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突圍》的豆瓣評分又降了,目前掉到了5。5分,因此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一部爛劇。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功能性大於娛樂性

對此個人是不能認同的,因為從本質上來說,《突圍》並不是一部用來消磨時間的肥皂劇。其功能性遠遠大於娛樂性,相較取悅於觀眾,《突圍》更傾向於揭示一些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本人經常會看司馬南的影片,聽其分析一些國家大事,說實話也長了不少的見識。最近司馬南介紹了一篇專業性比較強的報告,具體是什麼內容就不在這裡進行贅述了,因為與《突圍》沒有直接的聯絡。但司馬南對這篇報告的評價很有意思,說這種專業性比較強的報告一般都比較囉嗦,不會像一些“爽文”一樣,讓讀者讀過之後心情順暢。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關於“爽文”,網上是這樣定義的:

“一種在各大小說網站中比較常見的網文型別,爽文的特點是主角從小說開始到故事結尾順風順水,升級神速。”

顯而易見,在影視劇的範疇之內,《突圍》不屬於“爽文”的型別。反而更像一篇專業性極強的報告,晦澀難懂且囉哩囉嗦,的確是有些不太討喜。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拿秦小衝、錢榮成和呂德光這三個人物來說,毫無疑問是最為受人詬病的,大家不明白為什麼要在他們身上花費如此之多的篇幅呢?

在個人看來,周梅森如此設計,實則是用心良苦了。

記者--社會的監督者

先來說秦小衝,其的職業是記者,而且還是一位專門做深度報道的記者。換而言之,秦小衝的工作就是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其中就包括了中福集團的腐敗問題。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能夠監督中福集團的不僅有上級單位和司法部門,還有以記者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作為主要監督方之一的記者,也就是秦小衝,卻因含冤受屈而鋃鐺入獄了。試想一下,如果秦小衝沒有被栽贓陷害,那麼林滿江是不是在兩年之前就應當被繩之以法了呢?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再往深裡去想,劇中為什麼要交代秦小衝與其妻女之間的事情,又想表達什麼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一部名為《因法之名》的劇,劇中許志逸被認定殺害了自己的妻子而含冤入獄,等到平反昭雪時已經是將近二十年後的事情了。正義是沒有缺席,但這起冤假錯案卻幾乎毀了許志逸的一生,許志逸的兒子許子蒙也因此而性格大變。在其成長過程中遭受了無數的白眼,這些年幼時留下的心理創傷,必將伴隨許子蒙的一生。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秦小衝的案子雖說沒有這麼嚴重,但如果沒有得到平反的話,秦小衝的女兒同樣要揹負上父親是敲詐犯的惡名。由此可見,冤假錯案不論大小,都會對當事人及其親屬造成不可逆的情感傷害。那麼我們就要思考了,如何最大限度去避免冤假錯案的出現,尤其是不能讓冤假錯案出現在秦小衝這樣的人身上。因為秦小衝是敢於揭露社會陰暗面的記者,肩負著監督社會的重任,如果連監督者都可以隨意被栽贓陷害,豈不是太可怕了嗎?

老賴--客觀存在的現象

再來說錢榮成,一個為人所不齒的老賴,但其在《突圍》中的作用堪比《人民的名義》中的孫連城。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說到孫連城,估計大家都會想到看星星、管宇宙,實則還有一件事與其有關係。那就是《人民的名義》中出現的信訪視窗,孫連城之所以會被李達康撤了職,這件事就是導火索。不過這段劇情也著實是意義非凡,現實中類似的視窗基本上都因此得到了整改,起到了以劇推動服務改革的作用。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在《突圍》中,透過圍繞錢榮成展開的一系列劇情,讓更多的人看到了追債老賴是多麼的艱辛。為了逃避債務,錢榮成讓自己八十多歲的老母親來出任公司的法人,給相關部門的執行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假設一直無法執行的話,勢必會給債權人造成困擾,甚至有可能直接拖垮了債權人。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劇中李順東、秦小衝提出了“債莊”的構想,用來解決債務問題。不論“債莊”這個構想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但錢榮成這個人物的確讓大眾注意到了老賴這一社會現象。要是因此得到了足夠的重視,乃至集思廣益出了治標又治本的方法,那可遠比整改服務視窗的意義要重大多了。

呂德光--另一個還沒有墮落的林滿江

最後說呂德光,對於這個人物的存在,有一些人提出過質疑。質疑源於《突圍》是一部國企反腐劇,在此前提之下,真的有必要給呂德光安排如此之多的戲份嗎?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當前的版本中,呂德光的戲份已經被大幅削減了。相信在周梅森最初的構想中,呂德光的作用恐怕會肩林滿江。因為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呂德光與林滿江是一類人,行事作風專橫霸道。不同的是,呂德光是一心為國為民,而林滿江則是損公肥私。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了,為什麼在體系中會允許呂德光、林滿江這一類人去大搞一言堂呢?設想一下,要是一開始就杜絕了一言堂的出現,還會有後面的貪汙腐敗嗎?

有些事情不能僅僅依靠個人的覺悟去實現,不是人人皆如呂德光、齊本安這般意志堅定,所以才要有制度、有監督。說到這裡就又回到了《人民的名義》中那個話題上了,沙瑞金讓易學習來監督李達康,那麼是誰來監督沙瑞金呢?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在《突圍》中,呂德光有李學習的監督,那麼林滿江有沒有人在監督呢?

曾經的林滿江,將其個人的一百萬獎金用來給全廠職工發福利,每人一臺電視機。到後來瘋狂地侵吞國有資產,這樣的轉變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負責監督林滿江的人就沒有責任嗎?

5.5分的《突圍》並不爛,而是過於深刻了,三個人物讓觀眾看不透

這其中就凸顯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讓處在監督崗位上的人去履行好自己應盡的職責,做到確實有效的同級監督。出了一個林滿江不可怕,可怕的是滋生腐敗的土壤一直都在,那麼就會有更多的林滿江出現。

結語

很遺憾,絕大多數觀眾往往是看不透這些人物存在的價值,或者說壓根兒對此漠不關心。只在乎追劇時看得爽與不爽,爽則好劇,不爽自然就是爛劇了。但現實總會有讓人覺著不舒服的那一面,可是我們又不得不面對現實,這就是《突圍》這部劇的意義所在。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