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演2場,2021“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音樂會如約而至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艾修煜

圖/主辦方

你知道交響樂團都包括哪些樂器嗎?各種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音色有什麼差別?木管樂器分幾種?銅管樂器為何被稱為“最難演奏的樂器之一”?而打擊樂的家族又有多龐大?……

連演2場,2021“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音樂會如約而至

這一切,你都可以在9月7日和8日演出的2021“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音樂會中找到答案。活動主辦方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將定向邀請學生、市民、醫護人員和“音樂陪伴計劃”惠及的公益團體到場觀看今年的普及音樂會。

作為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連續第16年主辦的免費普及教育音樂會品牌,2021“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音樂會依然由廣交常任指揮景煥執棒及講解,廣交副團長兼樂團首席張毅擔任小提琴獨奏。主辦方特意選取創作於不同年代的中國交響樂作品作為今年普及音樂會的曲目:從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馬思聰先生在四十年代創作的《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榮獲“七一勳章”的作曲家呂其明先生在五十年代創作的《紅旗頌》,廣東作曲家鄭秋楓先生在七十年代創作的《我愛你中國》,到2020年李海鷹先生創作的《第一交響曲(珠江)》(片段)。

連演2場,2021“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音樂會如約而至

其中,馬思聰創作《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時身處管埠,被金雞嶺丹霞地貌所環繞,筆下流淌出帶有濃郁廣東音樂特色的音符,各樂章主題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用變通的西方音樂形式結合中國風格音調,直到現在還影響著當代中國音樂創作,是不可多得的“洋為中用”的經典範例。

李海鷹接受廣州交響樂團委約創作的第一交響曲《珠江》,是特別為慶祝中國經濟特區建設40週年而作的大型交響樂作品。全曲以四個樂章寫成,這次音樂會將特別介紹該作品的第一樂章“珠江驚雷”。

連演2場,2021“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音樂會如約而至

據悉,2006年至2020年期間, “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 專案一共舉辦了134場免費普及教育音樂會,省內數十所高校及中小學校的師生,以及星海音樂廳創辦發起的“音樂陪伴計劃”公益慈善專案的幫扶學校,還有廣州圖書館、廣州購書中心、廣州市越秀區培智學校、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助殘服務總隊、廣州市盲人學校、廣州市海珠區肢殘協會等多所公益機構的群體曾透過該系列音樂會走進星海音樂廳,聆聽音樂家們的現場演奏和講解,逾20萬觀眾從中受益。如今,每年“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特別為“音樂陪伴計劃”舉辦的慈善公益專場,更為需要幫助和關愛的青少年兒童們提供了一個接觸音樂、學習音樂、愛上音樂的機會,彰顯了廣州交響樂團和星海音樂廳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