋好友

戒指還是成龍從自己手上隨便取下的一個

結婚以後林鳳嬌並沒有過上女主人的姿態

而是每月拿著和兒子的固定開銷

背地裡成龍更是轉移財產

為以後離婚做打算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倒不是說成龍真的想離婚

這只是他的自主防衛

從底層一路打拼上來的成龍

他掙得都是賣命錢

他對女友出手大方

也都是因為害怕有命掙錢沒命花

而且提攜成龍的大佬們

也有很多被坑的經歷

那些家產被女友洗劫一空的故事

他已經司空見慣了

而且林鳳嬌太過隱忍和包容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她的結婚動機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也許林鳳嬌是真的愛得深沉

即便這樣她也無悔地在美國獨自撫養著房祖名

房祖名都上小學6年級了

才見了成龍不過幾面

他們一家人第一次大大方方地出現在媒體面前

是林鳳嬌結婚的第16年

這一年他的義父何冠昌去世

林鳳嬌與房祖名以誼媳、誼孫的名義登上訃告

雖然這麼表示

但是此時的成龍有著新歡—吳綺莉

他將妻兒送回美國後

一直都跟吳綺莉在一起

一年後吳綺莉懷孕

她覺得當初林鳳嬌能母憑子貴

如今林鳳嬌既然不受寵

那麼自己何不取而代之

於是她開始逼婚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但成龍意外之後更多的是開心

他想著只要遠在美國的林鳳嬌一質問

或者一生氣一罵他

他就離婚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但可惜林鳳嬌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能忍

“你不需要解釋

不要去傷害人家

也不要人家傷害到我們

現在任何時候

只要你需要我

需要兒子站出來

我們馬上可以站出來

我知道你現在很煩

你不要管我我沒事

你先去忙你的事情”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林鳳嬌的這番話讓思想混亂的成龍茅塞頓開

他第一次體會到了林鳳嬌的深情與義氣

第一次對林鳳嬌母子有了虧欠感覺

理好思緒後

成龍當即召開了記者釋出會

他說這是“全世界很多男人都會犯的錯”

但為了家庭他要和吳綺莉斷了聯絡

也不會承認吳綺莉肚子裡的孩子

為表決心

他還公開承認了林鳳嬌陳太太的身份

並把自己所有的財產全部歸入陳太太名下

自此他們這一家人開始走上正軌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而吳綺莉卻作繭自縛

還將悲劇埋在了女兒吳卓林身上

當初成龍要她打胎

她堅決不肯偷偷生了下來

本以為能借來孩子的光

但是她低估了成龍也低估了林鳳嬌

她不僅失去成龍的庇護

也失去了自己的前途

吳綺莉未婚先孕自己風評也不好

成龍表態後徹底讓吳綺莉的事業中斷了

她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

搬回了母親家

但她的這個母親也有些心理疾病

她母親叫鄭黎明

和吳綺莉的生父是因為家族關係而結合

生下吳綺莉後就離婚了

在一個人帶大吳綺莉的過程中

鄭黎明心態變得逐漸扭曲

吳綺莉投奔她的這年來

她的確是幫忙養孩子了

但是每次給錢的時候

她都是一把撒在地上

讓吳綺莉跪著一張張撿起來

後來吳綺莉受夠了

就帶著女兒回了香港

她重新工作為女兒買豪宅上名校

對她格外溺愛

成龍女兒割腕自殺,告母入獄,這是反擊報復還是無限作妖?

吳卓林9歲以前

吳綺莉都會抱著她上廁所

15歲以前吳綺莉會幫她穿好了衣服

再叫她起床

但溺愛的同時

她對女兒的管教也極為嚴格

她會讓吳卓林舉著幾斤重的《辭海》站在牆角

一站就站了兩小時

還會打她掐她用皮帶抽她

罰她通宵寫字不準睡覺

長大後的吳卓林開始反抗

變得灰暗又任性

她的反抗方式很極端

比如抽菸離家出走甚至自殘

2015年3月,吳卓林第一次報警抓吳綺莉。說媽媽“酗酒、抽菸很厲害,我想有人幫媽媽,”

吳綺莉第一次因涉嫌虐待兒童被捕。吳卓林住進醫院。沒過多久,母女兩人便在媒體面前親密亮相,和好如初。

不過僅僅過了三個月,吳卓林再一次被曝離家出走,甚至割腕,被送入醫院。

但吳綺莉卻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反而認為不要制止孩子,讓她去經歷這種痛就會改過。

她說道:可能小朋友之間流行割腕,她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

2017年3月,吳卓林再次報警。

警方到達時,吳綺莉正歇斯底里地罵,“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2017年4月,小龍女再度自殺,併入院。吳綺莉面對記者的提問連連嘆氣:“唉,真是不好意思!”

017年6月,吳卓林被曝自殘10多次。記者拍到的照片裡,手腕上傷痕累累。

父愛缺席,母愛畸形,導致吳卓林用驚世駭俗的叛逆,來對抗自己的母親:

寧願流落街頭也不歸家、從國際學校輟學、抽菸喝酒樣樣精通、四次離家出走、兩次報警抓母、多次割腕自殺、公開出櫃,與大自己12歲的同性結婚……

成長的不幸,讓吳卓林在用自己的一生和母親對抗。

高曉松曾經在《奇葩說》中提到:“我好為中國的父母悲哀,彷彿他們都沒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獨立的人格,他們不配有自己的親密關係,就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

的確,太多中國的父母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變成了“是我老人”。

之前有個新聞,河南一位六旬老人,一直把女兒視若珍寶。

女兒長大後,離開家,一直在外地工作。

前一陣,女兒談了外地的男朋友,老人擔心女兒將來遠嫁,不能留在自己身邊。

有天,他忽然就情緒失控,反鎖了家裡的門,把家裡能扔的東西都從窗戶扔了下去。然後自己坐在七樓的陽臺窗戶上,激動哭泣。

儘管他雙目失明的八旬老母一直勸說,鄰居親友、消防員也極力安撫,但他還是跳下了7樓,當場身亡。

父母是愛孩子的,但這份愛不是把孩子和父母綁在一起一輩子。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唯獨父母的愛是為了別離。

父母要允許長大的孩子從你的世界慢慢飛走,但孩子也要記得回報父母這份牽掛的愛。

親子關係不是永恆的佔用,為人父母,是一場關於愛和分離的修行,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感到童年的貧瘠,也不會讓孩子感到成年的窒息。

該呵護的時候,就給孩子最濃烈的愛,該退出的時候,就勇敢體面的放手。

我為我活著,你為你活著,但我們都獨立、健康、完整,然後才有快樂可言。

在央視耗費十年打造的紀實片《鏡子》介紹了三個不同的家庭:都有“一心為孩子好”的父母,和暴戾乖張的孩子。父親感嘆:現在和兒子就像仇人一樣。

兒子則發出宣言:沒有人願意一輩子過別人的生活,即便這個人是我的爸爸。

他們反抗父母的方式,就是抽菸、酗酒、打架、早戀,把父母反對的事情,全部做一遍。而對於父母“好好讀書”的希望,則加以抗拒。他們以這種方式,來宣告自我意志的存在。

最後節目總結說:當孩子出現迷失的行為,例如不想學習、情緒不穩定、有牴觸性情緒時,他反映的很可能是父母間夫妻關係的失衡或模糊。

當孩子出現注意力分散、依賴、易結交壞朋友時,他所反映的往往是父母雙重標準、夫妻關係分裂、在家中缺乏歸屬感。

當母親的位置缺席時,孩子容易空虛憂鬱、焦慮緊張、較優柔寡斷,也比較容易發生人際關係問題,難以表達自己,也難與人連線。

當父親的位置缺席時,兒子很容易發生成癮行為。

例如沉迷於電玩、抽菸、喝酒、吸毒;女兒則很容易發生早熟、暴食或厭食症、對成年男子有興趣、期待有人保護。

當父母一方或雙方想離開家或死去時,孩子在潛意識裡會接收到這個資訊,並以逃家、重病、發生意外危險等方式反映,嚴重者甚至會死亡,因為他們小小的心靈裡幻想著:“我代替你走,這樣你就可以留下來”或是“我會跟著你一起走,這樣我們就永遠不會分開”。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俞敏洪看完紀錄片後說。

雖然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給父母,但父母的確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其說是探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不如說這部紀錄片教會了雙方如何去和解。

就像孩子們在培訓結束時,為父母朗誦的詩:“我是一面鏡子,我將用行動把家人從夢中喚醒”。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

中國式親子關係:你不聽話,就是錯。

中國式爹媽:傾其所有,培養仇人。

中國式獨立:沒和爹媽翻臉,就不算長大。

詩人紀伯倫有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雖經你而生、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不少父母,卻並不懂得這點,兀自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人物品。很多生活上遭遇挫折的母親,找不到其他宣洩渠道,只好將一切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控制不了我自己的人生,但我總能控制我的孩子。”

孩子是她們生活中的最後一點光芒,她們竭盡全力,也想要托起他們。只是最後不僅無功而返,還得不償失。

就像《追風箏的人》中寫的,“孩子又不是圖畫練習冊,你不能光顧著要塗上自己喜歡的色彩。”

孩子最終,是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自己手中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