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稱霸,魯國不服還打敗齊國,齊國用一絕技,不費吹灰之力敗魯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後,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齊國逐漸強盛,稱霸諸侯。

當時,鄭、陳、邾、蔡等國,懾於齊國強大的軍事,一致表示贊同。畢竟胳膊扭不過大腿,誰也不想找不痛快。不過,還是有人不服,誰呢?魯國。

齊國稱霸,魯國不服還打敗齊國,齊國用一絕技,不費吹灰之力敗魯

(齊桓公稱霸)

魯國是齊國的鄰居,憑土地面積和人口實力,魯國在當時實力並不弱小,所以魯國表示不服。

按常理,不服就要把他打得服氣。所以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齊桓公仗著自己兵強馬壯,討伐魯國。結果,在長勺這個地方,魯軍由曹劌指揮,大敗齊軍。後來,儘管齊國和魯國交戰,雖多次取得勝利,扳回了臉面。但接下來的“曹沫劫盟”,再次讓齊桓公在眾諸侯面前丟盡了顏面,並且還不得不將魯莊公割讓的土地歸還魯國。

當時,一些勢單力薄的諸侯國,對齊桓公稱霸,在內心其實也不服氣。見魯國在和齊國的較量中沒有落下風,於是紛紛與魯國結盟,共同反對齊桓公稱霸。

一心想做霸主的齊桓公,對魯國這種軟硬不吃的國家很頭痛,再看到那些小的諸侯國與之結盟對抗自己,覺得形勢於自己非常不利,但又找不到好的辦法,於是成天眉頭緊鎖,不知如何才能搬開魯國這塊又臭又硬的絆腳石。

齊國稱霸,魯國不服還打敗齊國,齊國用一絕技,不費吹灰之力敗魯

(齊相管仲)

管仲是個很有頭腦的人,他站出來表示:想要魯國臣服,也不是沒有辦法。齊桓公知道管仲一向足智多謀,既然管仲能說這種話,他當然就一定有對付魯國的上上之策。

管仲請齊桓公將身上的紈衣脫下來,並穿上縞布做的衣服。

所謂“齊紈魯縞如霜雪”,指的就是齊國和魯國都產一種白絹。“齊紈”是產於齊國本土的一種細膩而白的絹,又被稱為“紈衣”;“魯縞”則是產自魯國曲阜一帶的白生絹,在當時又被稱為“縞布”。

在管仲的請求下,齊桓公改穿縞布做的衣服,同時管仲又命令朝臣們也得穿縞布做的衣服。有一個詞叫“上行下效”。不錯,齊國的百姓見國君和大臣都穿上了縞布做的衣服,大家紛紛效仿,一時縞布做的衣服,成了最炫齊國風。

齊國稱霸,魯國不服還打敗齊國,齊國用一絕技,不費吹灰之力敗魯

(全民織縞布)

齊國的織布工們見縞布這麼流行,當然都不肯織紈衣,而準備改織縞布。不過,他們雖有生意眼光,但是政令就是一把刀。管仲釋出政令,嚴禁百姓織縞布,所以,縞布只能從原產地採購。

這樣一來,魯國的縞布頓時成了最搶手的商品,一時供不應求,價格更是一漲再漲。魯國人見縞布如此賺錢,很多人都扔下鋤頭鐮刀,紛紛改行去織縞布了。

管仲這時又在魯齊邊境貼了一個大告示,聲稱只要是販縞布一千匹,即可得到齊國補貼三百金;販縞布一萬匹,則補貼三千金。這政策立刻讓魯國上下一片歡騰,老百姓全體改行織縞布。

縞布的生意好,賦稅跟著收得多,國庫裡的錢當然就增多了許多,魯莊公心裡美滋滋的,暗想齊桓公就是個大傻帽。

齊國稱霸,魯國不服還打敗齊國,齊國用一絕技,不費吹灰之力敗魯

(桓公稱霸)

織縞布的熱潮持續了一年,魯國上下都成了富人,就在大家眉開眼笑的時候,管仲突然關閉了和魯國的貿易關卡,不準魯國的縞布入齊。同時,管仲又讓齊桓公和大臣們穿上紈布做的衣服,老百姓一看,當然也跟著穿上紈衣。於是紈衣又成了齊國流行的主旋律,誰要再穿縞布做的衣服,都不好意思上街了。

魯國人望著成堆的縞布傻眼了,事情其實遠比他們想的更嚴峻。因為田地荒蕪了一年,魯國沒有存糧,很快魯國人拿著錢都買不到糧食,陷入了飢餓的恐慌之中。

魯莊公這才如夢初醒,明白了齊國的陰謀,但為時晚矣。為了度過難關,魯莊公不得不向齊國買糧,管仲趁機把糧價漲了又漲,結果魯國人曾經賺的錢,又紛紛回到了齊國人的口袋中。就算如此,魯國還是不能度過難關。魯莊公萬般無奈,只得低聲下氣地向齊國表示,願以齊桓公馬首是瞻,唯齊桓公為盟主,並立字為據。

就這樣,管仲不靠一兵一卒,就把魯國製得服服帖帖。魯國一低頭,誰也不敢再說不服,齊桓公的霸主之位自然就無人能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