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楚客莫言山更險,世人心更險于山。”皇位的誘惑讓人心險惡,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即便是親兄弟也格殺勿論。就如同唐朝時期的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功高蓋主,認為自己才是天選之人,豈能為他人做嫁衣。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古代王儲之爭尤為激烈,故很多朝代為避免兄弟之間發生爭鬥,一般都是立嫡長子為儲。因為嫡出的子嗣,母家的實力是絕對的雄厚,以後對於朝堂的影響也會很深。而且長幼之序是絕對的,不能改變,賢能是相對的,它可以透過偽裝達到,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勤勉學習達到。

即便是立嫡長子為儲君,但皇帝的子嗣眾多,時常也會有兄弟相殘的現象。有的鬥爭是明面上的,直來直往,如玄武門之變;而有的鬥爭是暗流湧動,如清王朝的九子奪嫡。清朝是本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有300年的歷史,九子奪嫡是它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件事。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大國,西方列強也不是對手。他便是皇八子胤祀,他是康熙最喜愛的孩子之一,他的生母也因為他的緣故,母憑子貴,封為良妃。胤祀自幼聰慧,甚曉世故,待人親切友善,並且讀書刻苦。因為他寫字不太好,康熙曾要求他每日寫十篇字呈覽,他一日也沒有落下,當時胤祀才6歲。

13歲時,胤祀便能幫助自己的父皇辨識貢馬的好壞,可見騎術精湛。康熙早年間喜歡狩獵,經常帶著皇子們去皇家獵場,胤祀每次獵到的野物都不亞於其他兄弟,也時常得到皇帝的嘉獎。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第一次分封皇子時,他便被封為貝勒,是受封年紀最小的一位皇子。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康熙對胤祀的重視不止於此,在政務上也是較早的就讓其接觸,還讓他參與料理廣善庫和重建東嶽廟的事宜。胤祀也是個愛廣結善緣的人,不拘泥於規則名分,與眾多兄弟感情要好,而且與多數朝臣相交深厚,也正因如此,每次康熙交辦的事他都能做得妥妥貼貼。裕親王生前也在康熙面前誇讚他:聰明能幹,有才有德。

因為得到康熙的喜愛和重視,胤祀逐漸也動了爭儲的念頭。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被廢,皇儲之爭愈發激烈,此時康熙令胤祀為內務府總管。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尤其是在廢太子之際,能受到如此器重,讓朝臣都為之暗喜。不曾想卻因張明德看相之事,他被鎖拿治罪。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後張明德之事被查明,是有他人從中作梗,陷害胤祀,康熙復召見胤祀,恢復其爵位。太子被廢后,康熙見太子有悔過之態,便有了復立之意,遂召集文武百官,說要聽從大家的意見,在皇子裡面選一位新太子,可沒曾想,結果超出了康熙的預期,一眾大臣聯名保奏胤祀為儲君。

保舉之事雖被康熙搪塞過去,但也讓皇帝開始提防胤祀。因為在康熙的眼裡非常重視長幼嫡庶,他認為的儲君就只有被廢得太子一人,其他人有這想法便是大逆不道。後康熙舊事重提,責問推舉胤祀為儲的大臣,並將他們交由胤祀拘禁,一切事情鋪平後,復立廢太子之事也就順理成章了。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在此之後,各方勢力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太子雖然復立,但是氣勢弱,其他皇子勢均力敵。奪嫡之心紛起。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太子再次被廢,東宮之位懸而未定,此時最有可能成為儲君的就是胤禛和胤祀。但是在東宮位虛兩年後,發生了“斃鷹事件”,將胤祀與儲君之位的距離越推越遠。兩隻海東青本是胤祀送給康熙的禮物,未曾料到到了康熙手中已經奄奄一息,引得龍顏大怒。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胤禛繼位,胤祀人生中最為不幸的時刻開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皇帝將胤祀親密之人遣散,對其實施孤立。後以撥弄是非,動搖文武百官意志,阻撓施政為由,將其監禁,又革其爵位,致使胤祀鬱鬱而終。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論才能,胤祀和胤禛都有治理國家的天分,這也是為何最後皇帝會忌憚胤祀。他在朝堂上的威望過高,諸王大臣的心都是向著胤祀的,他若想韜光養晦,捲土重來,那麼皇位勢在必得。所以必除之,以絕後患。

若康熙傳位給他,清朝很可能成為強國,西方列強都不是對手

這一切都成為了過往,埋於歷史的塵埃中,或許胤祀成為皇帝會有另一個局面,但這只是猜想。皇室鬥爭一直都是充滿腥風血雨,生於皇室就註定不得不被捲入這風起雲湧的局面,避無可避。所謂的親情,友情,愛情都會淪為政治的犧牲品。

參考資料: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