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聯名如何實現雙贏?

版權聯名如何實現雙贏?

近日,《貓和老鼠》真人版電影的熱映,引發了又一波聯名產品的銷售熱潮。3月13日,日本潮流品牌猿人頭(Bape)聯手該作品版權方推出的帽衫、衛衣、短袖T恤等聯名服飾在中國一經開賣,便吸引眾多消費者搶購。從動漫作品衍生的聯名產品一向是潮流界的重要話題,包括Supreme與《阿基拉》、精工手錶與《機動戰士高達》的合作都是聯名屆的“佳話”,促成了作品傳播與品牌發展的雙贏。然而,筆者注意到,當聯名蔚然成風,急功近利、盲目跟風等行為也導致動漫作品口碑下降,聯名產品無人問津的現象時有發生。

發行成功的聯名產品一般具有一定標準:首先其引發了消費者搶購,繼而帶動二級市場價格上漲,甚或影響收藏界出手或拍賣,最終透過故事傳播為品牌增加內涵。對於動漫產業而言,授權開發產品也有其內在邏輯:將無形產品有形化,繼而打入實體商品市場,將文化影響力轉變為消費影響力,從而獲取增量收益。例如,《新世紀福音戰士》以製作精良的內容打動無數觀眾成為現象級動漫的同時,不斷開發版權業務,與品牌方合作精心打造了模型手辦、日用品、服飾等熱銷產品,被不少網友調侃為“圈錢聯名”的鼻祖。

然而,當一些成功案例被熱捧,卻給了部分企業“只要聯名就可大賣”的錯覺,使企業的動力從“提升品牌價值”變成了“薅羊毛割韭菜”,把文化創作者的動力從“擴大影響”降格為可憐的“賣貨籌錢”。在此種情況下,原本代表潮流的聯名產品出現了劣化和氾濫化。品牌方沒有把精力放在洞察消費者心理上,導致產品無新鮮感、無話題度、無稀缺性,有些案例甚至失守質量紅線。而一心想著售賣角色形象版權的文化產品創作者,不把精力放在內容打磨上,結果作品無人知曉,聯名產品庫存積壓,最終導致品牌方和作品均陷入口碑下降、鮮有人問津的尷尬境地。

動漫授權的根本在於內容至上和品牌美譽度,一旦口碑崩塌,生產再多產品也回天乏術。商業世界原本就沒有一把萬能鑰匙,聯名只是一種形式創新,盲目跟風或竭澤而漁皆不可取。筆者認為,“聯名”二字本身,絕不是包打一切的“萬金油”,只有在內容上下足功夫,在產品上精益求精,才能將智慧財產權的價值最大化,讓作品授權方與品牌方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