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它本可以是《何以為家》,但它選擇了《以家人之名》

這部電影的

導演和編劇都是女孩子,看得出她們對於女性議題的討論慾望。片子的立意不低,想要接觸的社會問題是熱門而又複雜的。

《我的姐姐》它本可以是《何以為家》,但它選擇了《以家人之名》

那些在網路上被議論的,甚至於貶低的,但又真實存在的

“伏弟魔”們,像安然一樣的女孩們,她們的處境是什麼樣的?她們能不能脫離這個困境?我想這是這個片子最想討論的話題,但是導演處理不好這麼複雜的題材,於是整個片子顯得稀碎,人物七零八落。

一開始就擺明了安然的困境,甚至是一種極端的困境:給安然安插了太多不如意,被父親嫌棄、寄宿在姑姑家、被霸凌、被性騷擾(姑父偷看洗澡)、有一個只會賭錢的舅舅跟一個苦哈哈的姑媽、弟弟年紀太小、男朋友除了脾氣好啥也沒有

……

導演和編劇把一切不如意都放在了這個角色身上。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我都在非常耐心地等待導演和編劇對於這種困境的迴應。

《我的姐姐》它本可以是《何以為家》,但它選擇了《以家人之名》

然後呢?

沒有然後。

本來是社會困境,是時代遺留問題,結果用愛粉飾太平。用愛和可愛的孩子煽情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嗎?

一直期待安然會走掉,深知這種走掉是無情的,故事中的安然跟弟弟都會因為這個分別而痛苦,甚至於是會受到電影的觀眾指責,那也很好,至少比現在好。

因為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選擇了愛自己而面臨的

“歷史遺留”問題,就是會長久的悲痛下去,這種無法解決的問題讓無辜的安然跟弟弟雙方都是破碎的,以更大的沉默的傷痛延續下去,都更能發人省醒。

但是整個片子,看不到一丁點的思考,好像用愛就能解決一切。

在影片中段,弟弟突然就

惡魔變成了天使,而安然被弟弟的可愛、無辜、懂事打動了,姐弟之間產生了更深的牽絆,因此在後續選擇時,安然突然一改之前的堅定、強硬,作為姐姐的她,突然就有了猶豫、有了掙扎。

《我的姐姐》它本可以是《何以為家》,但它選擇了《以家人之名》

我能理解喜歡這片的人,但我是很不喜歡的,甚至看不下去。因為幾乎每個情節都在意料之中,大多數地方的拍法也全都提前猜到。哪裡什麼情緒,哪裡該發火哪裡該哭,觀眾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很有規劃,但換句話說就是極其套路。所以,哪怕背後是非常好的真情實感,哪怕張子楓、肖央、朱媛媛都很精彩,也被套路給損耗了。這對新導演或者院線片來說也許算好事。但我只能刷手機了,尤其是這個弟弟,太假,那些臺詞都不是小孩說的,而且句句精準到位,編劇實在讓我受不了。而且對主題和人物的表現方面,編劇也不用廢筆,場場為他的目的服務,實在太刻意了,缺乏生活中真人的感覺。

大家需要的不是灑狗血,不是站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而是反思啊!

片中唯一一個讓我痛哭不已的片段,就是那個已經生了兩個女孩子的高危孕婦,被家人強迫著繼續去拼一個兒子。

安然聲嘶力竭的指責他們,這是在進行一場

“謀殺”,質問他們為什麼“已經有了兩個女兒,還要繼續生男孩”。子楓妹妹未來可期

這一段演的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