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對尋常人而言,生活,是一個緩慢受錘、學會低頭的過程。

但對那些“天縱奇才”的人物來說,生活的本質可能更殘酷一些。

尤其是那些名利場上,炮製出來的所謂天才和神童,尤其經不住歲月的審視和打磨。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跌下神壇、神話幻滅的故事。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韓寒和郭敬明,80後年少成名的“兩駕馬車”。

曾經一度是人們心之嚮往的“文學天才”和商場上的“天縱奇才”。

後來,他們在名利場上會師,當導演、拍爛片,各出奇招,只為掙得盆滿缽滿。

郭小四被湮沒在“抄襲風波”,難再翻身。

當初不屑資本的韓寒,則在資本的裹挾中狠狠摔了一跤。

如今,他們的故事,無一例外都“爛尾”了。

人到中年,原形畢露,原來一個比一個荒唐。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上海絕戀”,人各有志

當年許多人對韓寒的崇拜,不亞於周杰倫。

和韓寒一起成名的,還有“疼痛教主”郭敬明。

這兩位80後“文學天才”的人生,出於命運巧合的安排,成為大眾熱議的對標人物。

早年比書籍的銷量,後來比電影的票房。當然,還有人沒安好心,磕著這對“上海絕戀”的CP。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表面上看,這兩人幾乎很少正面交鋒,見了面也是你談你的、我說我的。

可鏡頭之外,一系列隔空“見招拆招”,總給大家一種“誰也看不上誰”的感覺。

同樣是80後中的“天才”,把韓寒和郭敬明放在一起看,其實差別還是蠻大的。

韓寒接受採訪,談起郭敬明的作品,“我們男女有別”、“他的書寫給城鄉結合部的人看”,戲謔諷刺,劃清界限。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另一頭,郭敬明對韓寒也不客氣。他甩出商業銷量,用資料狠狠回擊。

“韓寒的雜文沒我公司的新人賣得好。”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世紀之交,兩人都從新概念大賽一舉成名。

起點一致,但他們的作品風格、人生價值、商業版圖,都被逐漸放大成“人各有志”的區別。

年少成名,圍城之困

郭敬明在二十多歲時,做了韓寒三十多歲才做的“事業”。

而韓寒打孃胎裡,就有著郭敬明奮鬥多年才換來的“身份認同感”。

所以說,他們兩人早年間的交手,更像是天才少年版本的“圍城”故事。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郭敬明老家在四川省自貢市。

當北上廣呈現出日新月異的氣派時,這座小城的馬路上,還滿是拉人的三輪車。

郭敬明和他的同學們讀書勤奮,透過高考改變閉塞命運。

郭敬明的成績不錯,中學時保持在班級前幾名。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十年寒窗,一朝改命,很多人成功了,這裡頭就有拿到上海大學通知書的郭敬明。

同時期,郭敬明還透過入選新概念作文大賽,前往上海參加決賽,並最終拿到一等獎。

一次次上海之行,帶來的內心改變翻天覆地。

這裡的繁華景象,與小鎮形成落差,看得郭敬明狠狠重新整理了三觀。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大城市的“先進”,還在於年輕人的思想:不讀書也可以成才。“帶頭人”名叫韓寒,是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冠軍。

同樣是從新概念作文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兩人,“待遇”卻是天上地下。

策劃比賽的《萌芽》雜誌,時任主編趙長天公開讚賞韓寒的才情。

而對兩奪新概念的郭敬明,趙主編卻是:沒印象。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彼時,郭敬明沒有生存退路,他只能為自己的文字找尋發行商路。

幾經周折,機會來了,對方是正尋找“韓寒第二”的春風文藝出版社。

出版社看中郭敬明的《幻城》,但要求他短時間內改為長篇小說,趕上一個月後的北京圖書訂貨會。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郭敬明頂著壓力,成功挑戰了這個極限任務。

別看他身形矮小,內在的野心卻將同齡人遠遠甩下。

隨後圖書會上,出版社也是不遺餘力做宣傳,找曹文軒給書作序,湊齊老作家開討論會點評。

人群中本不起眼的郭敬明,因此鍍金鑲鑽,知名度大漲。

短短几個月,《幻城》大賣50萬冊,讀者買不到書,只能借來手抄!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書籍大賣,好評如潮,郭敬明一鼓作氣,事業節節高升。

開公司,自己簽約新人,逐漸開啟霸佔作家富豪榜第一的巔峰記錄。

再後來,小四豪宅有了,戶口有了,奢侈品買到手軟,終於在上海灘揚眉吐氣。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上進少年紮根都市,對於郭敬明而言,背後是策劃、編輯、配圖一把抓。

以極快的速度出書,賺錢,包裝作者,積累資本。

土生土長的上海孩子韓寒,則顯得有些“頹廢”,他的步調不疾不徐。

先說韓寒糟糕的學業,他曾因七科不及格而留級。但韓寒不以為意,讀書領域不行,大可去寫書。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在他燒錢的賽車、電影等愛好,進入大眾視野之前,韓寒不曾為物質所困擾。

老師擔心他的未來,他用稿費就能養活自己。

更多時候,韓寒把時間花在了穩固自身“意見領袖”的形象上面。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當年,韓寒以“話題人物”的身份,登上電視採訪,實則遭遇到了主持人、學者、知識青年等多方勢力的聯合“打壓圍剿”。

現場,學者教授鄭重發言:“我認為韓寒現象把握得不好,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制服男生批評:“大學是學習知識的地方,雖然你很紅,但你想進就進,想出就出,太過分了。”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主持人也在一旁“遞刀片”,揪著他的服裝髮型問,“頭髮是不是為了叛逆故意留的啊?”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如果說當時鏡頭前的韓寒,沉默拘謹,無心應戰的話。那麼進入部落格時代,韓寒在網路上終於迎來大爆發。

他曾以一人之力,對傳統作家開炮,甚至口出狂言,“巴金、茅盾文筆一般”。

他嗆聲前輩倚老賣老,“文壇算個屁,誰也別裝”。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一場場部落格論戰,以白燁、陸天明等老牌文化人,相繼成為韓寒的“嘴下敗將”。

又被韓寒粉絲集體圍剿,進而關閉部落格告終。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韓寒“贏”了,可除了自己的粉絲,他把圈裡的人幾乎都給得罪光了。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

激揚文字、頻曝金句的韓寒,也落下了不少口實。

其中最荒唐的,便是他扭曲的婚姻觀。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名利場上,勝利會師

“小城少年”郭敬明,拼盡全力得到世界認同。大城市的韓寒,針砭時弊為遺世獨立。

世間的事,有時候就是這麼戲謔。

韓寒抗拒的主流人際圈,恰恰是郭敬明想方設法要融入的集體。

迎合市場的郭敬明,在商業跑道上遙遙領先,樹立個人品牌,早早完成從作家到老闆的身份轉變。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觀一時勝負,郭敬明拿書籍銷量較勁韓寒,不是沒有底氣。

當內地電影市場初啟風口,第一批吃到紅利的人裡頭,就有郭敬明。

他迅速對接資本市場,引領青春文學影視IP化潮流。

四部《小時代》票房累計20億,一本萬利。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2010年前,韓寒表現得與“名利”隔絕,文字中都是對物質的不屑與排斥。

可這一年,韓寒結婚生子。

原本寄予厚望的《獨唱團》成為絕唱,團隊解散、公司倒閉。

停刊原因眾說紛紜,除了大家猜測的外界壓力,也有資金週轉問題。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執行主編馬一木透露,當時雜誌沒有廣告收入,又碰上韓寒的嚴苛標準。

本來第一期封面印好了,但後來不滿意封面,韓寒就要求全部回廠重做,一下子用掉80萬。

生活柴米油鹽所需,事業理想撞上南牆,韓寒被迫面臨轉型,與“作家”身份揮手告別。

在郭敬明之後,韓寒摸索著踏入電影圈。

出師不利,劇本《他的國》被斃。

韓寒作品改編,孫渤涵執導的《一座城池》票房慘淡。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遲到的導演韓寒,無論作品內容還是執導風格,都與外界期望格格不入。

如果換成郭敬明,他早已將價值最大化。

華麗的架空情景,站成一排的人氣演員,這些元素都能轉化成好看的票房資料,為他積累下一場造夢的資本。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韓寒迎合市場的腳步走得猶豫,又有些畏首畏尾。

拍《後會無期》時,他仍堅持用新人演員,打算遠赴西部實景拍攝。

結果,被製片人方勵苦心勸說,得讓觀眾和影院都開心,才最後勉強改了主意。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時間會改變很多事,也包括一個人的理想信念和處世原則。

自當了電影導演,從單打獨鬥進入社會協作體系,在預算成本,票房成績的利益上摔過跟頭後,韓寒很快就學會了“低頭”。

曾經的韓寒,擅長調動讀者情緒,現在的韓寒,追求與世無爭。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後會無期》上映,清華大學教授肖鷹發文批評,標題稱“韓寒是當代文壇的最大丑聞”。

以為罵戰開啟?韓寒表示不做迴應。

吵架的情緒宣洩已不重要,還不如多做宣傳,讓觀眾掏錢進電影院。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韓寒不回擊,也不主動進攻。

當他看別人拍的電影,情不自禁想要開噴,突然想到裡頭有認識的朋友,“算了,忍忍吧。”

二十年前,韓寒的粉絲是否料想到,他們眼中特立獨行的偶像,未來有一天會成為“社交達人”。

注重人脈關係的確好處頗豐,電影上映有排片,有宣傳。

還有朴樹、阿信、痛仰樂隊等頂級陣容的歌手,花式獻唱主題曲。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老闆”韓寒,他成立的亭東影業,有不少巨頭大佬為其投資撐腰。

再看曾與韓寒上演罵戰的陸天明,他兒子陸川如今與韓寒在飯局上觥籌交錯,相談甚歡。

人不輕狂枉少年。曾經,韓寒狂放對抗規則,無形中得罪了很多人。

但或許,恰恰是因為這份“真性情”,讓韓寒能夠在多年後收穫人緣。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從《後會無期》到《飛馳人生》,韓寒處事姿態的改變,連同他作品所傳達的理想與破滅,人生跌落到重啟,收割了無數觀眾的共鳴。

韓寒其實還是當年的韓寒,只是他穩重了、收斂了,成了一個顧全大局、隱藏理想的中年人。

資本寵兒,頻頻爆雷

看郭敬明的人設和作品,不說全然虛假,可過了二十年,仍在鋪設虛幻奢靡,愛情憂傷的青春PPT美夢。

但凡有點生活經驗的人,看了都要搖頭。娛樂圈也不乏直言批評他的人。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主持人金星就差指著他的鼻子罵“雷劇”了,“拍電影就是越爛越拍,越拍越爛!”

張紀中更是一針見血,將《小時代》形容是“精神麻醉品”。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一年又一年被罵,被炮轟,郭敬明怕了嗎?

沒有,他始終高傲自信,高票房仍是他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石,他以為賺錢勝過道德,勝過名聲。

但郭敬明沒想到,將商業規則摸透的他,有一天會節節敗退,輸掉城池,而且是被“過去自負膨脹的自己”所擊潰。

郭敬明新作《晴雅集》上映前,編劇行業集體發聲,聯合抵制有抄襲前科的於正和郭敬明。

汪海林表示,兩人早已被編劇行業開除,一直以來都是資本在追捧他們。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抵制一出,主流媒體下場點贊,暗示故事結局。

就在《晴雅集》上映十天後,排片突然消失。昔日票房神話,一夜之間跌落神壇。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2003年,郭敬明《夢裡花落知多少》被指抄襲莊羽《圈裡圈外》。

事發之後,郭敬明否認,春風文藝出版社發文《在名氣和名譽之間》,回擊莊羽的炒作。

一些郭敬明粉絲戰鬥力更強,為了護主上演網路謾罵。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隔空論戰持續了很久,但誰是誰非,明眼人看得很清楚。

路金波曾找到郭敬明,勸他與莊羽和解,和解方式都談好了,在書封面上提一下莊羽名字,感謝對方提供參考幫助,大家就當這事兒過去了。

這看起來不難的條件,郭敬明一開始點頭同意,可過後又反悔,面子大於天。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於是,莊羽與郭敬明對簿公堂。

事發兩年後,郭敬明收到判決書,抄襲成立,賠償精神損失,並且登報公開道歉。

面對板上釘釘的法院判決,郭敬明怕了嗎?還是沒有。

郭敬明放話:願意賠款,刊登道歉信不可能!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這荒唐的“耍賴舉動”,再次重新整理大家的認知。

玩世不恭的王朔談起這件事,情緒格外激動:“這行為對我們來說算是入室盜竊,判他道歉也不道歉。”

曾經年少不可一世,郭敬明以為“利益”話語權最大,創造更多價值,就會有“貴人”衝他的價值而來。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有人助他進作協,有人助他開公司,分分鐘賺得盆滿缽滿。

或許是亡羊補牢,哪怕這“補救”晚了整整15年。

人到中年,跌下神壇

轟轟烈烈的抵制風波下,2020年末,郭敬明發微博,就當年“抄襲事件”公開道歉。

廣大網友見證,天道輪迴,出來混終究還是要還的!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這些年,郭敬明用物質成功包裝了自己,實則踩著紅線扶搖直上。

所謂種瓜得瓜,最後,聰明反被聰明誤。

如今,蛻變成商人的韓寒,比兜售奢華、販賣虛榮的郭小四要強上那麼一大截。

但他的“少年故事”,也講不下去了。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新電影《四海》票房撲街,3億投資打水漂,虧了個底朝天,

不見昔日尖銳犀利,想用“難得糊塗”,換來皆大歡喜。

這是韓寒在經歷錘鍊之後的真實寫照。

韓寒、郭敬明:天才少年,掙得盆滿缽滿,人到中年,終於原形畢露

當年的天才少年,都說過很多的大道理,可他們的起伏沉落,讓人更說之不盡。

郭敬明與韓寒雖說處處不同,誰也不想與誰過多對比瓜葛。可逃不開時代變化,在他們身上的深深烙印,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