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2014年5月下旬,湖北省鍾祥市洋梓鎮火廟村來了一些記者,來採訪97歲高齡的陳秀英。

湖北鍾祥是有名的“世界長壽之鄉”,97歲這個年齡,其實在長壽之鄉鍾祥並不罕見。

不過奇怪的是,前來採訪陳秀英的記者卻絡繹不絕,難道陳秀英有什麼特殊之處嗎?

陳秀英是一個普通的長壽老人,但她的三個孩子都很特殊,被外界稱為“猴娃”。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和陳羊奶、陳小狗、陳小煥

在採訪時,陳秀英不時關注著她的三個孩子。

“小狗,別偷吃,給小煥也留一個。”

她指著記者採訪時拿來的蘋果,對她的二兒子陳小狗說。

不明就裡的人,或許覺得陳秀英老人著實“幸運”,畢竟有兒女承歡膝下,朝夕相處,也不會受“空巢”的苦。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老人和自己的三個孩子

常伴她身邊的兒女,分別叫陳小狗(老二)、陳羊奶(老五,女)和陳小煥(老八,女)。

可是,倒不是陳秀英老人離不開她的兒女們,而是她的這三個兒女離不開她。

這三個長相怪異的“猴娃”,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猴娃”的降生

“鍾祥”是中國著名的長壽之鄉,2019年更是被聯合國評為“世界長壽之鄉”。

在中國,享有“世界長壽之鄉”稱號的地方屈指可數,湖北鍾祥就是其中之一。

鍾祥獨特的地理條件,使陳秀英和她的孩子們擁有了長壽的先天條件。

陳秀英老人於1917年出生在湖北鍾祥,今年已有105歲。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精神矍鑠的陳秀英

作為民國初年出生的人,陳秀英本該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見證者。

可不幸的是,她幾乎沒有出過她出生的火廟村,對外面的世界瞭解並不多,特別是在她生下三個“猴娃”之後。

這種思想和習俗上的封閉,為老人坎坷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在那個時候的農村,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民眾安土重遷,因此流動性較差,同姓之間結婚很常見,不少人都沾親帶故。

陳秀英年輕時因為面容姣好,在火廟村頗受歡迎,時常有媒婆上門介紹。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民國初年婚禮場景復原

可是陳秀英的父母本著“親上加親”的想法,“安排”她與表哥結婚。

在與表兄結婚後,陳秀英先後生了8個子女。

人們常說“多子多福”,可陳秀英並沒有因為孩子多了就能享一天的福。

近親結婚的後果是後代大機率會出現遺傳性疾病,這在今天是個常識,但在以前卻並非人盡皆知。

在以前,大部分人的活動限制在本村和周圍幾個村莊,單身男性要想“討個媳婦”並不容易,

近親結婚其實也是無奈的選擇。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老人和自己的三個孩子

陳秀英的八個孩子,除了1個早夭的,剩下7人之中,只有4個像正常人一樣。

老二、老五和老八生下來,頭就比常人小,耳朵卻顯得特別大。

正是因為這樣特別的相貌,村裡稱他們為“猴娃”,久而久之,附近十里八鄉都知道火苗村陳秀英家有三個“猴娃”。

當老二生下來表現出這樣特徵後,她和丈夫將他帶到縣裡去看大夫,想要將他治好。

可是大夫卻告訴夫妻二人,這種遺傳性疾病是沒法治的。

無奈之下,陳秀英和丈夫只好回去默默照顧這個不幸的孩子。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還好接下來出生的兩個孩子都算正常,夫妻二人都鬆了口氣。

可是看到老五和老二一樣的時候,陳秀英感到格外絕望,差點兒崩潰。

再到後來,老八出生時也是一樣的情況。

小時候,他們和常人的差異還不是那麼大。

可是長大後,三人的身高都只有一米四左右,身體佝僂,耳朵特別大,走路也都是一顛一顛的。

他們無法跟別人用語言交流,也不會穿衣服,甚至連上廁所都需要母親幫忙。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老二叫陳小狗,生性好動,特別喜歡笑,老五叫陳羊奶,老八叫陳小煥。

其中老五的智力障礙稍微輕一點,勉強能聽懂別人說的話,平時也能幫著母親稍微照顧下另外兩人。

雖然今年陳小狗已經76歲、陳羊奶已經70歲、陳小煥已經58歲了,可是他們的一切生活起居還是得由母親照顧。

命運對陳秀英實在不公,也讓這樣一個平凡的舊時代農村婦女變得不平凡。

長壽的秘訣

在人們的認知中,智力缺陷者的壽命都比較短,很少有人能活過中年。

究其原因,除了先天染色體中的缺陷,主要還是智力障礙人士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誰能在充滿怒罵責備和排洩物的環境中活得久呢?

可陳秀英的三個智障子女都是特例,他們都活過了中年。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現在,最大的陳小狗已經76歲,最小的陳小煥也已經58歲,早已打破了世界紀錄。

人們不由得好奇,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鍾祥是長壽之鄉,既然是長壽之鄉,當地的人一定世世代代就有著有益身體的生活習慣。

當新華社的記者去陳秀英家裡採訪時,就發現陳秀英一家的飲食口味很清淡。

快到中午的時候,她從自家的菜園裡摘了大約半籃子的青菜,當地人把這種味道澀澀的青菜稱為“金蠟子”。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在菜地裡摘菜

陳秀英將“金蠟子”簡單地衝洗之後,切成碎片,放到鍋裡焯水,然後撈出來再用清水衝一衝,沒有其他的加工,只是加點醋和香油拌一拌。

午飯就是米飯配上這樣一盆簡單加工後的“金蠟子”,以及一小碟黃豆醬。

陳秀英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腿腳利索,大概半個小時就做好了這頓飯。

三個兒女的飯量都很大,特別是年紀最大的陳小狗,每頓可以吃掉三大碗的米飯。

只有在陳秀英的其他兒女回來時,她才會張羅著做一大桌子的菜。

在他們三個臉上,人們永遠看不到任何愁容,總是開心地笑著,好像永遠都不會有任何憂慮。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一家在吃午飯

美中不足的是,無論是做飯還是盛飯,都得陳秀英親力親為,她的這三個兒女完全幫不了一點忙。

她不停地給她的這三個兒女盛飯夾菜,但從她的臉上,人們卻看不到有絲毫的不耐煩。

很顯然,她的這三個兒女能夠一直生活到現在,除了當地的水土和地質氣候條件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有陳秀英的悉心照料。

即便是最小的陳小煥,陳秀英也已經照顧了她五十多年。

在這五十多年來,無論是吃飯、睡覺還是大小便,都是她一手為這三個兒女操持。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她這三個孩子的大小便,總是拉在褲子上,怎麼說都沒用。

陳秀英對此也看得開,從不因此生氣惱怒,基本每天都要給他們洗衣服,然後拿去晾曬,頻繁地給他們換上乾淨的衣服。

她沒有睡過一天懶覺,每天都是家裡最早起床的,然後挨個叫醒這三個兒女,為他們穿衣服、洗臉梳頭。

收拾好之後,陳秀英會先讓他們自己玩一會兒,再去做早飯。

到了晚上,她還得像哄小孩子一樣,挨個哄著他們睡著。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片源自網路

好不容易哄三個孩子睡著之後,她才能去眯一會兒,不過還是不能睡到天亮。

到了半夜,她得起來,喊著三個孩子們起來撒尿或者大便。

否則到不了天亮,她就得洗三個兒女沾上大小便的衣服床單。

二兒子陳小狗年輕的時候特別貪玩,經常不知道跑到哪裡,有時很晚才回來,實在等不到他回來的時候,陳秀英的丈夫就四處尋找。

陳小狗還經常破壞家裡不多的傢俱,脾氣一上來就不由分說地亂砸東西。

陳秀英雖然很生氣,但也不會責備兒子,還是當他是孩子在“淘氣”。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老人為二兒子陳小狗剪指甲

陳秀英的門前有一個菜園子,裡面種著“金蠟子”、韭菜、土豆等,在以前年紀沒有這麼大的時候,還養著十多隻母雞。

母雞生的蛋,她從來捨不得吃,都是給她這三個“淘氣”的孩子們吃。

五十多年來,陳秀英為了照顧這幾個孩子,一直沒有出過火廟村。

陳秀英最多隻能去田地裡看看,撿一些棉花稈和芝麻稈,把它們堆在屋前,備來燒火。

從民國初年活到今天的新時代,陳秀英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沒有好好看看外面的變化,只是用力地照顧著他們。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給孩子們盛飯

在新聞報道里,我們時常能看到,父母因為年紀大了生活不能自理,一些子女照顧幾個月就苦不堪言。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或許是對人性的真實描述。

然而若是子女生活不能自理,母親卻幾乎不會放棄,因為“女本柔弱,為母則強”。

幾十年來,陳秀英一直悉心地照顧著她的這三個兒女。

以前老伴在的時候,還能在每天做完農活的時候幫她一下。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當地幹部看望陳秀英老人一家

可是在2001年之後,由於老伴去世,陳秀英只能一個人擔負起所有的事務和責任。

陳秀英從不怨天尤人,她覺得自己這輩子是來還債的,自己的命運之所以如此,必然自有緣由。

面對這艱苦又不公平的生活,陳秀英沒有想要變得偉大,卻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成就了偉大。

生活的變化

雖說陳秀英五十多年都沒出過村子去看外面的變化,但她也知道時代在變,而且她和孩子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真實的變化。

上世紀70年代,當地民政部門瞭解到陳秀英家裡的情況後,專門申請來一筆幫扶資金,給她的三個兒女每人發放一天一元的補貼。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在那個時候,一個普通農民一年的收入也不過是一百多元,陳秀英一家每個月就有90元的補貼,政府的補貼力度不可謂不大。

靠著政府的補貼,陳秀英一家的情況好了不少。

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的發展,每天一元的補助金顯然已經不夠。

況且陳秀英夫婦二人也上了年紀,只是對三個有智力缺陷的兒女補助,卻漏掉了對已經養育了三個兒女幾十年的陳秀英夫婦,這實在是不合情理。

在1999年,鍾祥市政府將陳秀英全家納入低保,並不斷地提高補助金額,在2009年時,一家四口已經能領到920元。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當地幹部到陳秀英家中探望

陳秀英家以前只有兩間土坯房,因為家中困難而且沒有勞動力,一直沒有機會修繕。

到90年代時,這樣的危房隨時有倒塌的風險。

政府瞭解情況後,在1998年撥款壹萬叄仟元,給陳秀英家重修了原來的房子,新建的房子是紅磚房,一共有四間。

為了幫助這個不幸的家庭,村裡也出了一些木料和建材,一些村民更是免費幫忙砌牆,讓陳秀英很不好意思,一個勁的衝大家鞠躬。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除了住房,農村地區的飲水也一直是個大問題,陳秀英家之前也是如此。

最早的時候,村裡連水井都沒有,若是要用水,就得去幾里開外的池塘裡擔水。

雖然後來的情況有所改善,村裡有了水井,但對於年齡越來越大的陳秀英來說,去井裡挑水也有點力不從心。

當地民政局長親自慰問陳秀英一家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回去就組織有關人員在陳秀英家的房子裡面裝上了自來水龍頭。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這樣,困擾了他們一家多年的用水問題總算是解決了!

不僅如此,政府還在陳秀英家門口鋪上了石子路,這樣就不會一下雨就滿腿泥濘了。

通路通水之後,施工隊又給陳秀英家接上了電,每天晚上陳秀英不用再抹黑起床。

以前沒通電的時候,屋裡一片漆黑,陳秀英半夜叫孩子們起床方便的時候,經常碰得到處青腫。

丈夫去世之前,陳秀英在照顧這三個子女之餘,還得去插秧割稻。

丈夫去世之後,她一個人實在沒辦法既種田又照顧家裡,加上政府的幫扶力度一直在提高,她才在門前的菜園子裡種了點菜,不再種田了。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當地志願者探望陳秀英老人一家

在政府的幫助下,陳秀英家裡有了洗衣機,不用再在寒冬時節用刺骨的冷水洗衣服了。

不過對於這個大傢伙,用手給三個孩子洗了幾十年衣服的陳秀英,一時間還有些不習慣。

在七女婿董新華的幫助下,陳秀英才逐漸掌握了洗衣機的用法,算是“解脫”了。

經過政府的補助和幫扶,陳秀英家裡的情況有很大的改善,不過這些補助和幫扶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家的問題。

這一家的問題,是舊社會留下的問題。

如果沒有“親上加親”的陋習,如果沒有這個三個有遺傳疾病的兒女,或者如果生下二兒子之後就能吸取教訓,不要再讓另外兩個有同樣疾病的兒女出生,陳秀英可能就不會過得這麼難。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當地婦聯幹部看望陳秀英老人

對陳秀英來說,她眼下最擔心的事情就是自己有一天會突然離開。

自己走了,她的三個孩子可怎麼辦呢?除了她,還有誰還會去疼愛這三個有嚴重智力障礙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呢?

說到這裡,平日裡一貫堅強的陳秀英也露出一絲愁容。

她可以不知疲倦地照顧她的三個“猴娃”,度過這近四萬個漫長的日日夜夜,可她也不可能一直陪伴著孩子們,自己總有離開的一天。

雖然她的這三個孩子從來沒有叫過她一聲“媽媽”,但讓陳秀英感到欣慰的是,她能夠感受到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那份情感紐帶,感受到孩子們對她的依戀。

湖北仨"猴娃":母親照顧50年不曾出村,至今卻沒開口叫過一聲媽

圖|陳秀英和孩子們在一起

面對記者採訪時,陳秀英老人嘆了一口氣,說道:

“雖然現在我還能動,但眼睛花了,耳朵也聽不清,腿痛也越來越嚴重,身體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也許以後就要麻煩女兒和女婿他們了,如果我一走,孩子們該怎麼辦?”

好在當地的志願者們組成了義務幫扶隊,經常上門幫助陳秀英一家。

關於她的心願,在媒體報道之後,鍾祥市的一家養老院也表示願意接收三人,陳秀英老人這才算是放心下來。

縱觀陳秀英老人的一生,不得不說,母愛是平凡而偉大的,像春風細雨般慢慢沁透人心,像蠟燭一般無私奉獻、自我犧牲。

母愛看似平凡,但卻執著而堅韌。

衷心祝願陳秀英老人和她的孩子們健康、快樂!

-完-

參考資料

1。新華網:《世紀守護:一位九旬母親和三個“猴娃”的故事》

2。新華網:《九旬母撫養三智障兒女半世紀 獲贊“最慈愛的媽媽”》

3。寧波日報:《九旬老母撫養三“猴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