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廟號世宗,乾隆為何心虛?

雍正帝的死因有好幾種說法,目前大家採用的就是積勞成疾,突發疾病死亡,頭一天還在圓明園行宮呢,當天發病,第二天晚上就死亡了,死之前召集大臣安排後事。

不過當時的張廷玉私人日記中有記載雍正帝死時,七竅流血,是“驚駭欲絕”。

雍正廟號世宗,乾隆為何心虛?

因為雍正帝在位期間一直打壓權貴,重在改革,觸犯到了權貴和文化人的利益,導致有話語權的人對他一直冷嘲熱諷,這也導致他的死因具備了很多個版本:

我們理解的版本更像是中風,這種病來的快,而且無法根治,在過去的醫療條件下,可以說是致死率非常高的一種疾病。

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被呂四娘刺殺的,呂四孃的父親和爺爺因為文字獄被殺,就是有名的呂留良案。

雍正帝曾經在《大義覺迷錄》大罵呂留良:

“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呂留良於我朝食德服疇,以有其身家,育其子孫者數十年,乃不知大一統之義!”

其實呂留良真是冤枉至極,他那時都死了十多年了,因為一個叫曾靜的人勸嶽鍾琪造反,結果惹到他身上,被雍正帝挫骨揚灰了……

還有說被宮女和太監刺殺的,關於被刺殺的死因,可能性非常小,先不說宮裡防衛有多嚴,其本身就不具備說服性。

再有就是什麼縱慾過度,導致體力透支,最終一命嗚呼,這種說法在朝鮮使臣有記載:

雍正廟號世宗,乾隆為何心虛?

“雍正晚年貪圖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運用者久矣。”

這倒有點像《甄嬛傳》裡面的情節哦,不過雍正帝真的沒有他老子和他兒子那麼貪戀美色,他總共沒幾個兒子,後宮也沒有多少妃子,相對於老爹和兒子,簡直太寡慾了。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吞噬丹藥了:

楊啟樵在《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一書中寫道雍正帝是

“服餌丹藥中毒而死的。”

這也跟雍正帝生前重視道士有關,連畫像都有道士裝扮的,甚至都寫過煉丹的詩:

“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

倒是乾隆帝即位後的兩份上諭給了大家充足的思想空間,第一道上諭:

“凡國家政事,關係重大,不許聞風,妄行傳說。”

這條上諭是發給太監的,理由是“恐皇太后聞之心煩”,而且違者將被明正典刑。

第二條上諭是這樣寫的:

雍正廟號世宗,乾隆為何心虛?

“皇考萬歲餘暇,聞外界有爐火修煉之說,聖心深知其非。聊欲試觀其術,以為遊戲消閒之具,因將張太虛、王定乾等數人,置於西苑空閒之地。聖心視之,如俳優人等耳,未曾聽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藥,且深知其為市井無賴之徒……”

這句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意思是說雍正帝早就知道修煉一說,雖然知道這種是假的,但是無聊嘛,也願意看看他們是怎麼修煉的,就當遊戲消遣罷了。

所以就讓張太虛、王定乾等人進宮來,沒事看看,但是從來沒有信過他們一句話,吃過他們一顆藥,並且知道他們就是市井無賴之徒。

因為這道上諭,讓大家深信雍正帝就是服丹藥中毒而亡,而且跟張廷玉寫的私人日記記載的死時的樣子對的上。

按照這個理解,乾隆帝連發兩道上諭確實有故意隱瞞真相的感覺,但是如果真的是服丹藥而亡,乾隆帝應該把這些道士抓起來全部殺掉才對啊,可是也只是放他們走了,只是不允許他們提宮裡的任何事,一旦講出去:

“一經訪聞,定嚴行拿究,立刻正法,絕不寬貸。”

不過這樣一想,很可能雍正帝真的是服丹藥而亡。

雍正廟號世宗,乾隆為何心虛?

但是也不要忘記,歷史都是人記載的,尤其是文人來傳播的,雍正帝畢竟得罪了這些人,所以記載的真假,也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