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清宮劇盡是胡扯,清朝選秀非常嚴格,而且長相永遠不是第一位

影視劇《甄嬛傳》的開篇,就是清宮選秀,八旗女子均在選秀名單中,她們需要經過多輪的篩選,最後,只有三人被皇帝看中,順利進入皇宮,成為皇帝的妃子。她們分別是十七歲的甄嬛、沈眉莊和安陵容。這三人由於出身不同,入宮後所冊封的封號和地位也不同。

沈眉莊的父親是濟州協領,她被封為貴人,居住在富麗堂皇的鹹福宮;

甄嬛的父親是大理寺少卿,她被封為常在,居住在相對偏僻的碎玉軒;

安陵容的父親是普通的知縣,她被封為答應,跟另一位女子同住在廷禧宮。

現代清宮劇盡是胡扯,清朝選秀非常嚴格,而且長相永遠不是第一位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清宮選秀,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其實,清廷的後宮女子,都是從旗人女子中挑選出來的,這是清朝獨有的選秀制度。這裡的“旗人”,則來自於滿清最早的“八旗制度”。當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後,創立了“八旗制度”。這是一個依據當時族人的習性而創立起來的軍事制度,以保證軍事、生產兩不誤。剛創立之初,滿人只有“滿洲八旗”,入關後滿人又設立了“漢八旗”和“蒙古八旗”,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

可以說,這是滿人賴以生存的重要支柱,當然,除此之外,滿人還有內務府“包衣三旗”,由滿清貴族的奴隸組成,其地位不如前面所說的“八旗”。當時,旗人選秀,每三年進行一次,由戶部組織,選中之人可以成為皇后、嬪妃的備選;包衣三旗的選秀,每年進行一次,由內務府組織,選中之人可以入宮當宮女,負責宮裡的雜役。清朝後期,包衣三旗的女子不再稱為“秀女”,而是包衣三旗“使女”。

因此,這裡所講的“秀女”主要指的是“八旗女子”。

現代清宮劇盡是胡扯,清朝選秀非常嚴格,而且長相永遠不是第一位

因為,參加選秀的女子,將來是要做王公貴族妻妾的,有的甚至可能是皇帝的妃子,所以,每次選秀都非常重要。此外,秀女們想要進入宮廷,必須經過重重考核。

首先,考核的是秀女的旗屬和年齡。朝廷規定:只有旗屬內的適齡女子才可以參加選秀,其她女子是沒有機會的。當然,旗屬內的女子若想要逃避選秀,也是不可能的。在順治時期,對選秀就做出了要求:“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閒散壯丁家中年滿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備選秀女,十七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

到了乾隆五年,朝廷再次要求:“旗屬女子在規定的年齡內沒有參加選秀的,下一屆選秀必須參加。”並且,按照規定:“沒有經過選秀的女子不得私自婚配,否則,該旗的都統要進行追查,並對當事人給予處罰。”當時,旗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條規定的嚴肅性,竟有人意圖違背此規定。閩浙總督德沛向乾隆皇帝上摺子,請求讓他的兒子娶兩廣總督馬爾泰的女兒,但是,馬爾泰的女兒還沒有參加選秀。

對此,乾隆皇帝十分生氣,不僅要求德沛進京當面申飭他,還再次強調了這一規定的嚴肅性。

現代清宮劇盡是胡扯,清朝選秀非常嚴格,而且長相永遠不是第一位

相傳,乾隆皇帝特意提出了三點原因:

第一點,旗人選秀是為了給諸王爺和眾皇子選妻妾,並不是單單給皇帝選嬪妃;

第二點,選秀是祖制,這不是拆散他人婚姻的理由;

第三點,選秀三年一次,不會耽誤女子的終身。

乾隆二十年,乾隆皇帝又再次重申了這個規定:“未領選秀而私自婚配者,必將嚴懲。”

這裡,我們比較好奇選秀女的年齡。

依據清宮檔案,當時參加選秀的女子最小年齡為十一歲,最大年齡為二十歲。每到選秀年,戶部都會事先奏報皇帝,得到允許後,再向八旗發文,要求將旗內適齡女子登名造冊呈報上來。最後,由八旗都統衙門彙總,上呈戶部,戶部再向皇帝請示選秀時間,然後,舉行選秀。此外,旗人中適齡女子不能參加選秀的,也要上報給皇帝,得到皇帝允許後,才能自行婚配。

現代清宮劇盡是胡扯,清朝選秀非常嚴格,而且長相永遠不是第一位

據記載,在臨近選秀的日子,參加選秀的女子要在家人的安排下乘坐騾車進京。官宦之家自有車輛,而一般家庭的女子只能僱車前來。秀女們抵達京城後,戶部官員會安排她們的住宿。此外,在選秀前一天,秀女們會得到一個自己的牌子,被通知第二天按照這個牌子坐騾車,進入紫禁城。

原來,戶部會按照秀女們的出身,給她們“排車”,即:安排進入紫禁城的先後順序。安排到前面的,通常都是後宮嬪妃們的親戚,接著是前期被看中的種子選手,最後是這一年新參加選秀的女子。日落時分即發車,入夜後就可以來到地安門前。

等到第二天宮門開啟後,秀女們下車,在太監的帶領下,有序進入順貞門。但騾車沒有在順貞門外等候,而是出東華門,沿崇文門北行,經過地安門後來到神武門外等候。之後,選秀完的秀女從神武門出來,登上各自的騾車,回到居住的地方。

這種井然有序的排車法,相傳是嘉慶年間一位官員發明的。

現代清宮劇盡是胡扯,清朝選秀非常嚴格,而且長相永遠不是第一位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秀女選秀的細節。

秀女在太監的指引下,來到御花園、體元殿、靜怡軒等地方,等待皇帝、太后的到來。通常情況下,秀女都是五六人一排,進入宮殿內供皇帝、太后挑選。秀女如果被看中,她們的牌子就會被留下,即為“留牌子”;如果沒有被選中,則為“撂牌子”。

被留下牌子的秀女要參加下一輪的選秀,當然,下一輪沒有被選上,也是“撂牌子”。複選中再次被選上的秀女,她們將面臨兩種命運:

第一種是成為王公貴族的妻妾;

第二種是成為后妃的候選人。

秀女如果有幸成為后妃的候選人,那麼,她們則需要留宮觀察一段時間,若合適,就能成為皇帝的妃子;若不合適,就會離開皇宮,自行婚配。這其中,有兩個標準很重要:一個是女子的品行,一個是女子的出身。清廷冊封嬪妃時,通常都會看她們的品德,比如:寬仁、孝慈、溫恭等等。

但是,即便有這些品德,秀女出身更重要。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長得很醜,但她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所以,直接跳過重重篩選,成了一朝皇后。此外,在同治十一年,敬事房傳來旨意:“原任公爵之女著封為妃,將軍之女著封為妃,知府之女著封為嬪,員外郎之女著封為嬪,欽此。”

現代清宮劇盡是胡扯,清朝選秀非常嚴格,而且長相永遠不是第一位

由此可見,秀女的出身與入宮後的待遇關係十分緊密。所以,作為一個秀女,擁有一個好的家庭資源,才能在眾多女子中脫穎而出。

最後,根據《大清會典》記載:“選秀女,順治年間定。”這個制度歷經康熙、乾隆、嘉慶等朝的多次修訂,逐漸成為定式,直到光緒末年。幼年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皇帝都直接透過選閱秀女,組成他們的後宮,成年以後登極的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等五位皇帝,則多是即位後,將做皇子時的嫡福晉冊立為皇后,這些福晉則是皇子的祖父、父親選秀女時為他們選定的。

參考資料:

【《大清會典》、《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紀二》、《清史稿·列傳一·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