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興來拈筆寫修篁

萊辛在《拉奧孔》裡分析詩與畫的界限,認為語言較形象擁有更廣闊的邊界,萊辛揭示詩是時間的藝術,而畫是空間的藝術。詩展現行動,畫描繪物體。詩可以以醜襯美,化美為媚,畫的最高目的卻只是物體之美。在此,中西繪畫的分歧也顯露無疑,西方古典繪畫裡一直強調形似,而中國古典繪畫則一直在掙脫“形似”,超越“形似”,不是為了客觀再現,或是極力捕捉物體之美,而在於“寫胸中逸氣耳”。此外,中國文化裡一直以“詩畫一律”為原則與準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縱觀倪瓚在中國歷史裡詩名與畫名的升降沉浮,“詩畫一律”的藝術趨向有其乖違的一面。倪瓚的詩名與畫名從未在一時期處於相同的高度。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興來拈筆寫修篁 區域性

從史料中,我們能看到倪瓚在世期間並未因其畫而聞名,而是“詩名大於畫名”的地位。

“詩名大於畫名”,首次提出是由呂少卿2005年發表的論文《論倪瓚的當時詩名大於畫名》中提出的,他列舉出了古文獻中關於長樂王賓、張端、周南老為倪瓚而撰寫的墓誌銘作為材料,論證在元時,倪瓚的畫史地位並不高,而相對地,這一時期倪瓚的詩名卻遠名在外,由此斷定出 “詩名大於畫名”之說。

夏文彥作於元至正二十五(1365年)的名著《圖繪寶鑑》,對倪瓚畫的評價是“畫林木,平遠竹石,殊無市朝塵埃氣。晩年率略酬應,似出二手。”除了不俗氣之外,無其他讚譽之語,對於晚年之作,更莫敢相信乃倪瓚之作。元道士張伯雨題其畫雲也有“無畫史縱橫習氣”之評。

明清時期倪瓚在畫史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除了其繪畫藝術本身外,一源於沈周等吳門畫家對其推崇和學習,二源於明董其昌南北宗論的巨大影響及文人畫理論的影響,三則源於明末而起的徽商對書畫收藏特別是元畫收藏的影響,使其畫名逐漸大於詩名。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 興來拈筆寫修篁 區域性

倪瓚詩意境清逸,情趣淡雅,在審美風格、創作模式等很多方面與他的畫保持了一致。倪瓚在元代詩名大於畫名,他的詩名更多地與他德才兼備的隱士,文采出眾,才華獨步,輕視權貴,高蹈賢明的個人形象聯絡起來,併為其增彩。然而經歷時間的沉澱與檢驗,在詩史上,倪瓚卻不能算是一個傑出的詩人,不過因為其畫的成就依然時常出現在文人的案邊之上,不時誦讀。

中國文化背景中的“詩畫一律”並不僅限於詩與畫的內容與意境的融會貫通,或是詩名與畫名的一致,從更廣義上來講,詩與畫與人是相輔相成的,以倪瓚為例,人名、詩名、畫名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側重,卻也互相成就,共同塑造了倪瓚的形象。詩與畫都承載著古代文人的理想,無論是積極入世還是“入世無門”而超脫出世,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政權、不同的文化語境之中,或詩或畫,都能替文人理想尋找生存的土壤。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千古風流句

——貫珠室主題書畫邀請展

陳碩、陳晉漁、孟會祥

王客、鬱俊、俞豐、張恆煙

明式傢俱:甌隱

插花:子厚

攝影:陳晉漁

配音 :CV 雙哥

影片後期 :六公子

策展:稿木

空間:甌隱(溫州市1956文化創意園區,吾關酒店一樓西翼)

張恆煙 · 興來拈筆寫修篁 | 千古風流句

張恆煙1982年生,青島萊西人。2002年就讀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2006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進入上海書畫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2012年獲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碩士學位。現為上海書畫出版社編輯,上海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書畫院特聘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