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的本質是電場,這一科學解釋從何而來?

光合作用的能量來自太陽輻射能,太陽輻射能是透過電子傳遞和誘導共振的方式來實現的。電子有基態和激發態,其中能量最低的態叫基態,而能量最高的態叫激發態。學界認為基態和激發態都可以進光合作用,我認為,只有激發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為,基態只能保持光電子自身的存在,而沒有能力去實現CO2固定。太陽能的輻射是一束以光波進行的光能量子流,輻射能的能量是以hν為單位進行的。

氧的本質是電場,這一科學解釋從何而來?

光是一種電磁波,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波長是400~700之間。所以,一般植物可在攝氏10度-35度之間進行。溫度太低,光電效應低於脫出功,釋放不出光電子;而溫度太高,呼吸速率大於光合速率。根據光化學定律,一個分子至少吸收一個量子(hν)後,才能開始反應,所以說,光合作用的光電子,只能是處於激發態的光電子,而不可能是處於基態的光電子。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比率,因光波波長不同而變化。每同化一個CO2,大約需要8~12個量子。

在光合作用的光電效應中,是吸收大於輻射,否則,無法說明112千卡的能量是從何而來。這就是說,在無機物,特別是在金屬上的光電效應的吸收和輻射是大體相等的,吸收多少光量子,就輻射多少光量子,它不固定和儲存能量子。然而,有機物就不同了,特別是植物的葉子,它可以固定和儲存能量子,而它固定和儲存的能量是從那裡來呢?就是光電效應中吸收的能量大於釋放的能量。

氧的本質是電場,這一科學解釋從何而來?

把二者之差作為光合作用的CO2固定量。由此說明,一切有機物都是黑體物質,因為,物理實驗已經證明,如果一個物體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它上面的各種頻率的輻射而無反射,這種物體就稱為黑體。而有機物,特別是植物就是這樣的物質。原因是植物含有CO2和H2O,而這兩種物質都含有O,說明O是形成黑體物質的主要原因,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一切含O化合物都是黑體物質。所以,吸收與輻射的能量相等的物體,必然是缺O物質。金屬就是缺O物質,一切無機物都是缺O物質,所以,一切無機物都能進行光電效應,但都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這就是無機物與有機物的唯一區別,也是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的原因。至於含O物質為什麼能聚集能量,因為,O本質上是由電子構成的。

氧的本質是電場,這一科學解釋從何而來?

其實,植物也不是都能進行光電效應為基礎的光合作用。實驗證明,在光電效應中,入射光是可見光或紫外線,所以,康普頓效應不顯著,這說明光電效應與康普頓效應都與溫度有關。入射波波長為λ0=400nm時,觀察不到康普頓散射,而這正好是光合作用的輻射波長,這說明光電效應是有機物,即黑體物質在光合作用時的光效應,而康普康效應是有機物,即黑體物質在不能進行光電效應時的光效應。

上述事實說明,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是來自於太陽能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無機物沒有積累光量子的能力,所以,無機物不會生長,甚至可以說無機物只有質量而沒有能量,當然,在外力的推動下它有動量,但在沒有外力推動的情況下,它是不會運動的,是永恆靜止的,這是牛頓第一定律告許我們的。但有機物就不同了,它可以自己生長髮育,甚至開花、結果,樹木可以幾十年不死,幾百年不死,甚至數千年不死。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它不斷透過光合作用接受太陽的光能量子。動物的生存是靠吃進去並消化了由光能量為基礎的光合作用轉化成的植物的果實,其實,一切能夠燃燒放出光和熱,並能轉化成能量的東西都是太陽光能量的長期積累,如煤碳、石油、天然氣等等,只不過積累的時間長短不同,途徑不同,結構不同罷了。當然,植物也不是都能進行光合作用,當溫度太低或太高時,植物也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為,入射光的頻率小於V0,電子不具有足夠的速度以逸出,因而就不會產生光電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