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庇護十一世曾設法抗議種族主義,以及義大利與德國的聯合。他盡一切可能去譴責納粹政權的弊端……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幾乎都失敗了。——彼得·肯特《兩個教皇的故事》

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貝尼託·阿米爾卡雷·安德烈亞·墨索里尼(1883年7月29日~1945年4月28日)

前言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政府與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

這對於教皇和墨索里尼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教皇獲得了義大利政府不菲的賠償,建立了“梵蒂岡城國”;墨索里尼則結束了義大利和天主教會長達數十年的敵對關係,並藉此進一步穩固了他對義大利的獨裁統治。

歷史上統治者利用宗教來立威的事件不在少數。

武則天宣稱自己是彌勒佛降世,要取代大唐皇帝治理天下,利用佛教信仰完美解決了女人做皇帝的合理性;

君士坦丁是在士兵的擁護下成為皇帝的,得位並不合法,為了樹立他統治的合法性,並凝聚基督徒的力量來統一羅馬,他大力支援基督教的發展。

義大利王國和羅馬教會之間成敵對局面已有59年之久,兩者從敵對走向聯合的歷史趨勢是怎麼出現的呢?

其實兩者敵對的原因很簡單。普法戰爭時,新興的義大利王國把依附於法國的教皇趕到了梵蒂岡城,把羅馬城內歷任教皇留下的莊園、宮殿和財產全部沒收。

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拉特蘭宮,教會最早的地產,由君士坦丁大帝贈送,在普法戰爭中被義大利王國佔領。

“教皇國”名存實亡,教皇只能活動於梵蒂岡城內。但他們並沒有屈服於義大利,兩者由此開始成為兩個對立的政權。

直到義大利普及了選舉權,教會出資成立了人民黨進入當地政壇活動,與另一大政黨社會黨成為政敵。

墨索里尼最初也是社會黨的一員,為了宣揚社會主義,他對所有宗教的態度都是非常鄙夷而激進的。後來他退出社會黨,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法西斯政黨,與社會黨也成了水火不容的競爭對手。

至此,墨索里尼和教會首次出現了共同的敵人:

義大利社會黨和他們背後的民主思潮。

為了聯合教會力量消滅國家中愈演愈烈的社會主義活動,墨索里尼就任義大利總理當天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懇求天主的幫助”,向教會發出了聯合的訊號。

然而,當時教會內部對法西斯的態度並不統一。在墨索里尼上臺前後,一部分教會人士認為法西斯黑衫軍有許多暴力行動是與教會針鋒相對的。

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拉特蘭條約》概況

一:墨索里尼和教宗是如何達成一致,併成功簽下《拉特蘭條約》?

墨索里尼使出了他慣用的胡蘿蔔與大棒政策

一方面,墨索里尼討好教會人士。他宣佈自己和家人皈依天主教,但教會並沒有輕易就相信這個曾經叫囂宗教是精神疾病的人。

為了顯示誠意,墨索里尼開始給教會劃撥經費,並出資修復了因戰爭受損的天主教堂,在所有的小學開設神學課程。此外,為了直接討好教皇本人,他還將教皇愛而不得的一座圖書館捐給了教會。

另一方面,墨索里尼依然縱容著法西斯黑衫軍對神父和人民黨的襲擊,甚至厚顏地對教皇說他對此並不知情,如果能得到教會支援的話,只有他,現任義大利總理,才能夠好好約束這些暴徒。

做法雖然俗套,教皇庇護十一世卻通通買單了,這與他本人的保守傾向有很大關係。

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庇護十一世(1857年5月31日~1939年2月10日)

庇護十一世在價值觀方面和墨索里尼有著高度的統一。他們都不認同議會民主制,不相信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都傾向於用一種強力權威來規範人們的行為。

教皇認為現代義大利婦女的“衣著和談吐越來越不端莊”,這是禮儀的崩壞,需要人為干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庇護十一世的上位本就是教會分裂後的一種妥協。當時兩派候選人的選票持平,新教皇遲遲難以選出。於是資歷和地位都不足的庇護十一世被兩派當作“傀儡”推舉。為了避免被操縱,庇護十一世也想利用墨索里尼樹威。

《拉特蘭條約》中的第一條,就實現了教皇個人與教會重回義大利社會主流的願景,它規定天主教乃“義大利唯一的宗教”。另外,條約還規定教會在義大利擁有治外法權和豁免權。

但福兮禍所伏,用歷史學家胡貝特·沃爾夫的一句話來評價《拉特蘭條約》就是:

教皇簽下了與惡魔的契約。最終被墨索里尼綁上法西斯快車的教會,又淪為了納粹的工具

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拉特蘭條約簽訂現場,左為庇護十一世,右為墨索里尼

二:為什麼墨索里尼是納粹的工具?

1、教會作為反猶理論的起源被納粹黨利用

梵蒂岡教會刊物上有一種常見的言論,斥責猶太人是一股邪惡的力量,他們在全歐洲推動著一場反基督的陰謀。還宣揚俄國革命領導人基本上都是猶太人,而不是真正的“俄國人”。

可以看出,論調主要是為了反擊社會主義思潮中對宗教的否定。但這種觀點卻被納粹黨加以修改和利用,為自己的反猶和屠殺)行徑提供了核心的理論支援。

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德國中央黨。由天主教會資助的政黨,在希特勒執政後成員遭到政治迫害,並被關入集中營。

2、教皇被

希特勒

拉攏,被利用來打擊德國天主教政黨

墨索里尼拉教皇入夥後,在義大利受到空前歡迎,因為他將“大多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但政府卻與教皇對立”的問題,徹底解決了。

遠在德國的希特勒也想模仿墨索里尼,利用教皇來瓦解此刻令他頭疼的德國天主教政黨,從而贏得總理大選。於是,希特勒故意向教皇最關心的布林什維克問題發表了宣告,說德國堅定地譴責所有布林什維克。

教皇對此大加讚賞,率先簽署了幫助德國管理宗教事務的協約。德國內部的主教們受到來自教皇的壓力,在大選之前紛紛表示放棄對納粹領導人的反對。不久,希特勒與納粹黨成功入主德國。

墨索里尼與教皇的一段“孽緣”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小結

天主教會和墨索里尼代表的法西斯政敵本來是競爭關係,但兩者都想要在義大利社會立足。墨索里尼利用這一點,為兩者塑造了共同的利益目標:即合作能夠贏得義大利人民的支援。兩者最終得以轉變為合作關係。這體現了目標一致可以使敵意消失的規律。

【參考資料】:《墨索里尼》《墨索里尼一生交織的慾望和野心》《教廷不再自動採納義大利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