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你是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的?

只有深處這種困境的女性,才能明白其中的艱難。

有句話說“抱起磚頭就沒法抱娃;放下磚頭就沒法養娃”,聽起來讓人心酸。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完美伴侶》,這是女神高圓圓產後復出的第一部戲。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她在劇中飾演的陳珊是個女強人,丈夫孫磊為了支援老婆的工作,承擔了照顧家庭的重任。劇中另一對夫妻林慶昆和吳敏,是典型的

“男主外女主內”

丈夫賺錢養家,妻子是全職主婦。

這兩對夫妻看似截然相反,但都存在著家庭與工作難以平衡的問題。

但在劇外,高圓圓和丈夫趙又廷並沒有嚴格遵循傳統的分工模式。

他們倆約定:誰要外出工作拍戲,另一個人就需要在家帶孩子。

這樣的分工,沒有固定的家庭模式,反而讓婚姻保持了動態平衡。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他們會跳出生活的慣性,體驗父母或演員的角色,共同分擔家庭責任,並不忘實現自我價值。

長遠來看,這才是幸福婚姻的相處之道。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婚姻就像跳雙人舞,需要互相配合

高圓圓結婚後幾年,一直都是“主內”,而趙又廷在外面工作多一點。

她在訪談中說,自己很享受在家帶孩子,不想錯過孩子的每一天成長。

為了復出拍戲,她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也多虧了趙又廷的支援。

從她的微博上可以看出,她很喜歡居家生活。

比如說,裹著嚴實的“防護服”下廚做菜,經常給老公的電影打call,去劇組探班。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因為有妻子做堅實的後盾,趙又廷可以心無旁騖地衝事業。

從2014年結婚到2021年期間,趙又廷拍了10部戲。

其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讓他收穫了巨大人氣和好評,並提名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

同時,他也非常支援高圓圓的工作,他曾經在節目中說:“我自己也是她(高圓圓)的粉絲,一直在鼓勵她,該拍就拍”。

不僅僅是說說而已,他也在用實際行動支援妻子的工作。

當高圓圓復出拍戲的時候,趙又廷主動承擔了照顧孩子的責任,讓她可以專注地投身於工作,沒有後顧之憂。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只要高圓圓需要,他一直都在。比如,需要對臺詞時,他全程參與;需要劇本意見時,他陪著妻子一起看。

這種一方進一方退的默契方式,讓夫妻倆同時兼顧了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完全跟職場脫節。反而,夫妻雙方都能體會帶孩子的辛苦,以及建立了更深的

“革命友誼”

高圓圓說兩個人是彼此的

“心理醫生”

,每天等女兒Rhea睡著後,夫妻倆會開啟一包薯片或泡一碗麵,一邊看劇、一邊聊天。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有人把夫妻關係形容成雙人舞,你進我退,合著拍子才能走下去。

如果你進我也進,就會把對方逼得喘不過氣;如果你退我也退,關係就會慢慢生疏。

雙人舞是否和諧,最主要的是看夫妻是否節奏一致。

根據對方的節奏,隨時調整自己的步伐。

曾有一個調查研究,學歷高但離開職場的女性中,有60%的人認為關鍵因素是自己的伴侶。比如說,丈夫不顧家,照顧孩子和做家務的重擔落在自己肩上。

於是,她們不得不退出職場,迴歸家庭,承擔起母親的角色。

英國著名伴侶治療師Mary Morgan曾提到一個詞“伴侶心態”。

意思就是,夫妻關係就像一個連動的軸,相互影響,一個人的反應會連動影響另一個人的反應。

如果把婚姻比做一輛馬車,想要走得更遠,只有互相配合和支援。

當你照顧家庭時,我去工作掙錢;如果你工作累了,那就換我往前衝。

這才是真正的“勢均力敵”!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活在慣性裡的女人,是如何被困住的?

我見過很多女性,為了照顧孩子犧牲自己的工作。

24小時無節假日休息,累得要死要活。

結果,非但沒有得到老公的體諒和支援,還被倒打一耙,“在家不就是打掃一下衛生嗎?哪有上班辛苦?”

好像做家務帶孩子,是一件輕鬆的活。

甚至還有些男人,一邊心安理得地享受家的舒適整潔,還一邊嫌棄妻子邋遢,跟自己沒有共同話題。

一回家就當個甩手掌櫃,對孩子不聞不問。

日劇《坡道上的家》裡,水穗是個全職媽媽。

婚前她的薪水比丈夫高,婚後她卻放棄了工作。

不管是婆婆還是丈夫,都認為母親的第一天職是育兒。

哪怕水穗帶孩子精疲力盡,聽到孩子的哭聲後,丈夫一臉嫌棄:“走開,別吵我睡覺,我媽肯定能讓孩子馬上不哭,你是個不合格的母親吧。”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婆婆不僅不幫忙,還慫恿兒子搬去酒店,避免兒子的工作受到干擾。

從頭到尾一直數落兒媳:

“我的學生一個人也可以把孩子照顧得很好。既然妻子當家庭主婦了,為什麼男人還要犧牲工作顧家?別讓我兒子操心了……”

在這種環境下,水穗精神崩潰,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孩子。

說到底,“完美媽媽”、“好媽媽”、“完美女人”就是一頂高帽子,表面上是吹捧讚美,實際上是沉重的枷鎖。

只要你沒有達到要求,就會迎來各種攻擊和指責。

除了外在的高要求,很多女性在無意中,也對家庭投入過多,凡事親力親為。

老公給孩子換衣服,害怕老公不夠溫柔弄疼了孩子;

老公好不容易做飯,又擔心水放少了飯沒有煮熟;

老公剛拿著拖把,連忙跑過去,“你放著吧,別給我添亂,讓我來”……

結果自己每天忙得焦頭爛額,老公成了邊緣人。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女人被家務和育兒纏住了身,自我意識卻在一日一日的瑣碎當中,不見了蹤影。

她們成了家裡最累,抱怨最多的那個人,家庭關係逐漸失衡,迷茫於當下消耗自己的困境。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找到合適的相處方式,達到動態平衡

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模式。

在不同的階段,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就不分優劣。

但妻子和丈夫要保持隨時交換角色的能力,而不至於讓家庭突然陷入困境。

在美劇《我們這一天》中,丈夫蘭道爾在紐約薪水頗高的金融行業工作,妻子貝絲則在家養育兩個女兒。

而當丈夫遭同事陷害、面臨失業後,貝絲則轉換角色、走入職場,丈夫自然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雙方都各自從職場或家庭中抽離出來,去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也會更理解對方。

好的家庭模式,最關鍵的因素是,要意識到夫妻是共同利益體,並且愛著彼此。

你們要做的是,把彼此的關係,調整到雙方最舒適,沒有“委屈”的狀態上去。

為此,你可以這樣做:

1、承認男人的重要性

心理諮詢師李松蔚講過一個故事,父母陪孩子去做諮詢,爸爸工作很忙,打算推遲一週。

結果媽媽很心急,“下週就我和孩子兩個人過來吧!”

在李松蔚的堅持下,爸爸用影片遠端參與了。

後來,爸爸參與越來越積極,從來沒有缺席過,哪怕不能當面參加,也會影片參加,或者抽空聽錄音。

整個諮詢過程很順利,中間李松蔚說的一句話,我很認同:

“如果只是想抱怨男人,就告訴自己(也告訴他):他不重要,沒有也行。

但如果真的想讓他多參與一點兒,就必須承認:他很重要,沒有他不行。”

確實是這樣,人願意把事情做好,是因為得到了鼓勵和支援。

當你承認男性的價值,他們自然不會避而遠之,而是會重視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2、放下“完美”的期待

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裡說道,想要打破丈夫當“甩手掌櫃”的模式,需要“放權”。

就是先要意識到,沒有人天生就會做家務和育兒,男人也是可以成長和鍛鍊的。

放開手讓丈夫做家務帶孩子,只要他親自動手,怎麼折騰都無所謂。

嘗試久了,他自然會了解正確的方法。

當然,這個前提需要有效溝通,要讓丈夫明白:做家務和養育孩子是夫妻倆的共同責任,不是丈夫在幫妻子。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向前一步,幫助丈夫成長的同時,也讓自己走出困境。

當我們要求男人事事稱心時,其實是內在完美自我的投射。

允許自己情緒爆發,允許自己焦慮,允許自己不夠好。

當你內在空間變大了,那麼哪怕丈夫把孩子衣服穿反了,菜炒糊了,你都能面帶微笑。

德芬老師常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關係都是建立在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之上。

當我們能從內心裡真正認可自己的價值,懂得欣賞自己,能和自己建立親密的聯結,那麼無論承擔哪種角色,都會覺得很滿足。

那時,無論是

“主外”

,還是

“主內”

,你都能怡然自得,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高圓圓產後復出!稱丈夫是"心理醫生":原來,這才是完美伴侶

策劃 | 江楓

編輯 | 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