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題”為何被禁止?它真的會惰化學生思維能力?

近期釋出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俗稱“雙減政策”)中,還有一條,引人注目:

“拍照搜題”今後要被禁止了!

具體文字出現在《意見》第15條:

15。強化常態運營監管。……線上培訓要注重保護學生視力,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培訓結束時間不晚於21點。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合理控制學生連續線上培訓時間。

線上培訓機構不得提供和傳播“拍照搜題”等惰化學生思維能力、影響學生獨立思考、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不良學習方法。

“拍照搜題”為何被禁止?它真的會惰化學生思維能力?

拍照搜題,多麼熟悉的字眼。沒用過的請舉手!

反正……我用過,雖然我已經初中畢業了哈哈。

我經常裝模作樣地給上初中的孩子輔導數學,然而,你懂的,雖然我有初中畢業證,但很多數學題,我只能看看,翻翻白眼。

當年我上初中的時候,即便想準備個“錯題本”,也往往“木有辦法”,很多題目,不會就是不會了,可能一輩子都會不了。一個班六七十個學生,數學老師教兩到三個班,根本顧不上你;問同學……呵呵,我不會的,他們一般也只能呵呵了。

今天,我則可以理直氣壯地拿起手機,對孩子說:“雖然我不會,但我有手機啊!等我整明白了,再講給你!”

手機就是這麼奇妙的東西。

所以拍照搜題是不是該被禁止,一定會有爭議的。

“拍照搜題”為何被禁止?它真的會惰化學生思維能力?

既然被禁止了,我就先說說弊端。

孩子如果不自覺,或者雖然自覺,但對其危害缺乏認識,“拍照搜題”的確存在惰化思維的可能。

不自覺的孩子,直接抄答案;不管理解不理解,天下作業一大抄。

更大的問題在於,“拍照搜題”出示的答案,步驟往往比較簡略,你不認真思考、認真分析,很難看明白前因後果。

也就是說,即便你比較自覺,認真去看、去理解,想要“看懂”,也很困難。

拍照搜題不同於老師講解,只給出大致步驟和最終答案,中間用到哪些定理、原理,以及為什麼要用這個思路解題,說得十分簡單。

“拍照搜題”為何被禁止?它真的會惰化學生思維能力?

一旦孩子不自覺,或者意志力不堅定,沒有下“一定弄懂”的決心,可能就直接抄答案了。

如果孩子比較自覺,但對“拍照搜題”的危害性缺乏認識,也有危害。

很多題目,即便當時看懂、弄通了,也只是浮光掠影地瞭解,並沒有真懂,或者說印象不深;過段時間之後,再次遇到同樣的題目,或者同類題型稍作變化,還是做不出來。

這是大腦的執行機制決定的。出現不會的題目,大腦理解、執行的時候,需要在不同的神經元之間建立新連線,就好比在兩部電話機之間架設電線,非常困難。勉強架設上了,當時貌似理解了,沒有後期的鞏固、消化過程,會迅速“掉線”,重新變得不懂了。

要想徹底弄懂,需要兩部電話經常通話,通話次數越多,神經元之間的聯結越緊密,這方面內容的理解就越深刻,也就徹底掌握了。

相反,如果你一開始架設電線的時候很困難,速度很慢,但一直努力著,雖然費力,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試錯”,神經元之間“連線”頻繁,到可以順利通話的時候,這道題也就徹底掌握了。

“拍照搜題”為何被禁止?它真的會惰化學生思維能力?

這是拍照搜題最大的弊端——容易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懂了”,把“完成題目”當成了“掌握題目”,從而產生表面上的自我滿足。

一旦遇到考試,才發現,“啥也不是!”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如果一個自覺的孩子,並且懂得了這個弊端,那麼,“拍照搜題”反倒有助於他的進步。

自覺的孩子,在面臨難題的時候,往往已經嘗試了多種辦法,但都沒有奏效。這時候,他和成功之間,可能只隔了一張窗戶紙,“拍照搜題”只是把它捅破了而已。

這樣一來,自然就消除了“表面懂了、實則不懂”的弊端。

說到底,“拍照搜題”只是一個工具。好比菜刀,可以用來做菜,也可以用來殺人,本身沒有好壞;好的是人,壞的也是人。

孩子如果有較強的自控力,“拍照搜題”就是個得力工具;如果缺乏自控力,就成了成功路上的陷阱。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專欄作者,高階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少年讀史記故事》等圖書26冊。

壹點號高了高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