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若不早逝,朱元璋會大殺功臣嗎?朱棣有膽量造反嗎?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除了鎮守北方的幾個兒子之外,最為器重的就是自己的繼承人,太子朱標,與殺伐果斷的朱元璋不一樣,朱標宅心仁厚, 頗有一番仁君風度,可惜的是,在沒有順利繼承皇位之前,朱標就已經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之下,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儲。

朱允炆與朱標一樣,都是仁厚之人,但朱元璋在立了朱允炆之後,立刻果斷的用各種名目不斷的殺戮功臣,開國的武將,文臣大半都被賜死,只有少數罹患重病,如湯和,徐達,這才免得被殺的下場。

那如果朱標沒有早逝,朱元璋還是否會大殺功臣呢?

朱標若不早逝,朱元璋會大殺功臣嗎?朱棣有膽量造反嗎?

答案是會的,這是筆者心中的答案。

朱元璋殺功臣毫無疑問是為了鞏固皇權,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點,朱允炆被立為太子的時候才十幾歲,心智尚不成熟,要論手腕和計謀,他是玩不過那些如李善長,劉基這樣一般的人的,所以朱元璋為了給朱允炆鋪路,不得不大殺功臣。

而朱標在當太子的時候已經是個中年人了,雖說手腕不如朱元璋,但維持國家依然是可以的,那麼朱元璋會殺功臣嗎?

朱標與後來的成祖朱棣相比,算是一個守成之君,而朱棣是個開拓之主,朱棣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都能玩得轉,朱標在軍事上是顯然無法壓住這些戰功彪炳的武將的,所以朱元璋將武將幾乎屠戮一空,只留下瞭如耿炳文一般的防禦型的老將,最終造成了在靖難之役時建文帝手上無人可用只能起用李景隆這樣的“當代趙括”。

正因為朱標的性格使然,朱元璋為了鋪路,依然會大殺功臣,這是一種保險的做法,為了鞏固皇權,皇帝是什麼事都能做的出來的。若朱標不死,朱棣又是否有膽量造反呢?

朱標是朱元璋正兒八經的嫡長子,能力也是很優秀的,朱標若順利繼位,即便強悍如朱棣也是不敢造反的,從法理上來說,朱棣不是嫡長子,也就沒有繼承皇位的權利,而朱標可是朱元璋欽定的太子,只要不犯下大錯被廢,朱棣根本沒有一點機會。

朱標若不早逝,朱元璋會大殺功臣嗎?朱棣有膽量造反嗎?

再者,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最終造反的可就朱棣和被他裹挾的寧王而已,朱標是正統出身,無論是出身亦或能力都無可厚非,其他的藩王可不會跟著朱棣造反,而朱標是可以命令這些藩王出兵平叛的,這樣一來,即便是朱棣也要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成功的機會。

靖難之役的導火索和歷朝歷代藩王叛亂的原因都一樣,那就是——削藩。

漢景帝聽從晁錯的意見決定削藩,於是有了七國之亂,後來的建文帝朱允炆同樣如此,不知是否因為朱元璋殺戮大臣太多,最終留給朱允炆的,是三個不堪大用的文臣——齊泰,黃子澄和方孝孺。三個人無疑都是忠臣,可是忠臣未必是良臣。

當年魏徵對唐太宗說過“我有幸侍奉陛下,希望陛下不要讓我做忠臣,而讓我做良臣。”

朱標若不早逝,朱元璋會大殺功臣嗎?朱棣有膽量造反嗎?

唐太宗問“忠臣和良臣有什麼區別嗎?”

魏徵答“所謂忠臣,透過對君主的進諫得到了忠臣的美名,但是建議卻不一定對國家有利,最終使國家和君主的名聲都遭到損失;所謂良臣,能夠給君主提出好的建議並被君主採納,使得君主和自己都能同享榮華,這就是良臣。”

很顯然,這三個人都是忠臣,可惜,卻不是良臣,正因為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朱允炆在削藩的時候太過急躁了些,因而引得諸王惴惴不安,最終有了靖難之役。

而若朱標在位,他與朱允炆不同,他有著天然的優勢,面對這些藩王,他既是君主又是兄長,削藩完全可以徐徐圖之,而朱允炆因為自己的不自信以及對這些叔叔們的恐懼,故而太過激進,許多藩王甚至直接被他賜死或削奪爵位,這樣一來,動亂便是難以避免的了。

綜合來講,朱標若在位,為明朝開創一個太平盛世亦不無可能,他有能力 ,也有底氣壓住自己的兄弟,朱棣若造反,憑著朝廷手中的底牌,朱標不至於輸給朱棣。